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及人工智慧領域先驅者辛頓(Geoffrey Hinton),以表彰他們「透過人工神經網路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
負責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今年的兩位得主使用物理學工具開發了各種方法,這些方法為當今強大的機器學習奠定了基礎。霍普菲爾德創建了一個聯想記憶體,可以儲存和重建圖像及其他類型的數據模式。辛頓則發明了一種可以自主發現數據特性的技術,從而執行如識別圖像中特定元素等任務。
「這兩位得主的工作已經帶來了極大的益處。在物理學中,我們在許多領域使用人工神經網絡,例如開發具有特定屬性的新材料。」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艾倫·蒙斯(Ellen Moons)說。霍普菲爾德與辛頓自1980年代以來,均在人工神經網絡領域進行了重要研究。
有「AI教父」之稱的辛頓,一直都是人工智慧領域最受尊敬的先驅之一。也許有人記憶猶新,辛頓在去年5月才毅然決然離開任職十年的Google,正是對人工智慧風險深深地擔憂,讓這位深度學習大佬直言:「我對自己的畢生工作,感到非常後悔。」
當時他是怎麼想的?以下為2023.5月報導:
入職Google 10年後,AI教父辛頓選擇離職。對於造就了如今AI技術繁榮的神經網路,Hinton表示:這是我畢生的後悔。
深度學習泰斗、神經網路之父辛頓突然宣布離職Google。
紐約時報的報導中,辛頓直接警示世人:注意,前方有危險,前方有危險,前方有危險!
而正是對人工智慧風險深深地擔憂,讓這位深度學習大佬直言:「我對自己的畢生工作,感到非常後悔。」
如今,距離辛頓入職Google,剛好十年。
對於辛頓此舉,有人甚至勸說,「應該將關注人工智慧安全常態化,而不必辭去工作」、「 這更應該是你留下來的理由。因為世界是不會停止的,像你這樣的偉大人物應該堅持下去,並將人工智能發展的更好」、「你應該勸說你的學生Yann LeCun和Ilya Sutskever。」
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背後真正的英雄正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Ilya。
科技圈連署籲暫停AI研發,Geoffrey Hinton態度備受關注
被稱為「AI教父」的辛頓,一直都是該領域最受尊敬的先驅之一。
今年3月末,萬名大佬簽字發出連署信,呼籲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六個月。
圖靈三巨頭中,Bengio高調簽名、LeCun旗幟鮮明地反對,唯有Hinton一言不發,耐人尋味地保持沈默。而Hinton提出離職的時間,正是在此之後的4月份。
從他的推特上可以看出,無論是最近GPT-4等超強AI引發的巨大爭議,還是谷歌高層的劇烈動蕩,Hinton都始終保持緘默,不發一言。
許多人關注著這位AI教父的態度。
在CBS的一次採訪中,辛頓表示「我們幾乎已經讓電腦學會如何自我改進了,這很危險,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控制它。」
從人工智慧的開創者到末日預言者,辛頓的轉變,也標示著科技行業正處於幾十年來最重要的一個拐點。先驅的沈痛反思,讓我們終於不能再掩耳盜鈴,假裝沒有看見AI可能給人類社會引發的深刻改變和巨大危機了。
蓋茨等許多大佬認為,ChatGPT可能與上世紀90年代初網路瀏覽器一樣重要,並可能在藥物研究、教育等領域帶來突破。 與此同時,令許多業內人士不安的是,他們擔心自己所做的研究,正在向外釋放某種危險。
因為生成式人工智慧可能已經成為產生錯誤訊息的工具。並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可能會對人類構成威脅。在Hinton看來,如何防止壞人利用它做壞事,我們還未能找到方法。
在3月底呼籲暫停超強AI六個月的公開信發出幾天後,人工智慧促進協會的19位領導人也發布了公開信,警告AI的風險。
其中就包括微軟的首席科學官Eric Horvitz,而微軟已在一系列產品中(包括Bing搜索引擎中)部署了OpenAI的GPT技術。
在喧囂的反對浪潮中,辛頓卻並未在這兩封信上簽名。他說,自己在辭去工作之前,並不想公開批評谷歌,或其他公司。忍到上個月,辛頓終於下定決心,通知Google自己即將辭職。
選擇離職Google後,辛頓終於可以暢所欲言地談論AI的風險了。
我對我的畢生工作,感到十分後悔。
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即使沒有我,也會有別人。
上周四,他與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CEO皮蔡(Sundar Pichai)通了電話,但他表示不便透露此次談話的細節。
作為一家大公司,Google對於AI的態度一向保守,甚至保守到,眼睜睜看著自己在聊天AI機器人之戰中被甩在後面。
早在2015年,Google的圖像識別AI曾將黑人標記為「大猩猩」,招致的批評讓谷歌成為驚弓之鳥。
在OpenAI推出Dall-E 2、名震全球之前,谷歌就有類似模型,但並沒有發布,因為谷歌認為需要對AI生成的內容負責。
而早在2021年,Google就已有了類似ChatGPT的LaMDA聊天機器人,但始終未發布。直到2022年11月底,OpenAI憑ChatGPT占盡風頭。
如今,Google首席科學家Jeff De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仍然致力於對人工智慧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我們正在不斷學習了解新出現的風險,同時也在大膽創新。」
開啟歷史,見證歷史:以神經網路研究獲得圖靈獎
1972年,辛頓在愛丁堡大學開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涯。 在那裡,他首次開始研究神經網絡——一種通過分析數據來學習技能的數學系統。
當時,很少有研究人員相信這個觀點。但這成了他畢生的心血。
2012年,辛頓和他兩名學生Ilya Sutskever和Alex Krishevsky建立了一個神經網路,可以分析數千張照片,並自學識別花、狗和汽車等常見物體。神經網路成為他與兩名學生共同創建的公司DNNresearch背後的突破性概念,該公司最終在2013年被以4400萬美元收購。
2018年,辛頓、Yann LeCun和Yoshua Bengio一起因對神經網路的研究獲得了2018年的圖靈獎,而神經網路正是ChatGPT、Bard等聊天機器人背後的奠基性技術。而辛頓的學生Ilya Sutskever,也在後來成為OpenAI首席科學家。
大約在同一時間,Google、OpenAI和其他科技公司開始構建從大量數字文本中學習的神經網路。那時的Hinton認為,這是機器理解和產生語言的一種強大方式。當然不得不承認,比起人類處理語言的方式,神經網路還是力不能及。
2022年,隨著Google和OpenAI利用大量數據構建超強AI。Hinton的觀點發生了重大轉變。他仍然認為這些系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類的大腦,但它們在其他方面正在超越人類的智力。
GPT-4發布當天,Hinton曾表示,
毛蟲吸取了營養之後,就會化繭為蝶。而人類提取了數十億個理解的金塊,GPT-4,就是人類的蝴蝶。
辛頓稱讚的背後,讓許多人看到超強人工智慧系統的智力已經非同尋常。
對此,辛頓談到人工智慧技術時表示,隨著科技公司改進人工智慧系統,它們變得越來越危險。
看看五年前和現在的情況,如果還要繼續傳播這項技術,後果就太可怕了!。
在Google十年生涯中,辛頓一直看好Google在人工智慧技術上謹慎的態度。他表示,直到去年,Google一直扮演著這項技術的「合適管家」角色,謹小慎微地不去發布可能造成危險的AI。
這恰恰解釋了,為啥Google在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落後的原因。但是現在,微軟為其必應搜索引擎接入GPT-4的能力,已經讓Google焦急地不得不做點什麽。
辛頓稱,科技巨頭們正在進行一場可能無法阻止的競爭。
他眼下擔心的是,網路上將充斥著虛假的照片、影片和文本,人們也無法去辨別什麽是真實的,什麽是虛假的內容。 他甚至還擔心,人工智慧技術遲早會顛覆就業市場。
如今,像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往往能很好地輔助人類工作,甚至取代律師助理、私人助理、翻譯、以及其他處理死記硬背任務的人。未來,他表示自己很擔憂,GPT-4叠代會對人類構成威脅,強AI從大量數據中能夠學到意想不到的行為。
人工智慧系統不僅可以生成代碼,而且自己運行代碼。前段時間爆紅的Auto-GPT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他擔心有一天真正的自主武器ーー那些殺人機器人ーー會成為現實。
上世紀80年代,辛頓曾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腦科學教授,但因為不願接受五角大樓的資助,他選擇了離開CMU,前往加拿大。當時,辛頓強烈反對在戰場上使用AI,他將其稱為「機器人士兵」。
在一些人看來,類似的系統實際上比人類更聰明。辛頓表示自己曾經認為,這太離譜了,最起碼要30-50年,甚至更久才能實現。
而現在,我不再那麽想了。
許多其他專家,包括辛頓的許多學生和同事,說這種威脅還僅是一種假設。
他指出,Gogole和微軟,以及其他公司之間的競爭,將升級為一場全球性競賽。如果沒有某種全球性的監管,這場競賽將不會停止。但他表示,這也不是絕對的。與核武器不同,我們無法知道哪個公司或國家,是否在秘密研究這項技術。
對AI看法太悲觀?Geoffrey Hinton辭職下一個會是誰?
有網友認為,辛頓對於的AI的看法太悲觀了。
「我見過的ChatGPT積極應用案例遠多於消極的,但現在的趨勢是把AI描繪成邪惡的煉金術。這些擔憂是合理的,我們會學習,我們會糾正它,然後我們會繼續前進。 」
甚至有網友將其比為天網,但我們還不能將其關閉。「人工智慧就像潘朵拉的魔盒一樣,一旦打開就無法關閉。」
還有人對Google「負責任」這一觀點提出異議: 包括,使用Breitbart訓練AI模型;讓負面訊息在YouTube上大肆傳播(反過來又為推薦算法提供依據);散布有關安全和隱私的科學假訊息;開除專家 。
也有人提出疑問,谷歌和DeepMind合並這一事,與此相關嗎? 最後也有網友說,連辛頓都離職了,下一個會是?
延伸閱讀:
Google數位廣告市占估「10年內首度低於50%」,為什麼?
OpenAI高層大換血!台裔青年陳信翰成新任研究副總,他有何背景?奧特曼為何盛讚他?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