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 數位發展部正式啟動「數位憑證皮夾」沙盒試驗計畫,讓民眾自主放入證件、自主選擇揭露資訊,透過手機即可驗證身分,是台灣在推動數位轉型上邁出重要一步。
- 數位憑證皮夾目前處於沙盒試驗階段,預計年底推出測試版。初期應用場景包含超商取貨、網路租車、景點門票驗證等,未來更可擴展至政府服務申辦、醫療、票證等多個領域。
- 數位憑證皮夾強調由民眾自主放入證件、自主選擇揭露資訊,並非強制使用或額外發行證件。系統設計上採用分散式架構,並符合資安法規,致力於降低個資外洩風險。同時,透過手機生物辨識技術,提升使用安全性。
數位憑證錢包試辦計畫正式啟動
你是否曾有過出門忘記帶身分證,結果到了超商門口卻無法領包裹的窘境?或是為了辦理文件,在皮夾裡翻找各式卡片,卻總是找不到所需的那一張?
在數位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日,傳統的實體身分驗證方式,已逐漸顯露出其不便與限制。卡片種類繁多、攜帶不便、容易遺失,以及身分驗證流程繁瑣等問題,不僅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也影響了數位服務的效率與使用者體驗。
為了解決傳統身分驗證的種種困境,台灣數位發展部在2024年啟動數位皮夾(Digital Wallet)計畫,預計今年3月底開放試驗沙盒,讓民眾透過網路申請加入測試,最快今(2025)年年底有望試營運。
2025年3月10日,數發部部長黃彥男於記者會上,正式宣布啟動備受矚目的「數位憑證錢包」試辦計畫,象徵台灣在數位身分驗證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為驗證數位憑證錢包的實際應用成效,並廣泛徵集各界意見,數位發展部宣布將於2025年三月底正式啟動數位憑證錢包試辦計畫。
不論是政府機關、企業、以及一般民眾,都可以透過網路進行申請。 基本上政府提供的基礎數位皮夾服務是完全免費的,因此申請測試的民眾不需另外付費。 不過數發部也指出,如果民眾想透過數位皮夾,使用第三方廠商提供的App或額外的增值服務,就可能會需要付費。
數發部數位國際司司長莊盈志也表示,目前看起來超商業者導入意願很高,因為在還沒跟業者討論前,就已經有業者有導入數位憑證皮夾的規劃。
而數發部也將根據試辦結果進行優化和調整,為未來正式版數位憑證錢包的推出奠定基礎,並力拼最快在2025年底試營運。
什麼是數位皮夾?
想像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向別人證明「你是你」,或者「證明你符合某些資格」,例如取貨要證明本人身分、買酒要證明年紀符合法規,找工作要證明個人學歷。
這項名為「數位皮夾」的新服務,簡單來說, 就是可以把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政府部會發放的實體卡片,或甚至企業核發的員工證、學校的學位證書、語言能力證書、交通票卡等,都加入手機內的數位皮夾。
在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時,就可以「一機喚出文件」,並且在需要進行驗證身分時,控制對方可以看到多少資訊。
例如買酒時,其實不需要把整張身分證都給對方看,因為店家其實只需要確認購買者是本人且夠年紀買酒。而透過數位皮夾,就可以只顯示照片和出生日期,其他身分證上的地址、出生地等等隱私資訊,店家都看不到。
也就是說,數位皮夾就像一個存放在手機裡的證件包,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地證明自己是誰,同時也保護個人隱私,不用擔心重要的個人資料被不必要地洩露出去。
資安問題呢?
數位皮夾的好處是,比較不會有證件被偽造或是搞丟的問題。因為是用手機,不像實體證件容易被偷或不見。
但民眾可能更擔心,若建構數位皮夾的中華電信遭駭客攻擊,會不會導致個資更容易被洩漏出去?
針對這個疑慮,數發部表示會透過嚴格的資料保護法律和技術,來保護用戶的隱私,減少被數位監控的可能。另外,使用者可以自己決定要分享哪些資訊,控制誰能看到哪些證件的內容。
數位皮夾的官網也針對這個問題,表示安全性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系統設計、加密技術、使用者行為等。
一般來說,採用多重驗證、生物辨識等方式的數位憑證皮夾相對安全。但仍建議使用者定期更新軟體、避免在公共Wi-Fi環境下進行敏感操作。
莊盈志解釋,數位皮夾的系統架構採分散式,因此不會有一個中央資料庫收集所有人的資料,這樣就能避免像大型資料庫被駭客入侵,導致大家個資一次全洩漏的狀況。
另外,考慮到數位落差及年長使用者的需求,數位皮夾的使用並沒有強制性,因此若民眾仍有資安方面的疑慮,可自行選擇是否要使用。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作者為邵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