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台灣掀起「老黃旋風」之際,輝達於美股當地時間周三(6月5日)收盤市值首次突破3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並首度超越蘋果(Apple),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公司。
輝達6月5日收盤價為1224.4美元,市值達到3.01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目前微軟(Microsoft)仍以市值3.14兆美元位居榜首,蘋果則以市值3兆美元掉至第三。
輝達身為AI浪潮下的絕對王者,股價一路飆高,今年以來市值已經從1兆美元增長至2兆美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之一,以下為《數位時代》專欄作家吳金榮於3月的分析:
輝達(Nvidia)日前公布財報,亮麗成績單帶動股價大漲,不只成為美國第三大市值企業,規模也超過了全球多數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
以2月23日計算,輝達市值為1.97兆美元,外媒MarketWatch引述《富比世》(Forbes)彙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月份的數據發現,輝達市值已高過俄羅斯、韓國、澳洲等大多數國家的GDP,僅低於美、中、德國等11個國家的GDP。
不過報導中也提及, 將股票市值與一國的GDP比較並不是完美的做法,因為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產出的指標,而公司的市值可看成是資本市場對公司的集體評價,市值高,代表投資人、法人對該公司的前景看好,因此市值可說是公司前景的先行指標 。
輝達市值與主要國家GDP排名
排名 | 國家 | GDP/市值 |
---|---|---|
1 | 美國 | 27.97兆美元 |
2 | 中國 | 18.56兆美元 |
3 | 德國 | 4.73兆美元 |
4 | 印度 | 4.11兆美元 |
5 | 英國 | 3.59兆美元 |
6 | 法國 | 3.18兆美元 |
7 | 義大利 | 2.28兆美元 |
8 | 巴西 | 2.27兆美元 |
9 | 加拿大 | 2.24兆美元 |
10 | 墨西哥 | 1.99兆美元 |
11 | 輝達 | 1.97兆美元 |
全球十大市值公司大盤點!微軟超越蘋果奪冠,為什麼?
高科技引領經濟快速成長,高科技公司因此成為市場寵兒,隨著公司營收的快速成長,獲利水漲船高,股價一路攀升,使得高科技公司的市值大幅超越傳統產業公司。
以今年2月14日的收盤價來看,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7家為高科技公司,其餘3家分別為石油公司、投資公司及製藥公司。以下盤點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
第一名:微軟(Microsoft)/市值3.042兆美元
美國微軟公司市值高達3.042兆美元,高居全球第一。2023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約為26.097兆美元,微軟市值居美國GDP的11.66%,由此可見微軟公司「舉足輕重」的地位。
微軟公司從個人電腦作業系統軟體起家,自從1980年代起,微軟(Microsoft)與英特爾(Intel)分別主宰個人電腦的軟體及硬體市場,號稱「Wintel聯盟」,縱橫主導個人電腦產業三十年。
直到智慧型手機興起,Wintel瓦解,英特爾霸主地位動搖,微軟除了固有的軟體業務外,積極朝雲端服務發展,業績斐然。2023年因資助OpenAI搭上生成式AI的「頭班車」,前景看好,股價隨之扶搖直上。
微軟股價從2022年底打底後,之後一路攀高,今年年初股價突破400美元,創新高,推升市值突破3兆美元,超越蘋果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第二名:蘋果(Apple)/市值2.843兆美元
排名第二的為美國蘋果公司,市值達2.843兆美元。蘋果公司於2007年推出iPhone,開創智慧型手機的新時代,營業額、股價一路攀高,市值隨之扶搖直上。
2019年10月,蘋果市值突破1兆美元;2020年8月,蘋果市值突破2兆美元;2023年1月,蘋果市值曾數度超越3兆美元,不過沒有站穩,與微軟公司市值排名呈拉鋸狀態,兩家公司在第一與第二間互相輪流。
蘋果公司市值高居全球第一多時,不過最近創新動能似乎不足,在AI方面沒有令人驚豔的產品,因此股價停滯不前。
第三名: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市值2.062兆美元
市值第三名為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這是前十大中「唯三」的非高科技公司。
儘管全球各地政府推動「節能減碳」政策,以遏止日益嚴重的「地球暖化」問題,石油之需求似乎受到抑制。然而掌握石油資源的中東國家,仍然能夠從石油獲取豐碩的收穫。
第四名:輝達(Nvidia)/市值1.825兆美元
輝達從繪圖卡晶片起家,藉由繪圖卡晶片的高算力基礎切入人工智慧,成為繪圖卡晶片及人工智慧IC的領導廠商。
2022年年底ChatGPT暴紅,帶動生成式AI快速成長,輝達的GPU A100、H100等,成為全球搶購的焦點,輝達業績、股價頻創新高,成為半導體產業中市值最高的公司。
輝達股價在2000年~2016年5月間,在個位數徘迴。2016年5月底,輝達股價突破兩位數,之後股價「脫胎換骨」,股價在數十美元間,擺盪向上。
2020年7月,輝達股價突破三位數,達101.95美元,之後一路攀升。2021年7月,輝達股價突破200美元;2021年11月突破300美元,創當時股價新高。之後股價拉回,於2021年10月14日股價跌到112.27美元,是近期的低點。
之後股價回升,2021年8月13日,輝達股價回升到212.65美元,之後一路攀高。2024年2月14日,輝達股價達739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時將輝達市值推高到全球第四。
第五名:Alphabet/市值1.82兆美元
Alphabet是Google的控股公司,Google是搜尋引擎的龍頭,並且主導Android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由於市占率高,近年來頻受各地監管單位的控告,支付出高價的罰款。
Google很早就投入AI的研究,也颇有成果。ChatGPT的Transformer模型是Google研發出來的。可惜的是OpenAI後發先至,Google在生成式AI方面無法拔得頭籌。
第六名:亞馬遜(Amazon)/市值1.776兆美元
亞馬遜除了在網購業務外,雲端業務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一,並且積極開發新科技。亞馬遜積極介入AI應用研發,期望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第七名:Meta/市值1.206兆美元
Meta近年來官司不斷,由Facebook改名為Meta,力圖有番新氣象,並且全力衝刺「元宇宙」新科技,不過元宇宙發展未如預期。隨後,Meta積極介入生成式AI研發,並發表Llama大型語言模型,在生成式AI領域,可列入領先群中。
Meta股價在2022年11月4日跌到近期低點90.79美元,之後開始回升,2024年2月14日股價達473.28美元,創歷史新高。
第八名: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市值8652.4億美元
波克夏是第二家名列全球前十大的非高科技公司。波克夏在號稱「股神」巴菲特的領導下,積效良好聲譽卓著,市值經常名列全球前十大之列。
去年波克夏率先介入日本股市,大舉投資價值被低估的日本公司,獲利豐碩。
第九名:禮來(Eli Lilly)/市值7189.1億美元
禮來是製藥公司,透過持續購併其他公司,使得公司能夠快速成長。
2009年2月27日,禮來股價為29.38美元,是近期的低點,之後一路向上彈升,2024年股價為757.31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第十名:台積電/市值6704.4億美元
全球市值第十為我國的台積電,市值達6704.4億美元。台積電先進製程領先全球,產能也居全球之冠。台積電在7奈米、5奈米、3奈米製程的市占率穩居全球第一,2025年將推出2奈米製程,已獲得主要客戶(如蘋果等)投入開發新產品。
資本市場看好台積電的競爭力,讓台積電的市值能高居全球第十。
第十一名:特斯拉(Tesla)/市值6,010億美元
排在台積電之後的是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特斯拉領先全球,率先開發純電動車,「蓽路藍縷」一路走來,歷經很多困難。直到Model 3推出後,打開市場,特斯拉方能否極泰來,業績扶搖直上。
近年來,中國電動車快速崛起,尤其是比亞迪,純電動車交車數量,在2023年第四季超越特斯拉。除了比亞迪外,中國吉利集團、上汽集團等在電動車市場皆有長足的進步。
中國電動車價格極具競爭力,特斯拉壓力很大,導致股價震盪走低,2024年2月14日股價為188.71美元,較2021年11月5日歷史高點407.36美元腰斬,無怪乎特斯拉市值大跌。
特斯拉市值曾經超越1兆美元,現在是「時光一去不復回,往事只能回味」。
市場沒有永遠的贏家或輸家,經營者必須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方能保持戰果。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等能長居全球市值排行榜前茅,背後的努力,值得大家深入去探討與研究。
責任編輯:林美欣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