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3座離岸風場完工!海能47座風機迎商轉,想衝刺建置有哪些挑戰?
台灣第3座離岸風場完工!海能47座風機迎商轉,想衝刺建置有哪些挑戰?

繼台電離岸一期完工後,經濟部今(25日)宣布國內第3座離岸風場——海能風場47座風機已全數完工併聯,這是疫後首座完工的風場,裝置容量達376MW(千瓩),預計每年可為38萬戶家庭提供潔淨風能。

建置落後、財務危機,離岸風電產業遇逆風

國內兩座離岸風場分別為,海洋風場裝置容量128MW、台電離岸一期裝置容量110MW,陸續在2020至2021年期間完工。但接下來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海上施工、供應鏈運輸,2022年國內離岸風電建置進度大幅落後。

2023年初更是壞消息頻頻,先是1月天豐新能源開發的允能風場爆出財務危機;接著2月傳出日本捷熱能源(JERA)撤出海鼎離岸風電計畫股權,雖然後續法國道達爾能源(Total Energies)接手股權,但仍為台灣的離岸風電發展蒙上陰影。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延伸閱讀:允能風場爆財務危機,667億元資金踩雷!台灣第一個離岸風電場怎麼了?

允能風場
2023年初風電業壞消息頻頻,先是1月天豐新能源開發的允能風場爆出財務危機,接著2月傳出日本捷熱能源(JERA)撤出海鼎離岸風電計畫股權。
圖/ 官網截圖

時隔一年半,國內終於迎來第三座離岸風場。海能風場是由日本捷熱能源(持股49%)、澳洲麥格理綠投資集團(持股26%)及美商風睿能源(持股25%)三方共同合作開發的離岸風場。換言之,捷熱仍為旗下海能風場的最大股東,未來仍持續投入風場的運維作業。

平日風力發電占比達4%,今年還有兩座風場拚完工

展望2023年,離岸風場建置進度勢必加速,今年預計併網的風場有:CIP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場600MW;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風場、大彰化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共900MW。

根據台電官網3/25上午10:50各機組發電量統計,風力發電(含陸域風電與離岸風電)發電量達1187MW,超越1GW(百萬瓩),相當於2部中火機組(每部55萬瓩)、1座核二機組(每部98.5萬瓩),占發電比例達4.1%,而核能發電占比達6.6%。隨著更大裝置容量的遠岸離岸風電併網商轉後,勢必將為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注入強心針。

台電系統各機組發電量
從台電各機組發電量來看,台灣的發電來源仍高度仰賴燃煤與燃氣。
圖/ 台電

離岸風電建置挑戰難在哪?經濟部:海事工程複雜、零組件運輸不易

雖然外界期盼再生能源的建置進度能夠加速,但經濟部點出離岸風電建置兩大挑戰。

第一、首先需克服海上工作環境 ,離岸風電建置在外海,海事工程複雜度超過陸域風電,像是技術人員必須在風浪起伏的工作船身上操作起重機具,風浪過大時船隻必須立即返航。

第二、風機零組件、基樁水下基礎重達數千公噸不易運輸 ,從港口運輸至風場、組裝、安裝至定地點並進行施工安裝,都需要經過精密安排,才不會出現安裝嚴重落差。

海能風場
離岸風電的海事工程複雜度超過陸域風電,像是技術人員必須在風浪起伏的工作船身上操作起重機具。
圖/ 經濟部

經濟部強調,持續朝向2025年離岸風力裝置容量達5.6GW以上,確保電力供應穩定,更將滿足國內企業因應RE100的綠電需求。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離岸風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