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體驗電商平台Klook於今(25)宣布,將啟動「擴大投資台灣2.0計畫」,預計接下來3年在台灣投資新台幣75億元以上,用於打造台灣創作者社群、累積台灣觀光內容、推動大型活動來台展演、優化產品並導入AI等。
台灣一直是Klook最重要的前3大市場,根據Klook統計,在2023年下半年,每3個來台灣旅遊的旅客,就有1人在Klook預定台灣旅遊產品。在去年底完成2.1億美元的募資(約為新台幣63億元)後,由商務長范偉能(首圖左)揭開新一輪的投資台灣計畫。
Klook「擴大投資台灣2.0計畫」4大面向
「觀光數2024年的目標入境人次是1,200萬,我們的目標是把市占提高到40%。」范偉能說。
相較於2022~2023年旅遊業者在談「報復性旅遊」,現在旅客已經越過疫情障礙,開始追求更不同的旅遊目的地。簡單來說,過去只想去日本、韓國的旅客,現在開始考慮更遠的旅遊目的地。根據Klook的調查,70%的旅客希望可以去「沒去過」的地方旅遊。
這將為旅遊產業帶來成長機會,也因此Klook決定擴大在台灣的投資,主要有4個面向。
一、打造創作者社群
Klook在2023年啟動Kreator(創作者)計畫,目全球有1.5萬名創作者,預計今年將擴大招募至3.5萬名。其中關於台灣旅遊內容的觀看次數超過2億次,未來12個月希望達到19億觀看,並招募3,000名台灣內容創作者。
二、推動大型活動來台
如泰勒絲(Taylor Swift)新加坡演唱會、球王梅西領軍的國際邁阿密CF足球表演賽,都能有效吸引海外旅客。不僅帶來票房收入,還能增加當地旅遊消費,整體經濟效應是票價的4~5倍。
三、產品創新、增加搭售方案
既有的Klook Pass,如高雄通票、寧夏夜市通票等,以及飯店搭售體驗行程的Klook Stay+,都會持續開發出新產品。
四、導入生成式AI
Klook與Goolge Cloud合作,利用生成式AI來強化平台內容,包含自動翻譯、內容生成等。
投資台灣75億,重點放在人才招募、推創作者社群計畫
不過,如果細看Klook提出的4大面向,其中推動大型活動來台可遇不可求,很難由Klook自主發起;生成式AI更像是整個公司的計畫,所以75億元真正投資在台灣的部分有哪些?
Klook台灣總經理李雅寧(首圖右)表示,75億元其中一部分會放在人才招募, 因為過去台灣員工的素質受到海外公司肯定,所以將會擴大台灣員工數,去年Klook已經在台灣開設了第二個辦公室。
另外一部分,就是在台灣打造「創作者社群」, 不只是讓國外的創作者來台宣傳台灣景點,也讓台灣創作者宣傳海內外景點,「激發」消費者出遊的渴望。
范偉能提到,「傳統OTA(線上旅行社)仰賴傳統的數位行銷(如關鍵字廣告等),我們的主力會是社群媒體。傳統數位行銷就是演算法,社群媒體比拼的就是創意,這是我們跟其他人最大的不同。」簡單來說,傳統數位行銷有效,但更多時候是「不得不」投入,創作者與社群媒體則有機會「出圈」,帶來更多的轉換槓桿。
「傳統的方法(數位行銷)我們預算持平,多的地方會放到跟創作者合作上。」范偉能說。
不過,拉攏創作者、主力放在社群,也不是新鮮事。李雅寧表示,最大的不同是Klook找到更有效率的操作方式,包含與創作者合作後的轉換數字,可以追蹤的更加精準,還有就是與旅遊類型的創作者合作,很麻煩的事情就是行程安排,這方面Klook已經與機票、住宿等供應商有合作默契,可以更有效率(不管是時間或成本)地與創作者完成合作,「真正可以追蹤到ROI(投資報酬率),才是我們放大投資的關鍵。」李雅寧說。
責任編輯:蘇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