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凡事問AI竟修好馬桶!Perplexity拚「有感」變現,黃仁勳最愛搜尋器將是下一個Google?

AI搜尋引擎Perplexity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消費者體驗——讓搜尋從「使用者主動查找」變成「AI直接完成」。

盤點,是一種對未來想像的策展。遍布全球的AI 100、立足台灣的AI 50當中,可以拼湊出關鍵趨勢。從這一次封面故事的報導和專訪中,我們試圖勾勒出AI產業的當下與未來。
《數位時代》年度AI特集:AI影音圖解、直播論壇連線產業專家、AI Taiwan展免費體驗,立即行動>>

ACT 4:下一個Google形狀由你捏

找尋「下一個Google」,遠遠不只是追逐搜尋市場的市占率。
如果把「搜尋」看作一種任務,過去20多年來,Google掌握了這個任務的入口,而AI搜尋引擎Perplexity就是一種「AI代理」。其運作方式不是讓消費者輸入關鍵字、篩選網頁,而是直接幫使用者搜尋、理解內容並生成答案。與其說Perplexity靠技術創新,不如說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消費者體驗——讓搜尋從「使用者主動查找」變成「AI直接完成」。
但搜尋僅是日常生活中數不清的任務之一,因此「下一個Google」不該被狹義理解為搜尋引擎的競爭者。Google的真正影響力,不單是在搜尋結果的精準度,而是在網路時代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系,讓人們的需求、網站、廣告商無縫連結。未來的「Google」可能是AI代理的起點、介面與工作流程。
Google規模太大,很容易成為無數AI新創公司的大衛們想要擊倒的巨人歌利亞。然而,在語言模型的技術門檻逐漸拉近的情況下,兩者的武器驚人地相似,差別在於Google的龐大資源與數十億級的用戶基數,使它每次轉身都牽一髮而動全身,動輒得咎。
AI公司要正面擊潰Google並不容易,但從它龐大的身軀中割下一塊肉並沒那麼困難。

挑戰者空前最多!Google掌8成用戶老神在在
挑戰者空前最多!Google掌8成用戶老神在在
圖/ 數位時代製作

顛覆Google的大衛 —— Perplexity

近3,000億元的估值、被黃仁勳點名每天使用、AI時代最常被提及的公司,可能都不是AI搜尋引擎Perplexity最值得關注的面向。在這些之外,更關鍵的問題是:Perplexity靠什麼賺錢?

Perplexity基於大型語言模型,打造了一個AI驅動的搜尋與問答引擎。使用者只需自然語言提問,AI便會即時搜尋網路資訊、彙整結果,以自然語言生成回答,並附上所有參考消息來源。此外,它還會根據使用者的問題,主動提供相關的延伸提問,引導更深入的探索。

聽起來很Google?

根據Perplexity商務長迪米崔(Dmitry Shevelenko)說法,現在每天他們要處理使用者高達2,000萬次的問答。對比Google每天約137億次還有距離,但從很多科技採用的先行者來說,Perplexity在某些方面確實取代了Google。舉例來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就透露,他每天都會使用Perplexity(輝達為Perplexity投資人)。

「當我告訴其他人我在Perplexity工作時,有些人會拿出手機給我看,Perplexity的App被固定在手機畫面的底部。」迪米崔說,「每一個人都有問題、每個人都想要獲得更好的答案、每個人都想省下時間。」完全沒有提到Google,卻字字句句都已畫下了戰線。

想要打贏這場仗,Perplexity就要找到可以持續經營的商業模式。雖然迪米崔表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提高使用量,並養成使用者的習慣,而不是急著實現盈利。」不過,Perplexity是基於OpenAI、Anthropic的API和DeepSeek開源模型之上的應用,也就是說,相對於大型語言模型的燒錢速度,Perplexity的支出沒這麼巨大。

這並不代表Perplexity有慢悠悠的餘裕。

在應用這一層,每天都有人站在大型語言模型的肩膀上不斷推陳出新,Perplexity的優勢是靠著UI設計、使用者體驗獲得了心占率和討論度,接續要怎麼找到商模是整個AI產業都在觀望的關鍵。

Perplexity是Google搜尋和大語言模型的混血兒
Perplexity可以說是Google搜尋和大型語言模型的混血兒,然後逐漸走出自己的樣子。
圖/ 數位時代製作

「搜」刮廣告主!拍賣解答版位、導購電商

Perplexity現階段最直觀的營收來源就是每月20美元的Perplexity Pro和企業方案,提供更高級的模型與無限搜尋等服務,但這遠遠不夠支撐如此龐大的估值,所以Perplexity也做了不少的嘗試。

第1步,Perplexity讓品牌可競標特定問題的贊助權,並提供經其審核的AI生成答案。例如使用者詢問職場相關的問題,會出現品牌贊助的後續提問。亞馬遜旗下的全食超市、求職與招聘平台Indeed是第一波加入的品牌。

現階段廣告模式還在測試階段,迪米崔僅透露,「目前的實驗結果很棒,使用者喜歡這些廣告、廣告主也喜歡這個形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標示非常清楚。信任,是這個產業最重要的核心。」

第2步,與垂直領域的集團合作,包含電商和OTA平台。在過去一季中,Perplexity分別推出了「直接購物功能」,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平台搜尋後購物,另攜手TripAdvisor,在搜尋結果中顯示TripAdvisor上的商品和評價。

儘管Perplexity沒有揭露兩者背後是否有分潤結構,但是這些布局都不難看見未來轉換為營收來源的方式。

媒體智囊一起賺!《時代》、《財星》皆盟友

此外,Perplexity動作連連,包含在全球啟動「媒體合作夥伴計畫」,「這是Google從未做過的事情,跟媒體分享收益。」迪米崔說。簡單來說,Perplexity如果靠AI生成的答案賺到錢,而這個答案是來自某一家媒體,該媒體就能獲得分潤,現階段《時代雜誌》、《財星》已加入了這個計畫。

今年2月底,Perplexity開闢新戰局,預告推出瀏覽器Comet,以及在3月的MWC上與德國電信合作,計畫於2026年推出售價不到1,000美元的AI手機。每幾周就有新合作、產品或功能,如此高頻率曝光和戰略布局,讓Perplexity在AI世界中持續累積聲量。

畢竟,只要其中一步成功發展成可持續的營收來源,不僅能讓Perplexity站穩腳步,更重要的是,有望帶動更多AI產品變現的可能。

這是Perplexity的課題,越過去,就是AI產業的新拐點;沒越過去,至少迪米崔分享了一個有趣案例:有人靠Perplexity找到方法修理他的馬桶,因此省下500美元。或許,Perplexity的價值不只是顛覆搜尋市場,而是讓大家都能在關鍵時刻找到答案,無論是解決AI產業變現難題,還是修好一座馬桶。

Perplexity

創辦人暨執行長:亞拉文.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
商務長:迪米崔(Dmitry Shevelenko)
主要業務: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搜尋引擎,每天處理2,000萬次問答
投資人:軟銀願景基金、輝達、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截至2024年12月完成5億美元募資,讓Perplexity估值達到90億美元(約新台幣2,950億元)

Aravind Srinivas與印度總理莫迪
Aravind Srinivas(右)與印度總理莫迪。
Perplexity商務長迪米崔(Dmitry Shevelenko)
Perplexity商務長迪米崔。
圖/ Perplexity

責任編輯:謝宗穎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