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創業風貌,屬於花蓮的機會又是什麼?
「地方創生,或者說地方創業的本質,就是以人為本、就是人才的流動。」SIC永續影響力加速器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林志垚(音同堯)表示,無論人身處在哪,只要想解決問題,都需要有解決問題的人加入,也需要有販售的對象,而花蓮作為非都市地區的機會,創業家更可以思考如何將地方特色與價值融入其中。
除了在地經驗的分享外,Meet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更邀請到曾獲2022日本服務大獎「地方創生大臣獎」,及2023香川21世紀大賞得主的琴平巴士集團代表董事楠木泰二朗,分享日本經驗給花蓮地方創業家們。
地方創業不是一個人向前衝!先檢視4大指標才能解決問題
林志垚提醒,以解決地方問題、重振地方特色為題目的地方創業創辦人,通常都有理想性,但也不能只有理想性,首先要思考的是:你想解決的問題、想強調的價值,真的是別人需要的嗎?
「不要只是想你要做什麼,溝通很重要。」林志垚以一位台東青年創業家為例子,他希望以在地食材的飲食體驗推廣原住民飲食文化,不過對消費者來說,「好不好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解決這個基本需求,才能把地方價值發揮出來。
有了好的產品後,地方創生的下一個課題則是「永續」——不只是環境,還包含如何持續實踐理念。林志垚對此提出4大指標作為檢視:
- 議題永續:你的理念是否符合普世價值,讓別人認同?
- 經營永續:讓理念就算沒有創辦人本人,也能繼續下去。動人的願景可以找到創業初期的夥伴,但是把經營制度化、公司化、產業化才可以生生不息。
- 財務永續:財務透明、多元的融資工具,資金永續才能讓公司穩定運作。
- 人才永續:地方創生的目的是以人為本,除了吸引青年人才回流,甚至是吸引外地人才移居於此工作。
楠木泰二郎:讓旅客不只來一次,而是來幾次都不會膩
「創造出深度連結的關係、喜愛這個地方的粉絲,促進雙向對談與交流,才是長期的做法。」擁有豐富地方創生經驗的楠木泰二郎,認為「人才」是地方創生的關鍵要素。
「地方創生」一詞始於2014年的日本,為的就是平衡都市與鄉村人口的差距,解決的辦法就是創造鄉村地區的經濟機會。楠木泰二郎家鄉位於四國香川縣琴平町,雖然以觀光為主要經濟活動,同樣面臨人口外移與人口老化的狀況,「日本平均老年人口佔了30%,琴平町則是40%。」楠木泰二郎說。
楠木泰二郎首先盤點造成琴平町人口外流的問題:
- 過度依賴觀光景點金刀比羅宮(琴平地區最著名的景點),導致觀光拉力不足;
- 人口缺乏導致觀光產業能量不足;
- 由於上述兩點,使得琴平町再訪率低。
楠木泰二郎從再訪率低下手,集結當地旅宿業者和計程車業者,推出網路旅行計劃、伴手禮送到你家等活動,還邀請計程車司機在路途介紹當地名產烏龍麵的歷史與知識,以此創造出更多的觀光價值。
下一步則是發展吸引遊牧民族前來定居的誘因,因此積極與數位轉型業者合作,打造更數位化的環境,同時邀請藝術家駐村、創辦共生公寓等,以此吸引外部人才前來琴平町,增加人才流動的機會。
「不要害怕邀請別人跟你合作,也不要想你一個人做所有事情。」林志垚最後提醒,儘管地方創生需要由理解在地的人發起,但是導入多元的能量,才能增加解決問題的成功機會。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