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固態電池現在就可以量產,就能使用了,」台灣固態電池廠商輝能科技發言人許容禎對自家技術信心滿滿。輝能科技(ProLogium Technology)在今年8月順利取得法國建廠的歐盟補貼15億歐元(約新台幣510億元),正式啟動國際布局。
另一方面,位於桃園觀音工廠預計年底前完工投產,產能上看2GWh(百萬瓩時),許容禎透露,最快2024年固態電池就有裝車發表,目前正在跟超過4家國際級車廠客戶洽談合約。
輝能瞄準次世代固態電池,宣稱成本比傳統鋰電池便宜2成
成立於2006年輝能,專攻開發次世代的固態電池,兼顧性能、成本、回收再利用3大特色,宣稱整體電池包成本較柱狀型鋰三元電池便宜21%。許容禎說明降低成本的方式,透過能量密度提升、模組簡化設計,以及回收再利用,包含正極材料、固態電解質、矽負極材料、導電碳材,「 相較市面同級產品,他牌主要回收正極材料,但我們可以多回收3種,甚至固態電解質、矽負極材料回收還可以拿去再利用做新電池,達到降低成本。 」
截至目前,輝能的次世代固態電池尚未大量生產,目前跟車廠合作是提供小量客製化規格產品,應用在高階車款,包含賓士、Gogoro與越南電動車Vinfast都是輝能的策略車廠夥伴。
一般來說車廠在挑選電池供應商,不外乎看重安全、能量密度與快充表現,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歐盟頒布新《電池法》(Batteries Regulation),業者需要提供電池履歷與逐年提高回收比例,否則就不得在歐洲販售。目前輝能正在密切跟合作夥伴波蘭稀有金屬回收專業公司Elemental Holding Group旗下的Elemental Strategic Metals合作,已有詳細的固態電池回收計畫。
桃園觀音廠最快年底量產,法國廠預計明年開始動工
產能方面,輝能桃園觀音廠預計年底量產,產能從0.5GWh逐步提升到2GWh。目前機器設備已搬入,正在做最後調校、參數設定最佳化的階段,一旦完成即可投產。
輝能法國廠則預計明年開始動工、2026年完工,產能從8GWh開始,到2029年增至48GWh。目前法國建廠正如火如荼進行14場公聽會,反應都相當正面,也是敦克爾克(Dunkirk)電池谷進度最快的進駐廠商之一。
由於輝能法國廠總投資高達52億歐元(約新台幣1,768億元),將分階段取得15億歐元(約新台幣510億元)的歐盟補助。其餘靠自有資金與市場籌資,接下來輝能也規劃增資,引進新股東。
目前主要股東有丹豐資本、軟銀中國、賓士(Mercedes-Benz)、韓國浦項制鐵控股,而經營團隊持有逾3成最多數股權。至於其他海外設廠規劃,也都在評估中。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