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拋出「在菲律賓蓋綠能電廠送回台灣」說法,但因尚無具體時程,10月16日在立院備詢時遭抨擊信口開河。對此,郭智輝表示對發言不夠精準感到抱歉,並允諾半年內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
郭智輝10月14日出席「印太戰略智庫」成立酒會時,在受訪時提到,在菲律賓設立綠能電廠,並將生產的綠電運回台灣,供應國內電力需求。
郭智輝「菲律賓綠電說」挨轟:對發言不精準感到抱歉
郭智輝當時表示,台灣綠電的需求已經無法再等待,考量到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像是新加坡在澳洲購買綠電的案例,政府也考慮在鄰近國家菲律賓建造電廠,並將綠電輸送回台灣,以降低國內的電價。
郭智輝說,尤其是菲律賓呂宋島,因距離台灣僅300多公里,成為目前最有潛力的地點之一。針對綠能的類型,郭智輝提到,無論是太陽能、風力還是地熱都可能是選項之一,但具體的方向仍在討論當中,現在沒有辦法回答何時蓋電廠的問題。
此外,郭智輝表示這些國外的電廠不一定會由台電興建,政府未來會協助業者在當地設置,進而加快綠電回流台灣的進程。
針對此提議10月16日郭智輝在立法院備詢時,遭立委抨擊信口開河。郭智輝回應,對於發言不夠精準感到抱歉,允諾半年內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
台灣綠電最大難題,在於新設電廠窒礙難行
針對台灣綠能電廠設置現況,太陽能業者元晶指出,認目前遇到「新設電廠」的挑戰。
尤其在設立太陽能電廠時,面臨複雜的行政流程以及當地居民的反對,導致建廠進度延誤。業者透露,國內從中央到地方申請一座太陽能電廠,需要經過上百個章程的審批,少則3年,多則需要8年才能完成。
元晶也說,過去幾年台灣綠能產業在光電、重電、海纜、海事工程等領域逐漸成熟,已經具備進軍國際市場的能力,「正是國產化走向國際化的好時機。」
菲國蓋電廠早有前例,最大障礙在「如何輸電?」
元晶表示,蓋電廠在技術上並不困難,已有業者在菲律賓有蓋電廠的經驗,成本也比台灣低,但仍面臨現實的兩大挑戰。
首先,赴菲律賓投資的綠電國家隊應該使用台製國家標準自願性標章(VPC)認證的高效能太陽能模組,以確保品質與效能;再來,如何將菲律賓的綠電送回台灣是另一個關鍵問題,若選擇海底電纜運輸,這項工程何時可以完成並不明確,這將直接影響綠電供應的速度與穩定性。
據《經濟日報》報導,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10月16日提出一樣的疑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過去從未建立任何輸油、輸天然氣管線,現在想要到當地建電廠,如何輸電是一很大的問題。
同時,「台灣組成綠電國家隊到菲律賓投資,應該產生的電大部分運回台灣,小部分捐給菲律賓政府。」元晶表示,樂見政府提出一些綠電策略目標,讓業者、資方以及用電大戶有可以依循的方向。
延伸閱讀:Google擁核了!簽約買500千瓩「為AI供電」,核能新創Kairos Power的反應爐特別在哪?
童子賢3原因挺核,喊「核綠共存」為台灣發電!專家怎麼看?真的可行嗎?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