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通》、SoundOn解密:Podcast還有什麼突破口?400集後的創作心法?
《台通》、SoundOn解密:Podcast還有什麼突破口?400集後的創作心法?

台灣的Podcast一度百花齊放,收聽人數成長、節目多元,「聲音經濟」儼然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商業模式。

不過,眾多創作者面臨「賺不到錢」的窘境;Podcast平台的演算法機制也不利於搜尋,現在Podcast產業還有什麼突破口?

2024年未來商務展26日邀請聲浪媒體(SoundOn)執行長黃建翰、知名節目《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李毅誠,分別從平台方與創作者的角度,解析潮流過後的Podcast產業。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Podcast新的破口:短+影像?

黃建翰表示,疫情後是台灣Podcast市場的里程碑,不只各種新類型的節目陸續出現,聽眾年齡層也從原本23~44歲的青壯年族群向上移動,連長輩也加入收聽的族群。

市場擴大之外,內容的類型也跟著變化。李毅誠指出,除了各種垂直類型的節目外,他認為現在Podcast市場新的突破點會是「較短」的內容。就像短影音在社群媒體上爆發,新進創作者也可以利用Podcast製作成本低的特點,製作較短的節目、擴散較快,「大家都會想說老節目才拿得到業配或是有流量,但其實那些突破(短的類型)在國外已經成形了。」

黃建翰也認同,要讓更多人認識節目品牌,現在短影音的演算法相當有優勢,內容如果得到流量,就很容易再被推薦給更多人。因此,現在許多Podcast創作者也會搭配影像,在錄音時錄下畫面,並後製成中長影音或短影音,上傳至YouTube等其他社群平台,形成「一魚多吃」的模式。

不過,在收入方面確實有M型化的狀況,頭部的Podcast創作者收入頗豐,但後進者可能只能靠愛燃燒。這也是這幾年「動態廣告」崛起的原因。就像是YouTube廣告一樣,託管(hosting)平台動態在聲音內容插入廣告,替創作者獲取收入。

以SoundOn來說,旗下有上千名創作者,依靠總體流量的成績,和大公司購買廣告業務,將部分廣告分配給位於後段的中小型創作者,因此中小型創作者只要有聲量,也能賺到錢。而中小型創作者成長茁壯後,再接到客製化的商案。

但是,廣告的調性與創作者是否相符,以及聽眾能不能接受這種廣告形式,都還有待時間更長的驗證。

持續創作的心法:相信聽眾和數據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至今已創作超過400集節目,被問及如何持續找到能黏著聽眾的題目,李毅誠表示:首先要「相信聽眾」。

他認為,《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就像和好朋友之間聊天,聊天內容很有趣、很動聽,是因為知道對方聽得懂,而且自己講得夠清楚,雙方之間有信任,就是節目能夠一直做下去的關鍵。

他舉例,《台灣通勤第一品牌》能夠在節目裡討論微不足道的平凡題材,正是因為有對觀眾的信任,「因為我們知道聽眾願意聽,所以題材是無限的。」

黃建翰則表示,節目有自己的靈魂很重要,類型五花八門,創作者要找到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想分享的事。此外,內容的行銷也可以搭配數據來做。他舉例,現在Podcast的後台都有節目表現的數據,創作者可以根據不同節目長度或SEO的表現等等,對內容進行調整集實驗,「內容可以有任何嘗試,但搭配數據很重要。」

這些嘗試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好的內容,必須「被聽見」才有意義,「做好內容後,還是要找方法行銷,」回歸到內容和商業的關係,黃建翰將製作Podcast和自己過往創業的經歷類比,發現並非只是產品好,就會一飛沖天,「節目不能只是等著別人來收聽,還是要找方法推出去。」

延伸閱讀:一周120支短影音,帶來單月500萬元業績!短影音怎麼成功變現?3大觀察解析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九成跨域人才!國泰產險多元跨域、探索共融  打造數位數據轉型創新基地
九成跨域人才!國泰產險多元跨域、探索共融 打造數位數據轉型創新基地

當人工智慧、區塊鏈、行動支付等科技浪潮席捲而來,每個金融企業都站在重新定義自我的十字路口。傳統金融服務已無法滿足數位原生世代對多元、即時、個人化體驗的嚮往,產壽險業更面臨轉型的緊迫性。早在 2018年起,國泰產險開始推動轉型,歷經理賠手續電子化、組織重塑,實現商業保險數位化,再到 2021 年成立轉型辦公室,一步步打造數位轉型藍圖。

這趟轉型之路不只是科技升級,更是人才思維的革新。唯有匯聚跨域人才,結合金融專業與創新思維,才能在金融科技時代中搶得先機。

跨域共創,激發創新轉型的化學反應

產險與日常生活及企業營運息息相關,專業與創新科技的融合,需要一個突破框架的實驗場域。轉型辦公室的成立,正是國泰產險組織重塑的里程碑,更象徵邁向數據驅動時代的決心。打破傳統金融業的層層架構,以專案為導向,將組織扁平化、建立平等開放的溝通模式運作,匯聚跨領域的專業人才,一起探索產險發展的創新可能。

如 2021 年推出的「智能商險平台」,即是戰情室的開發成果之一。運用智能引擎做到人機協作、以數位體驗重構作業流程,實現商業險數位化。這套內部系統,不僅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更開創了數據驅動決策的新模式。2023 年,團隊進一步推出「頭家諮詢室」,為年營業額小於 1,000 萬的小型餐飲業者打造 5 分鐘快速試算保費的服務,涵蓋商業火險、公共意外責任險、產品責任險等完整保障,展現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回應。

「集結跨領域人才,最大的挑戰在於將商業保險的專業,轉化為共創同仁都能理解的語言。」國泰產險督導吳香妮坦言,這些創新服務的誕生,無不仰賴商業保險核保、銷售、數據、UI/UX 設計等跨領域人才的協作;而每個創新專案都考驗著團隊如何凝聚目標共識、找到市場價值,進而說服內部支持。

人才培育,匯聚多元專才的創新基地

「作為推動公司轉型的火車頭,需要的不是按部就班的執行者。」吳香妮表示,在國泰產險的數據團隊中,九成以上的成員來自非金融領域。比起專業背景,團隊更重視的是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才必須具備洞悉痛點、全局思考的特質;同時,由於需要與業務單位密切合作,溝通協調能力也是關鍵。

國泰產險轉型辦公室經理劉又嘉表示,轉型著重敏捷開發,配合 Scrum 開發框架,在每個 Sprint 確立目標,透過定期回顧持續優化;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主管帶頭營造開放包容的文化,鼓勵團隊勇於嘗試、從錯誤中學習,並在過程中一同討論、相互成長。

轉型的深化,源自組織文化的創新;透過兼顧心理安全感與效率的組織文化,能讓創新想法快速驗證、及時調整,並激勵團隊前進。數據暨人工智慧發展部經理李郁芳分享,今年下半年,同仁就自發性舉辦生成式 AI 讀書會,利用下班時間研討分享、規劃期末成果發表,展現主動學習的團隊氛圍。

數據團隊成員之一的李宜昀,過去是電信業資料科學家,如今來到國泰產險擔任 PM,「每天都在開拓職能的深度與廣度,而且能在一年內就看到專案成果,讓我感覺自己是有實質影響力的!」另一位成員鐘耘昇,則是從新創電商的工程師轉戰國泰產險的工程師,他認為:「這裡的工作氛圍很有新創感,除了開放式的環境空間,更重要的是大家對工作充滿熱情且當責,目標一致,並且樂於分享!」

讀書會交流
國泰產險同仁自發舉辦生成式AI讀書會,利用下班時間研討分享、規劃期末成果發表,展現擁抱創新的企業文化。
圖/ 國泰產險

國泰產險打造完整的人才培育藍圖,從「用才」、「育才」到「留才」都有系統性規劃。在技術層面,配合集團推動上雲計畫,預計三年內在集團中培養 200 位涵蓋工程師、資料科學家、管理維運等職能的雲端人才。在生成式 AI 與 AI 治理領域,則建立跨子公司的資源共享機制,確保技術能力不重工、資訊對齊。

「培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吳香妮表示,除了 DataCamp 職能課程、D-Talk 討論平台等多元培訓管道,更重視「以案養人」的實戰歷練,公司也有輪調計畫與全方位教育學程,戰情室更為新進成員量身打造簡報力、溝通力、敏捷力等培訓資源。在留才策略上,主管也定期與同仁一對一對談,以及藉由年度 360 回饋,營造沒有隔閡的溝通文化,讓每位人才都能在開放創新的環境中持續成長。

破框共創,國泰產險攜手多元人才永續發展

「企業要轉型,不能只靠單一的轉型辦公室,而是要自轉。」吳香妮強調,每個部門最了解自身痛點,從內部開始改變才能真正落地。因此,國泰產險也在今年 4 月特別舉辦內部的轉型交流日,吸引超過 150 位來自營業、理賠、核保等部門的同仁參與;透過「流程改造」、「發現問題」、「團隊溝通」、「突破框架」等四大轉型 DNA 的分享,也深入探討 AI 應用,協助同仁將數據思維帶入日常工作。

面對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國泰產險選擇站在創新的最前線。不只是既有業務數位化,團隊更前瞻布局電動車市場、研究生成式 AI 的應用場景,為未來市場變化預做準備。「我們要成為一間具前瞻性、為未來準備的產險公司!」當市場和環境成熟時,這支匯集多元人才的團隊,已準備好以創新思維與科技力量,搶得市場先機,開創產險服務的全新想像。

國泰產險
國泰產險舉辦「以數致動,翻轉創新」轉型交流日,透過「流程改造」、「發現問題」、「團隊溝通」、「突破框架」四大轉型DNA,協助各部門將數據思維導入日常工作。
圖/ 國泰產險
匯集多元人才的國泰團隊
匯集多元人才的國泰產險,準備好以創新思維與科技力量,開創產險服務的全新想像,立志走在產業最前端,跳脫傳統、做一個「未來的產險公司」!
圖/ 數位時代
追蹤我們
半導體供應鏈新台灣隊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