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於6月5日深夜發出重訊,董事會通過決議:從6月6日到8月5日,台積電將從集中市場買回股票3249張,目標價落在598~1281元,預計斥資最高41億元。
台積電指出,預計買回股份總數僅占已發行股份之0.01%,所需金額上限僅占公司流動資產之0.2%,因此這次股票買回並不影響公司資本之維持。
台積電也於聲明中指出買回庫藏股的原因,為「抵銷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所造成之股權稀釋影響。」換言之,為維護股東權益,買回之股份將辦理銷除。
蘋果(Apple)近期預告將實施史上最大規模、價值高達 1,100 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較 2023 年的 900 億美元大增 22%,並將調升股息 0.01 美元至 0.25 美元。蘋果回購股票的計畫一出,連帶激勵蘋果股價美股漲幅。
什麼是庫藏股?買回庫藏股又有什麼好處?作為投資人該如何查詢庫藏股的動態,並從中得利?
庫藏股是什麼?企業為何要買回?
所謂的庫藏股,指的是公司把已經發行的股票買回來,企業買回股票、執行完股票回購後,可根據不同目的選擇存放或註銷庫藏股。由於被買回的股票不在外流通於市場上,庫藏股的性質與未發行股票類似,特點是無法分配股利,也沒有投票權。而企業之所以執行庫藏股,通常有以下幾個常見目的:
目的 1:提升每股盈餘,拉抬股價
庫藏股的一個常見目的是拉抬股價,背後原理是提升 EPS。由於買回股票等於減少在外流通股數,所以不會算入每股盈餘(EPS,Earnings per share,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計算方式是「稅後淨利」除以「在外流通股數」。買回庫藏股,因為減少分母,就會使 EPS 上升,也是一種常見的減資方式。
舉例來說,A 公司稅後淨利是 100 萬,在外流通股數是 25 萬股,EPS 就是 4(100 / 25);如果買回 5 萬股,在外流通股數變成 20 萬,EPS 就上升為 5(100 / 20)。
而 EPS 的變化,會讓人感覺公司的盈利能力變好了,進而激勵股價。一些公司也會藉由買回股票,向市場釋放「我的價值被低估」的訊息。然而,公司本質是沒有變化的,唯一變動的只有數字。
換句話說,如果它是一家獲利能力好的公司,買回庫藏股,等於在市場求購股票時,降低股票供給,進而推動股價;但如果是一家獲利能力疲弱的公司,買回庫藏股也只是美化帳面上的數字而已。
目的 2: 作為特別股或公司債的轉換來源
由於庫藏股具備無法分配股利的特性,因此經常作為一種收回特別股的手段。一些公司基於財務和經營權的考量,會發行股利條件更優渥的特別股,像是配息率較高、配息順序先於普通股,缺點是不能參與股東會、沒有投票權。由於特別股配息率較高,所以公司在資金寬裕時會買回,以節省費用。
或者,公司為了募集資金,又不想付出太高利息,便會發行「可轉換公司債」(CB,Convertible Bond)等金融商品。而它的附帶條件是,如果公司股價高於約定的數字,CB 就可以變成股票,投資人能成為股東,享有股利。為了避免 CB 變成股票後,導致股份總數太多,公司就可能先收回庫藏股,並在日後CB變成股票時,轉換為普通股來贖回。
目的 3:防止惡意併購
庫藏股也可以是企業抵制惡意併購的手段。企業可以藉由買回庫藏股、執行股票回購,降低在外流通股數;競爭者能搶購的股票愈少,就難以左右股東會的投票,無法強行推動對自己有利的決策。
目的 4:轉讓給員工
最後,庫藏股也可以用來犒賞員工。藉由買回庫藏股,讓優秀員工認列,既能讓員工成為股東,更盡力為公司奉獻。
不過《公司法》有規定,如果公司買回庫藏股是為了轉讓給員工,其買回股數不得超過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 5%。在回饋員工的同時,也能避免發行新股,股本過大稀釋 EPS 的困擾。
提醒:當企業買回庫藏股,要觀察「執行率」
總而言之,企業買回庫藏庫、執行股票回購,更像是企業操作行情的一種手段,不能作為衡量投資與否的標準。因此,想知道一家公司是否真的對自己有信心,或單純想空手套白狼,就可以觀察對方過去是否曾買回庫藏股,買回庫藏股前後的股價變化以及執行率多少。
所謂執行率,就是「預定買回股數」和「本次已買回股數」的比例。舉例來說,一家公司宣告要買回 100 張股票,然後在「預定買回期間」內也確實收購了 100 張股票,執行率就是 100%。一些公司只是想藉由買回庫藏股的消息來拉抬股價,本身並無實際收購。這種公司多半體質不好,不能投資。
想觀察庫藏股的紀錄,可以進入「公開資訊觀測站」,在上方欄「投資專區」中有一「庫藏股資訊專區」,點擊其中的「庫藏股買回基本資料查詢」,就可以用代號或簡稱,搜尋特定公司的庫藏股動向;或者,點擊「庫藏股統計彙總表」,可以了解一定時間內,有哪些公司買回庫藏股。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