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食品明明賣輸冷藏,全家為何還要砸百億?兩大策略,搶佔「被漏掉的市場」
冷凍食品明明賣輸冷藏,全家為何還要砸百億?兩大策略,搶佔「被漏掉的市場」
2024.02.23 | 新零售

超商二哥全家的鮮食產品營收去年正式突破3百億大關,明明冷凍食品占比不到1成,為何近期他們動作頻頻,不只攜手網紅、知名餐飲聯名,還投資億元,改建鮮食廠?

晚上10點,幾個上班族站在超商冷凍櫃前,他們挑選的,不是甜食或冰品,而是一包包由青花驕、海底撈、韓式炸雞品牌bb.q CHICKEN等知名餐飲連鎖品牌,推出的小龍蝦、辣炒雞、海鮮煎餅。

這,是超商二哥全家便利商店,和多家知名餐飲業者共同開發出的即食冷凍商品。根據統計,2023年,該公司冷凍食品的業績就有約20億新台幣。

事實上,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全家鮮食的表現突飛猛進,2023年更突破總營收的3成,繳出逾330億元的好成績。「觀察同一品類,冷藏(攝氏)4度的單品還是賣比較好,比冷凍高出5、6倍。」全家商品本部副本部長黃正田不諱言。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對準全台500億商機,全家6年前就開始佈局

明明超商冷凍食品在鮮食類產品中,業績占不到十分之一,為何全家從2018年起,就在內部啟動擴大生鮮產品溫層的「冰鮮計畫」,2023年更投資1億元改建自有冷凍鮮食產線,並在全台2千多家店擴建四門冷凍櫃?

「先建渠、再引水,冷凍產業鏈布局得提前因應,做好準備。」黃正田轉述全家董事長葉榮廷的話,直言是要瞄準全台近500億元的冷凍食品商機。

日商環球訊息(GII)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冷凍食品市場已有301億美元(約9448億新台幣),預計到2030年將達468億美元(1.46兆新台幣)。

全家正看好疫情之後,消費者在家簡單煮的需求提升,若能把原本冷藏、保存效期短的鮮食產品,擴充成效期長、可囤貨的冷凍料理,就有機會從外食市場,打入民眾家中餐桌。「現在連家用的冰箱冷凍櫃,空間都愈做愈大了。」他點出近年市場變化。

冷凍食品、調理包市場早都有了,全家怎麼做出差異化?

只是,從早年超市、量販店常見的冷凍水餃,到近年各大實體、電商通路紛紛推出調理包,身為後進者要在冷凍食品做出差異化並不容易,全家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

第一步:搶攻個人、小家庭市場,改變包裝調整份量

「大家都在做冷凍,便利商店一定要跟大家不一樣!」黃正田深知,相對於品項多的超市、量販,空間有限的超商賣的是可立即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食品或用品,「消費者上門買香菸、買咖啡、買午餐,但很少有人一進便利商店,就直奔最裡頭的冷凍櫃。」他笑著說。

他們的第一步,是將冷凍食品小包裝化,搶攻個人、小家庭市場。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家戶人口平均為2.55人。黃正田觀察,大包裝冷凍食品,對許多無法一次食用完的小家庭而言,反而是一種負擔或浪費。而全家兼具通路和製造業優勢,透過調整份量,就能保有更多彈性,「一手啤酒,幾包炸物、小菜買回家冰,什麼時候都可以享用。」

第二部:合作網紅、知名餐廳品牌,推出獨家聯名產品

接著,是透過聯名推出獨家商品,吸引消費者上門嘗鮮。

「這個麻辣豬皮,是找網紅千千共同開發,去年9月至今已經賣出30萬份。」從冷凍櫃中拿出一包自有品牌媽媽煮藝的商品,黃正田自豪地說著。

不只如此,根據全家統計,去年7月,與青花驕攜手的4款冷凍商品,至今業績已有近3千萬元;今年1月,全家更陸續攜手同集團全家餐飲、米其林餐廳金蓬萊等推出冷凍商品,其中b.b.q CHICKEN冷凍聯名商品,全系列1月至今銷售逾2萬份。

黃正田分析,疫情之後,人人都想改變商業模式,透過便利商店的通路優勢,生意場域就不會只局限在餐廳,更能延伸到消費者家中。

今年和全家攜手,推出冷凍年菜的米其林一星餐廳金蓬萊遵古台菜經理陳莉莉透露,全家共花了近2年時間研發,光是調味和食材,就調整數十次,而如此高標準的製程,正是打動他們,決定進一步合作的關鍵,接下來也不排除推出更多異業結盟的產品,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金蓬萊的料理。

全家餐飲總經理辛紫綾則表示,超商具有全天候營業和店點密集優勢,透過聯名策略不只能拓展知名度,也能更全面掌握消費者喜好。

冷凍業績有望再成長3成!兩千多家店增4門冷凍櫃

透過調整份量、強化聯名策略,冷凍食品今年業績更可望再成長3成,另外,布建四門冷凍櫃的門市也會達到2500間。

但,黃正田坦言,現階段消費者多數都是因為嘗鮮上門,如何養成消費者持續、計畫性購買習慣,仍是全家搶攻冷凍食品商機的最大挑戰。

「必須有多元產品組,不只是小食,我們希望有一天,消費者的3餐主食也可以有全家的產品。」黃正田如此期許。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蘇祐萱

關鍵字: #全家超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創業到成功,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化身台灣新創最強後援、搶進全球科技商機
從創業到成功,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化身台灣新創最強後援、搶進全球科技商機

資誠(PwC Taiwan)在台成立55年,除協助企業成長與走向國際市場,也十分重視新創生態圈,為更好協助新創成長卓越,2018年,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Scale Programme因應而生,以「厚創新、後加速」為主軸,整合財務、稅務、法律、管理顧問等服務、以一站式平台協助智慧生活、智慧交通、ESG、金融科技、數位轉型、生技醫療、材料科技、智慧製造8大領域新創成長,以及促成新創、投資人與產業夥伴之間的鏈結,時至今日,不僅累計培育67個新創企業,更協助新創累積完成超過10億元的募資金額。

在日前圓滿落幕的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第六屆Demo Day中,有14家來自人工智慧、生技醫療、資安等領域的新創展示研發能量,吸引超過200位新創生態圈夥伴與會,共同尋找投資與媒合的新機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於會中表示:「Demo Day不僅是展示創新能力的關鍵時刻,更是跟投資人互動的好時機,建議『以終為始』的構思展示內容,例如,從商業模式、產品服務影響力與永續成長等角度切入,讓投資人與新創夥伴更了解自己;同時,也藉著一次又一次的梳理,讓產品服務更聚焦,團隊與業務持續成長。」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
圖/ 數位時代

第六屆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培育近20個新創,Demo Day展現豐沛AI與生技能量

有別於其他加速器,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的定位是「厚創新 X 後加速」,透過六大機制協助新創完成規模成長的目標:6個月的客製化輔導計畫、專屬業師定期陪跑,創新創業學院與專業課程,更串聯龐大的企業、投資人與國際網絡,協助新創持續壯大、穩健出海。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創新創業服務主持會計師顏裕芳進一步指出:「本屆加速器培育的新創為歷屆最多,橫跨六大產業領域,不僅一對一深度輔導,更成功促成30家以上企業與投資人對接,平均每月舉辦一場媒合活動,此外,更透過橫跨20個國家的加速器網絡,更好協助新創在海外市場落地發展。」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創新創業服務 主持會計師 顏裕芳
圖/ 數位時代

在日前登場的Demo Day上,這股蓄積已久的能量全面爆發,在人工智慧、智慧生技醫療與智慧科技等領域展現令人驚艷的成果:

在人工智慧與智慧生技醫療這個領域,不僅有「台灣牙易通」透過牙科資訊整合平台協助牙醫診所轉型,「鎂迪生醫」以奈米科學跟先進細胞追蹤技術進行創新癌症治療,「采風智匯」運用AI技術開發骨骼與心臟疾病輔助診斷系統以優化慢性病治療品質,還有「睿谷科技」展現以專利生醫陶瓷表面技術開發出的可吸收注射型人工骨、「久方生技」開發出的全球第二款無線手術刀等高階微創醫材,「益康生醫」以便捷的牙醫到府服務打破傳統就診模式,「唯寵」也展現新意,針對毛孩個體差異,開發出高品質、可靠的營養方案。在人工智慧與智慧科技方面,同樣可圈可點。

例如,「迪威智能」展現以聲學AI技術打造的高效會議紀錄管理服務,「十論科技」協助企業將流程、知識與數據整合進AI系統打造新世代人機協作模式,「樂易創」透過AI加速音樂創作流程與靈感實現,「繁晶科技」專注於提供兼具低功耗與成本效益的基地台晶片解決方案以搶佔市場商機,「互宇向量」專注於國產光纖陀螺儀技術,「奇妙水」將廢輪胎橡膠轉換為全球首個符合GB/T15904-2020標準的再生橡膠粉,以及「艾斯冰殼」打造台灣自主研發的APP防護產品。

為延續這一波豐沛且蓄勢待發的創新創業能量,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宣布第七屆招募正式啟動,未來將持續以財、稅、法為基礎,陪伴更多新創朝規模化發展,同時,鼓勵創投、中大型企業加入新創生態夥伴圈,以持續完善的企業、新創與創投交流平台極大化創新創業的綜效。

新創規模化發展的另一選擇:以創櫃板躍向大未來

根據《2024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僅32.7%台灣新創已完成對外募資,若進一步細看募資階段,超過八成處於早期募資(天使輪與種子輪)階段,其次,因應政府的友善資本市場機制,新創團隊在國內IPO的意願隨之提升,較2023年高出6個百分點。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新創發展部研究員曹國榮表示,為協助企業在不同階段募集所需資源,櫃買中心建置上櫃、興櫃與創櫃等多層次市場,響應政府協助「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政策目標,將2014年設立的創櫃板蛻變為「創櫃板Plus」,透過增加推薦單位、簡化申請程序、廣納輔導公司、逐步優化登板公司體質以銜接資本市場等機制,扶植更多新創、創新與青年創業,以及挖掘更多隱形冠軍企業加入櫃買家族、進入資本市場,實現規模化發展。

「對新創團隊來說,加入創櫃板不僅可以免費享有公設聯合輔導、免辦公開發行(籌資成本低)、提升知名度、吸引人才與凝聚員工向心力、逐步擴大經營規模,更重要的是,不用公開發行股票即可創櫃,不會影響股權結構、決策下達等。」曹國榮表示,登錄創櫃板後,將享有豐富資源與友善措施,如擇優參加「創櫃菁英選拔會」、擇優補助「創櫃菁英課程」,以及協助強化公司財務業務體質等。「從2014年至今,已有30家創櫃板公司成功上櫃掛牌,接下來,將與資誠等輔導夥伴合作,期望協助創新企業在發展階段獲取關鍵資源,加速成長,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創造企業成長之動能,激發企業交流合作的火花。」

PwC
圖/ 數位時代

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第七屆新創徵案中,期待全方位協助新創企業創造高峰,歡迎各界新創潛力新秀踴躍參與。更多有關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 Scale Programme,請至:https://www.pwc.tw/zh/services/start-up/scale-up.html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