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中小企業的老闆們為了因應碳有價時代來臨,以及公司如何進行碳管理工作而坐在台下認真聽講,我就特別感動。」謝雲生 2022 年從中鋼環境保護處退休後,本該享受退休生活的他,在 2023 年 4 月重返中鋼,成為公司減碳轉型路上的重要推手。在全球朝向 2050 年淨零排放邁進之際,中鋼不只要完成自身的減碳目標,更肩負帶領台灣鋼鐵產業鏈轉型的重任。
這樣的挑戰,讓擁有超過 40 年環保經驗的謝雲生再度披掛上陣。
建立退休人才資料庫,提供「3 個月一約」彈性選擇
退休後再回到中鋼當資深生力軍,謝雲生不是單一案例。中鋼在 2012 年就建立退休人才資料庫,再回聘資深人力。「那時每年約有 500 位同仁退休,對近萬人的企業來說是很大的衝擊。」中鋼人力資源處處長李振維表示,這批退休潮源自 10 大建設時期,大量召募的員工陸續屆齡,促使中鋼思考如何做好經驗傳承。
中鋼在退休人才管理已然建立一套系統。每半年,人力資源處會發文給各廠處,盤點即將退休同仁的專長、技術背景與特質,評估適合納入人才庫的人選。「這些主管與同仁相處多年,很清楚誰對工作投入、願意教導後進。」李振維說明,公司會徵詢這些即將退休的員工意願,請他們簽署同意書加入人才庫,未來如有合適機會便邀請回任。目前資料庫已累計超過 1500 位退休人才,成功回聘超過 400 人。
當單位有用人需求時,通常由原單位主管主動接洽退休人才。確認雙方意願後,用人單位需提交詳細的聘僱計畫書,說明 3 個月內預計進行的工作內容與進度。人力資源處長青資源服務組組長汪文軍解釋,透過這樣的規畫能確保退休人才回任後,專業得以充分發揮,更讓人資單位統合目前人才的召募方向。
此外,中鋼採用「3 個月一約」的聘僱制度,讓退休顧問能依個人狀況安排工作。有的顧問選擇每周來 2~3 天,也能視個人需求調整上下班時間。這種彈性不只便於顧問安排生活,也讓各單位能更有效運用專業人才。
研發新技術、廠房檢修,資深顧問是最專業的知識庫
「資深顧問累積了數十年的經驗,他們的洞見對管理階層特別寶貴,資深同仁也能用更貼近新人的方式來傳授基礎技能。」李振維表示,現在的新進員工會由在職導師負責日常指導,協助他們快速掌握工作技能;而回聘的退休顧問則扮演更高階的智囊角色,主要是為主管與資深同仁提供策略性建議。
除了環保專業外,中鋼在各領域都有類似的傳承故事。研發單位聘請壓滾專家回任繼續進行技術研發,因為鋼鐵在高溫下要被壓延成薄片或特定形狀,需要高精度跟經驗的要求;遇到數年一次的高爐大修時,資深顧問的經驗更是無可取代,因為很多同仁不一定有參與此類工程的經驗。這些專業不會因人員退休而消失,而是透過回任過程中,以文件紀錄的形式,轉化為組織的知識資產。
中鋼也建置完整的員工職涯發展體系,例如每 6 年一次的內部輪調制度,讓員工有機會接觸不同業務,避免職業倦怠;內部徵才機制則讓輪班同仁有機會轉任常日班職位。技術員透過內部考試,也有機會晉升為工程師。
不過,除了個人意願,還要考量家庭和身體狀況。退休顧問要先通過健康檢查與職業醫師診斷,確保能勝任工作。回聘員工也需要調整心態,以顧問身分與在職同仁合作。若遇到磨合問題,公司會適時協助調整工作環境,讓傳承之路走得更順暢,不只解決人力缺口,更能創造企業、退休者與在職員工三贏。
汪文軍
1961 年生,高雄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畢業,1985 年加入中鋼,現為人力資源處長青資源服務組組長。
李振維
1982 年生,台灣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畢業,2008 年加入中鋼,現為中鋼人力資源處處長。
謝雲生
1957 年生,現年 67 歲,曾在中鋼環境保護處服務 40 年,專精空污防制與溫室氣體管理,2023 年回聘至中鋼擔任顧問。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李岱君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