美國川普政府在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新政,對國際貿易造成重大衝擊,引發全球市場恐慌,特別是以電子、製造業為主的台灣,也面臨劇烈的市場震盪。
對此,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於4月8日在「ITRI NET ZERO DAY」論壇上公開表示,目前關稅挑戰確實是危機時刻,但也蘊含著轉機。
他認為,台灣廠商應冷靜應對國際貿易壓力,聚焦技術創新與高附加價值領域,以擺脫在「紅海市場」進行價格競爭,「我們為什麼要在紅海裡面打轉?我們要拚的是技術,是讓台灣產業可以再往前走。」
同時,工研院也提出3大策略,協助台灣產業升級並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多元布局。
工研院推3大策略,拋開紅海競爭思維
劉文雄指出,近期關稅爭議,確實引發不少企業焦慮。不過他認為,應反思台灣產業長期以來對「低價代工」的依賴,轉而強化自身技術能量與市場區隔。
工研院表示,作為研究法人,未來將持續配合政策方向,協助業界從能源效率、製程轉型、國際鏈結等面向建立新的競爭力,從3大策略全力支持產業發展與轉型。
策略一、發揮關鍵技術開發者角色:
工研院將發揮關鍵技術開發者的角色,發掘利基市場、鏈結技術移轉,加速產業升級與轉型等。面對關稅衝擊,劉文雄表示,工研院是科技研發單位,希望藉由新技術協助台灣廠商進行數位轉型,提高製程效率,找到契機市場引進新技術。
策略二、立足台灣、佈局全球:
工研院表示,將擔任橋梁,積極促成台灣企業與美國等國夥伴的合作,掌握國際市場契機。
劉文雄指出,面對外部變局,工研院依舊擴展海外據點與國際合作,目前已經在日本、東南亞與歐洲等地設立訓練與技術交流的駐外辦公室,可以協助廠商連結國際,拓展全世界市場,找到利基市場,協助台灣技術拓展至全球市場。
策略三、拋開傳統紅海競爭想法:
面對高關稅所帶來的挑戰,劉文雄認為,現正是產業轉型關鍵期,應拋開傳統紅海競爭思維,積極尋求創新與「藍海」機會。
他指出,關稅只是一種手段,川普最大目的是重整世界貿易秩序,「提高自身科技技術,讓他人無法取代,才是在世界上競爭最大的亮點。」
如何應對關稅風暴?研華:應分散市場風險,多元佈局
針對企業的因應之道,工業電腦大廠研華科技智慧事業能源部資深總監林美真表示,關稅議題帶給企業的啟示重點在於「分散市場風險」。
林美真表示,「研華早已做好分散市場風險的準備,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強調研華41年來已經將市場分散全球,在27國皆有據點。
美國市場約占研華30%比重,同時也在美國、日本及歐洲有工廠製造中心及服務中心,因此目前訂單業務並未受這波對等關稅影響,主因在於先前已於全球進行製造與市場據點的分散部署,具備風險緩衝能力。
在美國和歐洲設立服務中心及製造中心,使研華能夠迅速響應當地市場需求。林美真也提到,「研華還會持續觀察其他國家的政策變化,以便做出及時調整。」
研華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是個訊號,但不保證未來不會有其他國家採取類似作法,唯有及時因應、分散市場與產地,才能降低外部風險。
延伸閱讀:這波股市會跌多久?哪種類股是「避風港」?熊市投資策略一次解析
蘋果市值3天蒸發逾21兆!半導體關稅「3大預測指標」一次看:為何不甚樂觀?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