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末日來臨,「超智慧」將取代人類?量子經濟如何打造新烏托邦?
當世界末日來臨,「超智慧」將取代人類?量子經濟如何打造新烏托邦?

當我們談論「世界末日情境」時,我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從小行星到超級火山,有一長串潛在的世界末日事件,可能導致人類滅絕或摧毀地球上所有或大部分的生命。末日情境往往是滅絕情境,無論是人類自己有意或無意造成的。此乃符合未來反烏托邦願景的情境,是我們本來可以阻止但卻未阻止。為了避免世界末日的到來,我們需要公開談論不同的觀點和可能的結果,並嘗試了解如果我們不夠謹慎時可能會發生的後果。

詹姆斯.卡斯(James P. Carse)在1986年出版的《有限與無限的賽局:生命的機會》(Endliche und unendliche Spiele: Die Chancen des Lebens)一書中,對博弈論中區分了無限系統與有限系統:「有限賽局是為了贏得勝利,無限賽局是為了繼續留在賽局中。」

有限賽局包括從體育到社交遊戲再到選舉政治等活動。參與者遵守固定的規則,清楚界限,最終並宣布贏家和輸家。相反地,無限賽局無所不做,包括改變規則與打破界限,只為了繼續進行賽局。這裡提出的世界末日情境似乎是合理的, 因為我們的大多數經濟、社會及政治結構被建構成好像是有限的賽局,而實際上它們應該被建構為無限的賽局 。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幾十年來,我們一直過度開發自然資源,將環境視為垃圾場。我們因此大規模地摧毀了後代的生計,當他們努力讓人類賽局繼續進行時,將發現資源不僅變少,且世界的汙染程度還更嚴重。

誠如我在本書開頭即指出,兩種最合理的末日情境之一是我們的地球生態完全崩潰。在短短幾十年中,世界大部分地區將變成沙漠。隨著海平面上升,地球的整個群島和廣闊的沿海地區將從地圖上消失。如果南極冰蓋繼續融化,海平面可能會上升十五至二十公尺或更多,全世界的主要人口中心將因此消失。隨著氣溫升高,整個生態系統可能會崩潰,因為食物鏈和棲息地遭破壞的速度超過進化的速度。地球上許多地區的溫度可能會上升到超出人體所能容忍的程度。天氣狀況將發生劇烈且不可預測的變化,威脅糧食供應並傳播新疾病。人類的生存將因此受到影響。唯有依靠新技術來降低並阻止排放量,甚或加強力道扭轉全球暖化,我們才能希望至少減緩或控制這些變化。好消息是,我們仍然有機會阻止生態系統完全崩潰,以及隨之而來的地球徹底毀滅。壞消息是,我們只有三到五年的時間扭轉趨勢,十年的時間來解決根本問題。

這些都是老生長談。至少從1970年4月22日第一個全球「地球日」開始,全球暖化即被列入政治議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氣候災難對人類構成生存威脅。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Weltklimarat)最新報告列出人類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減少40%至50%。目前該排放量仍持續上升,2019年已經達到2078年的預測值。無論原因為何,看來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來扭轉這個趨勢。這意味著,氣候變遷是否為人類行為後果的爭論根本不重要。天氣越來越熱,我們麻煩大了。

guillaume-de-germain-6Xw9wMJyHus-unsplash
圖/ unsplash

如果我們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如果政治無意解決這個問題? 或者權力和當局繼續玩著有限的賽局,那該怎麼辦? 難道這是一場政府機關為了捍衛自己的統治地位而進行的零和賽局,結果是空氣因此繼續遭受汙染,環境遭受破壞? 當部分生態系統崩潰,它的影響將透過社會中相互交織的複雜結構層層擴散。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將死於飢渴、疾病及中暑。一旦冰川融化,即便是在中歐,飲用水也將變得稀缺,全球農業產量將大幅下降,來自越來越不適合居住地區的移民將會增加。補償和控制局勢的企圖將會破壞其他地區的穩定,導致革命與戰爭。

然而,也許最緊迫且最現實的末日情境是數位超智慧的發展,是一個由於某種原因決定消滅人類生命的外部通用人工智慧。這可能是一個簡單的編寫程式錯誤結果,就像「迴紋針最大化器」的情境。

或者通用人工智慧可能被證明對人類有敵意,我們對終結者的恐懼變成現實。在任何情況下,重要的是,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任何具有指數級潛力的技術,都必須得到控制。

曾有億萬富翁向我徵求意見。當氣候崩潰、國家和社會系統崩潰、數以百萬計的人逃離家園時,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我們應該適時組建一支私人安全部隊,還是依靠人工智慧控制的戰鬥機器人來抵禦攻擊者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呢? 哪個提議更值得信賴? 乘坐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創辦人伊隆.馬斯克的火箭搬遷至火星? 還是居住在配置人工海洋系統的海底太空艙? 這些超級富豪顯然認為人類生存之戰已經失敗。他們盡其所能地想成為被選中的一員,獲得第二次機會。

至少在短時間內,我們似乎將不得不習慣生活在一個日益反烏托邦的環境中。即使我們設法阻止環境完全崩潰,但在不久的將來,氣候將變得更加極端,地球將更不適合人類生活。即使我們能夠控制指數技術,控制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們仍會看到它們以不可預測和破壞性的方式擴散至世界各地,永遠有辦法突破我們設定的界限。 即使我們有幸躲避滅絕,我們仍發現到,一小部分特權群體設法為自己創造一個人為的烏托邦,而其他人卻在一個被汙染和貧困的反烏托邦中掙扎求生。

被淘汰的人:沒有人需要我們

從我的角度來看,第二個情境同樣合理,歷史的演變將人類世界變成了動物園,或者說是智慧白痴社會。我已經暗指這種情境是最後一種自戀疾病。這將是一個若不是通用人工智慧以「仁慈的」外部超智慧角色登場,就是我們自己與通用人工智慧融合為一體的世界。在此情境中,這種新的數位超智慧將成為我們地球上的主導物種,透過微妙的操縱而不是真正的暴力,來征服多數的正常人類。

這種超智慧─或人與機器融合而成的合成智慧─在物種排名中處於領先地位。在這裡,我們的自然智慧和人類意識在全球決策上失去意義。社會上的所有人並非都能平等地獲得這種超級智慧,因此可能創造出一個擁有全新能力的技術官僚特權小圈子。

憑藉自然智慧和人類意識,我們在物種排名中將獲得第二名。從人類角度來看,雖然我們在自然狀態下比黑猩猩、鯨魚及烏鴉等下一等級更聰明。但從通用人工智慧的角度來看,我們並不比嬰兒或小狗來得聰明。在這種情境中,我們所認識的人類將不復存在:最理想的狀況將是一小群可能缺乏我們所承認的人類意識的後人類,控制我們世界的未來。相較於此,我們的願望和決定、我們的夢想和計畫,基本上將是多餘的。我們變成被淘汰的人。

shutterstock_581347984_robot_painting.jpg
圖/ maxuser via shutterstock

 
因此,人文主義時代緊接著將是後人文主義時代。問題是我們是否覺得這是個理想的發展。無論我們是否隨後被引導至某種更高的意識層面,或者就此消失,我們是否不應花太多時間尋找出路,亦即聽天由命。如果指數加速定律繼續運行下去,那麼到了2030年時,機器的智商將達到3200,而我們尚不清楚這究竟代表著何種意義。

由於人工智慧、生物及奈米科技的結合,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在不久的將來變得模糊。舉例來說,將我們的思想上傳後安裝在由奈米碳管製成的機器人身體中的想法,似乎不再是純粹的虛構,而是理由和時間的問題。在遙遠的未來,我們甚至可以在自己的生物大腦和身體中旅行,並在不同的大陸甚至多個星球上同時擁有自己的分身。

毋庸置疑,與技術融合或將權力委託給一個「仁慈的通用人工智慧」也能帶來巨大的好處。革命性的療法和心智操縱,將賦予我們治癒無數疾病和精神障礙的能力。一個高度組織化和理性的通用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解決氣候危機,並為世界帶來和平。藉助大腦應用程式和「應用程式商店」強化大腦,我們甚至可能可以立即獲取所有人類知識。然而,這裡的挑戰在於確定界限。這樣的進步可能會以犧牲我們的自由意志為代價,因為我們的思想和情感是由奈米機器人控制的演算法所驅動。如果我們正在變異為純粹的反應生物,完全由一個超智慧所控制,甚至可能意識不到自我,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

因此,未來的世界很有可能看起來像一個已實現的烏托邦,一個似乎所有人類夢想都實現的完美世界。超智慧技術或許能夠解決生態崩潰問題,結束飢餓、貧困和死亡,向我們呈現許多美好事物。但問題是:是否有人能夠真正地經歷它所描述的世界? 未來的世界也可以很容易變成一個已成真的反烏托邦,一個完美模擬的殭屍世界,沒有人可以再真實、有意識地感知物理現實。我們看似如最古老神話中的眾神般強大,僅需彈指間,就可以隨意改變我們周圍的虛擬現實與內心感受。我們再也沒有不快樂,再也不會生病,終於能長生不死。但我們是全能超智慧手中無形線上的那個傀儡;我們自己只是個無意識的模仿機器人。

shutterstock_267589946_robot.jpg
圖/ RikoBest via shutterstock

量子烏托邦:人類開始新的歷史

面對這些巨大的挑戰,我們迫切需要強化注意力,尋找在未來幾年可以積極期待的未來願景。為此,我們應該轉向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六世紀的哲學思想,如當時的老子、釋迦牟尼(又稱佛陀)及畢達哥拉斯。如果我們文明所立基的系統─生態、社會、經濟、科學─的部分崩潰是無可避免,至少我們應該確定崩潰風險最高的子系統,以及我們可以繼續仰賴的子系統,以及那些作為新事物基礎的子系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衰退中創造與發展新的結構。安迪.威爾(Andy Weir)在其描述未來星球亞提彌思(Artemis)的小說中總結了這些挑戰:「潔思,建立文明是骯髒的,但另一種
選擇是沒有文明。」

因此,什麼是我們可以相信的積極故事? 為什麼我們不在看似黑暗的未來中創造充當一個燈塔的故事? 是否仍然有可能創造一個烏托邦世界? 還是我們已經錯失良機? 我們如何才能創造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一個所有生物都受到尊重的和平世界? 我們如何才能寫出一部新的歷史,讓人類的希望和信念再次奪回所有人的目光? 我們如何才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和弱點,戰勝我們目前的痛苦?

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而且我們可能無法就共同的答案達成一致。但我們每個人至少應該嘗試回答這些問題。努力改善我們的未來,追求理想的目標,確實可以賦予我們人生的意義。但重要的是要記住,烏托邦夢想的最終狀態將永遠是一種幻想。它不是目標,而是燈塔:它是未來的一個積極願景,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

在我們稱之為量子烏托邦願景中,人類與自然及技術和諧共處。我們享受指數技術帶來的好處,卻不受它們的控制,智人仍然掌權。 這是一個政治穩定、全球和平的公正世界,一個沒有教條或文化、宗教、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的世界。事實證明,愛是一種更好的方式。所有人只要遵循量子烏托邦的核心思想,便可在其他方面自由發展。

我們堅持「人類相互依存宣言」,這提醒我們,人類事實上是一個相互關聯整體的一部分。

美國哲學家暨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早在1944年即提出第一個相互依存宣言。1992年,環保活動家大衛.鈴木(David Suzuki)發起一項生態倡議,並推出他自己的版本,該版本目前已被翻譯成22種語言。管理大師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和幾位同事最近以「我們相互依存關係宣告」(Die Erklärungunserer gegenseitigen Abhängigkeit)為題,發表一個整體性方法。現在是集中資源發起這項全球倡議的時候了。

通往量子烏托邦的道路是由一種建立在無限、循環及相互依存基礎上的態度所驅動。量子烏托邦是我們必須努力實現的願景,理解一切事物均與其他事物相互關聯,以確保共同利益與個人自由的特權。資本主義仍然以某種形式存在,但我們不會因為對社會的貢獻而受到懲罰,這是一種人文主義。相反地,我們將為(過度)消費和資源開發付出代價。

我們過著不斷給予和索取的生活,一切都是無限的,對整體的所有付出都會得到回報。

這聽起來像是一次精神之旅的深奧嘗試,或者至少是一個過於雄心勃勃的目標。但我們也從量子物理學中了解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潛力的宇宙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將這些宇宙連接成一個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所有部分的總和轉變成對每個人來說都更加美好的量子烏托邦。

許多人已經對這個遵循統一核心思想的基本思想產生義務感,而且人數正在快速地增加。這個基本思想為什麼不應該是我們的目標? 因為我們現在可以作為一個物種共同成長。為什麼我們無力改變經濟的基礎制度,從而超越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為啟蒙、精神福祉和更高的生存層面而共同奮鬥?我們在科學與技術領域也發現了類似的想法。

透過結合自然與人工智慧、推理和應用數學,我們將能夠解決所有迄今為止仍無法解決的問題。以此作為基礎,我們可以創造一個人類與機器和諧共處的世界,造福人群,前提是我們要釐清「作為人類」的真正含義。

設計經濟系統是邁向量子烏托邦的重要一步:在量子經濟這種後物質主義和永續的經濟系統中,商品將更公平地分配,不再需要目前形式的貨幣。透過從根本上改變經濟,我們將創造一個藝術、科學和個人主義比當今世界更受尊重的社會 ,如此一來,物質產品即失去其意義。因為不是人類主動去追求幸福和繁榮,而是讓自己被幸福發現,感知整體的繁榮。

在通往量子烏托邦的道路上,我們拋開單調、疏離的工作,將經濟目標轉向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這意味著透過更高度的自願性來減少脅迫,共同因應挑戰,並降低個人收益以支持共同利益。

這個量子烏托邦之旅是我的第三個未來情境,它與其他兩個情境具有相同的合理性。我們可以實現這個願景,而且不同於已過時的殭屍世界,它值得我們努力。如果我們成功地點燃一場全球性的意識革命,就能用新烏托邦的核心理念來激勵全世界的人們。

在通往量子烏托邦的道路上,我們透過教育和激發真正的頓悟來創造一個心靈社會,這種頓悟專注於理性而非自我。我們正在遠離今天的「必須社會」(Muss-Gesellschaft),即一切都受到強制統治,走向一個我們有意識和自由塑造的「自主決定社會」(Kann-Gesellschaft)。這是我們避免變成「被支配社會」(Wird-Gesellschaft)被淘汰情境的機會,在這種情境中,一切都已預先寫入程式並由演算法決定。我們必須馴服物質主義的渦輪資本主義,並將其發展為後物質主義的量子資本主義。如果我們這樣做,將成功創造一個公正的社會,讓所有人都能在繁榮與和諧中和平共處。

因此,現在我們必須決定自己想要的未來,是人類的滅亡、過時的偽烏托邦,或者選擇量子經濟之路,作為通往量子烏托邦的第一階段。如果你已意識到其中的利害關係,實際上僅能選擇第三種情境。量子經濟是整個社會的任務,就像通往量子烏托邦的道路一樣。它將由你、由我,由我們所有人共同創造。它的誕生是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命,將我們從問題中解放出來,並確保這個星球,或任何其他星球上的子孫後代能夠生活在一個人道的世界裡。

量子經濟時代 立體書封(300dpi)
圖/ 商周出版

本文授權轉載自《量子經濟時代:數位化後的未來世界?》,Anders Indset著,商周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