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2024迄今裁員逾5萬人!戴爾、英特爾、特斯拉最慘烈,盤點哪些巨頭也深陷風暴?
科技業2024迄今裁員逾5萬人!戴爾、英特爾、特斯拉最慘烈,盤點哪些巨頭也深陷風暴?

2024年對科技業來說,註定會是痛苦的一年。特斯拉、亞馬遜、Google、TikTok和微軟等多家公司也在2024年上半年進行了大規模裁員,全球科技業幾乎無一倖免。

根據追蹤網站layoffs.fyi數據,截至2024年3月,科技巨頭們共裁員約50,000人,其中對於硬體設備大廠的打擊尤為劇烈,2023年全年裁員 24,459 人,但今年不到 8 個月的時間,硬體公司已經裁員了24,706人。戴爾(Dell)、英特爾(Intel),分別裁減了19000人與15000人,在這波裁員浪潮可說是最為慘烈。

這波裁員潮由何而生?

而這波裁員潮背後,是多個因素聚集而成的完美風暴。首先,疫情結束後,經歷過快速成長的公司開始面臨需求正常化,科技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明顯下降,公司不得不採取行動節省開支,其中就包括裁員。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其次,通貨膨脹和不斷上升的高利率,使得公司營運成本也上漲,擠壓獲利空間,迫使企業必須在財務規劃上重新評估。此外,AI也是裁員潮中的要角,當企業營運逐漸AI化,簡化人力資源降低成本也是勢在必行。

以下盤點科技巨頭的裁員人數:

IBM:裁員約5000多人

美國科技公司IBM過去2年已經進行多次全球裁員,且在2024年3月,通訊長詹姆斯.卡瓦諾(Jonathan Adashek)在7分鐘會議中宣布,計劃裁減行銷和通訊部門近4000人,同時暫停可能會被 AI 取代的職位招聘,據報導,IBM部分部門的裁員比例高達80%。

此外,IBM中國也同樣面臨裁員潮,繼今年年初關閉IBM中國研究院後,根據中國媒體報導,IBM中國證實將徹底關閉中國研發部門,包括IBM中國開發中心(CDL)、IBM中國系統中心(CSL),涉及超過1000名員工。

戴爾:裁員約19000 人

美國老牌電腦大廠戴爾由於近年疫情紅利結束,PC銷售衰退,導致2023年收入下降了11%,陷入成長困境,在兩年內進行了2次大規模裁員,分別在2023年3月,全球裁撤至少1.3萬名員工。

第二次為2024年8月,為了專注於AI產品和服務,戴爾針對銷售和行銷團隊進行重組措施,傳出將大砍1.25萬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10%,根據戴爾公布的報告,目前已經裁減了約6,000名員工。

英特爾:裁員約15,000人

處理器大廠英特爾在8月公布第二季財報,第二季營收128億美元,淨虧損高達16億美元,股價一度大跌超過20%,面對巨大虧損,英特爾近期宣布,繼上一輪於2022年10月的重大裁員後,計劃將全球裁員15%,預計將於 2024年底完成,藉此改善低迷的獲利窘境,更表示到2025年將於每年削減 80 億至 100 億美元的成本。

特斯拉:裁員約14000人

近期電動車市場成長放緩,特斯拉(Tesla)在4月宣布全球裁員超過10%,約14000人。特斯拉電動車今年第一季交付量下滑約20%,財報顯示第一季營收年減了9%,是 2012年以來最大的跌幅,且馬斯克逐漸將公司精力轉向研發自動駕駛車,都被外界推測為裁員的重要推力。

思科:裁員約10000人

網路設備及伺服器大廠思科(Cisco)2024年財務表現不如市場預期,進行公司縮編計劃,在今年2月解僱約4000名員工後,又計劃進行第二輪裁員。思科在8月初向美國證管會提交文件指出,預計在9月大砍全球7%員工,將影響近6000名員工,為的是要將公司重心轉移到AI和網路安全等快速成長的領域。根據《Techcrunch》報導,思科目前對內公布這項裁員計劃,不過員工要等到9月16日才會得知是否打包走人。

Meta:裁員約10000人

Meta執行長祖克柏在2月時,訂定今年為「效率年」,目標為改善公司財務、提升高效運作,新一波裁員潮也隨之而來。

從3月至5月,Meta一共裁員約1萬人,並凍結了另外5,000個空缺職位的招聘。而5月宣布的裁員,則針對高層瘦身,有近50名副總裁被解僱,從300人削減至250人。

微軟:裁員約1500人

儘管受惠於AI浪潮,微軟在6月傳出裁員名單,主要針對Azure for Operators 和 Mission Engineering 的團隊,這個團隊目標推動太空技術、量子運算等業務,裁員涉及的人數約1500人。

此外,微軟也於同月宣布裁撤混合實境(MR)部門的部分員工,聲稱是定期的人力調整措施。

Google:裁員超過1000人

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曾向員工預告,公司發展將聚焦在AI領域,未來將有更多的裁員計劃,而今年1月就解僱了工程部門的數百名員工以及硬體團隊,其中包括開發語音啟動助理的工作人員;外媒《The Verge》指出,4月時,Google已經在硬體、廣告、YouTube等多個團隊中,裁掉1,000多名員工。

蘋果:裁員約600人

今年4月,蘋果在加州裁員超過600人,原因主要有二,一為電動車Apple Car的發展方向和成本問題,二為智慧手錶螢幕的研發因供應商、技術等挑戰而喊停。這是自疫情以來,蘋果最大規模的裁員。外界推測,蘋果宣告終止這兩項計劃,要將火力集中在AI方面的投資。

亞馬遜:裁員約數百人

根據《彭博》4月報導,亞馬遜旗下的AWS雲端部門裁減數百名員工,主要衝擊銷售和行銷團隊以及零售技術人員,而早在3月,亞馬遜則宣布在串流平台Prime Video 和米高梅影業部門裁員「數百人」,將成本重新投入於利潤更高的產品。

延伸閱讀:什麼是插電式油電車PHEV? 曾經的大冷門,為何銷量激增59%?一文拆解美國車市現況
鼎泰豐撤出中國華北,14間門市10月底熄燈!為何耕耘20年說撤就撤?背後藏2大原因

資料來源:《PYMNTS》、《Diginews》、《Techcrunch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