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每年吸引上萬艘商船在外海排隊等待入港,象徵著我們與全球貿易的重要連結。但要如何善用這份優勢,轉化成實際獲益?會是一大考驗。
在今(25)日的「2023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邀請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首設台灣科學與科技中心(Taiwan Science & Technology Hub)的執行長史蘿拉、西雅圖創投Unlock Venture Partners創始合夥人劉一誠到現場,從學術界與創投觀點出發,探討在地新創生態系接軌國際的關鍵。
新創發展的關鍵:加強學術圈與商業界交流
「我來自加州矽谷,今天,我代表史丹佛在年初剛成立的單位Taiwan Science & Technology Hub(以下簡稱S&T Hub)。」史蘿拉在開場時說道,S&T Hub的目標是建立學術界與新創圈之間連結,期待更多的早期新創能夠通過國際合作來獲益。
這次來到高雄,史蘿拉分享2項來自美國頂尖大學的科研計畫,分別是:史丹佛大學的科技創業計畫(STVP),與柏克萊大學的產品開發計畫(PDP),「(兩項計畫)都是希望幫助有新創想法的創業者,把研究成果轉換成現實社會能夠應用的商業解決方案。」
史蘿拉介紹,史丹佛大學的科技創業計畫已經推行超過25年,是由「工程創業中心」(Engineering Entrepreneurship Center)發起,而這種類型的中心主要幫助工程學領域的學生發展創業能力,並且提供創業培訓、資金及專業指導;柏克萊大學的產品開發計畫則是針對化工、生物科技相關領域的學生,協助後者將課堂上的科研成果開發成商品。
「在這些計畫當中,有很多知名企業的退休人士,充滿熱情地回到學校擔任教師角色。他們有各自的專精領域,而這些經驗對於即將踏入現實世界的學生來說,非常、非常重要。」史蘿拉表示。
學術研究是不容忽視的新創量能,但需要更多的「助攻」才可能讓這些成果適應商業環境。當務之急是加強學術界與商業圈之間的交流,一方面讓學術界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以產生更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另一方面讓商人正確理解學術研究的價值與潛力,從而推動更多有價值的創新服務。
「大南方」發展創業生態系統的5點要素
不過,台灣要如何打造屬於「大南方」的創業機會?Unlock Venture Partners的劉一誠分享5點要素。
首先是創造一個有利於創業的環境。劉一誠以他成長的城市——西雅圖為例,「在我創業初期,我聽說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與波音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的故事,也了解這群CEO如何在西雅圖建立世界級的公司。」這激發了他對這座城市的信心,在西雅圖,一切都有可能。
「很少有成功的創業家,是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出現。」他提到,通過舉辦創業競賽、頒布年度創業獎、促進社交機會,都是營造創業環境的方法,「無論如何,我們需要讓人們知道,大南方會是下一個孕育世界級企業的好地方。」
第二,深化大型企業與新創之間的合作。不僅有助於減輕企業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壓力,也能夠加速驗證新創公司的商業價值,依此產生正向循環,有助於當地新創生態系統成長。
其他要素包含:鼓勵天使投資者投資、挖掘在地的技術優勢(如綠能科技、淨零等),以及提升大南方形象。
「友善的居民、氣候、美食、文化,都可以是吸引人才到大南方發展的原因。」劉一誠總結,盡最大努力發揮在地優勢,同時創造影響力的飛輪效應,一圈一圈反覆地推,南台灣絕對有機會成為一流的創業城市。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