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 15系列正式開賣,通訊實體門市排隊購買手機人潮明顯湧現,就連網路門市開賣5分鐘,首批iPhone就銷售一空。
各大電信業者皆透露「買氣有增溫趨勢」,這是否意味著,科技產業景氣出現曙光,手機市場消費動能逐步復甦了呢?
「其實我們的觀察是,整個科技產業的庫存去化已經完成,現在非常穩定。」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受訪時表示,今年下半年科技重點產品線可以觀察3大塊,分別是智慧型手機、PC電腦及伺服器,都將因「新產品」出現而刺激市場需求,並帶來季節性旺季的效應。
觀察iPhone 15系列手機預購情形,不論是台灣、美國或是中國,整體市場的商用產品、消費型產品都能見到科技供應鏈旺季的動能,特別是AI相關的伺服器也會見到出貨量的提升,這些都是復甦的訊號。
iPhone 15系列熱賣,如何解讀?
iPhone 15系列熱賣,優於市場預期,如何解讀?張雍川認為,科技供應鏈可以注意「3大版圖」,分別是智慧型手機、PC電腦及伺服器;以及「2大題材」,也就是蘋果供應鏈、電動車趨勢,這些都可以觀察台灣半導體發展及表現。
他進一步分析,庫存已經調節,大致上都處在健康的水位,出貨動能恢復,產能稼動率回升,加上手機、PC出新產品也會刺激終端需求,這些都會帶動供應鏈的業績,尤其AI議題仍帶動著半導體科技的市場走向,「任何一個新科技的心臟,半導體晶片都是不可或缺的。」
市場原本對蘋果供應鏈「過度悲觀」,對於買氣期望很低,如今蘋果iPhone 15系列開賣,卻見到果粉非常捧場,可見價值型的產業仍是很好的發展方向,張雍川認為,今年下半年科技產業仍會是旺季發酵,擁有持續性的成長,動能也將比上半年好。
騰旭公司投資長程正樺也認為,最近如華為新手機Mate 60 Pro或是iPhone 15上市,開賣初期都明顯看到買氣有熱度,整體手機市場有變好了一些;而在規格上分析,較為平價的iPhone 15受惠於CPU、相機及動態島的升級,將會帶來明顯的銷售成長,至於高階的iPhone 15 Pro系列,銷售力道有、但不一定較旺。
郭明錤:蘋果第四季iPhone營收及利潤優於預期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也表示,從iPhone初期銷售結果調查來看,蘋果第四季的iPhone營收及利潤將優於預期,並實現年成長。
郭明錤說:「我仍維持iPhone 15今年下半年出貨量為8,000萬部的預估,而iPhone 14由於去年11月鴻海鄭州工廠停工事件,去年下半年出貨量為7,600萬部。」
他進一步分析,供應鏈最大瓶頸的長焦相機模組訂單,尤其iPhone 15 Pro Max是推升今年第四季iPhone事業成長的最大推手,今年訂單已上修到3,500萬部,高於iPhone 14 Pro Max去年的2,800萬部出貨。
至於iPhone 15 Plus因預期低,反而銷售結果沒那麼差而可能增加訂單;但iPhone 15與iPhone 15 Pro則均低於預期,「如果蘋果不降價銷售,有可能會砍單。」郭明錤如此預測。
因此,整體來看,科技重點產品的季節性旺季效應可期。
科技產業基本面看好,但市場也正面臨兩大風險
不過,張雍川也提醒,市場正面臨兩大風險。第一,通貨膨脹的延續,數據比預期來得高。繼去年底石油輸出國組織及俄羅斯等盟國(OPEC+)開始減產措施,今年油價上看每桶100美元比較高的價位。
第二,美國政治的風險,尤其美國兩大黨正爭吵2024年財政年度預算,如果無法在9月30日前通過新的預算法案,聯邦政府恐怕將於10月1日關門停擺,將會影響消費者信心力道。美國聯準會(Fed)是否升息也是要考量的狀況。
至於美國總統大選及台灣總統大選,張雍川認為,可以「中性看待」政治因素,不要被政治新聞影響決策,因為影響都很短暫的,儘管過往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也曾拖過一段時間,但長線仍會回歸基本面。
「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失控的話,前述提到下半年新產品,都會帶動整個台灣科技產業供應鏈。畢竟驅動人類文明及經濟成長,最主要的產業還是科技業。」張雍川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