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AI晶片!台灣眼鏡業產值近350億創新高,隱形眼鏡就佔5成,誰最愛台製隱眼?
不只AI晶片!台灣眼鏡業產值近350億創新高,隱形眼鏡就佔5成,誰最愛台製隱眼?

全球AI熱潮帶動台灣半導體業持續成長,包括台積電等公司2024年市值屢創新高。但你知道,除了AI晶片以外,台灣的眼鏡產業,也在疫後也大發利市嗎?

根據經濟部7月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台灣眼鏡業(含矯正用眼鏡、太陽眼鏡、隱形眼鏡、潛水眼鏡、護目鏡等)受惠疫後經濟復甦,2023年眼鏡產值攀升至346億元,續創歷史新高,且已經連續4年正成長。

至於2024年,眼鏡業各產品訂單也接續回流,推升1至4月產值成長22.6%,表現亮麗。

經濟部.jpeg
台灣眼鏡業近年產值屢創新高。

「隱眼」佔產值約5成

經濟部指出,近年台灣眼鏡業產值以隱形眼鏡為大宗,約占5成左右。隨疫後外出配戴隱形眼鏡需求回溫,加上業者研發新產品,自2021至2022年,產值連續2年正成長。其中,2022年產值創歷年新高達189億元,年增15.3%。

但2023年受市場消費力道不足,加上同業價格競爭,以及配合客戶端降低備貨量影響,產值下滑至186億元,轉呈年減1.4%;但2024年隨前2大出口市場日本、中國及香港需求回升,且產品多為高單價彩片,和佩戴更舒適的矽水膠片,今年1至4月產值63億元,年增12.3%。

而在吃到疫情紅利的矯正眼鏡片、護目眼鏡、其他眼鏡及零配件,在疫後一度面臨成長瓶頸,但2023年產值回升至124億元,轉呈年增10.0%。2024年1-4月隨景氣逐步回溫,歐美訂單回流,產值41億元,年增25.8%。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一般光學眼鏡及太陽眼鏡部分,受通膨環境拖累,加上歐美客戶持續消化庫存,2022至2023年產值連續2年呈負成長;2024年隨著歐美夏季訂單回流,1-4月產值11億元,轉呈年增14.1%。

台灣「隱眼」最大出口國是日本,佔逾3成

據海關出口統計,今年1~5月我國眼鏡業出口金額4.2億美元(約台幣136億元),年增9%,其中隱形眼鏡占比最高達52.6%。

台灣眼鏡業最大出口市場為日本,其次是美國。今年前5月,出口到日本金額為1.28億美元(約台幣41.5億元),占30.5%,主因受惠出口占比逾9成的隱形眼鏡不斷推陳出新,並透過自有品牌行銷海外,深受日本市場喜受。

美國為第二大買家,出口產品多數為護目鏡等其他眼鏡類產品,前5月出口金額9700萬美元(約台幣31.5億元,占23.2%),年增19%。

第三大出口國則為中國及香港,前5月出口金額8800萬美元(約台幣28.5億元,占20.9%),年增10.6%,其中隱形眼鏡約占9成最多。

延伸閱讀:童子賢追夢十年!台灣首家隱形眼鏡廠上市,揭晶碩的崛起之路

責任編輯:李先泰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