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想加入AI搜尋大戰,錢夠了嗎?董事長曝成本暴增10倍,一年可能要燒60億
Google想加入AI搜尋大戰,錢夠了嗎?董事長曝成本暴增10倍,一年可能要燒60億

人工智慧戰火熊熊燃燒,隨著Open AI所開發之聊天機器人ChatGPT一砲而紅,各大公司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想搭上這波熱潮。兩大科技巨擎微軟和Google也紛紛響應,旗下搜尋引擎導入AI技術,分別推出聊天機器人Bing和Bard,佔據近期熱門話題。

然而,面對這股勢不可擋的AI大戰,Google母公司Alphabet Inc.董事長約翰.軒尼施(John Hennessy)卻表示,單次使用聊天機器人的成本,為一般關鍵字搜尋的10倍,遠超於傳統搜尋引擎的高昂費用,可能將在未來引爆另一場危機。

聊天機器人好貴!和Bard聊一次背後成本增10倍

Open AI的執行長就曾透過推特表示,ChatGPT的營運成本令人「瞠目結舌」(eye-watering)。根據計算,ChatGPT生成一條資訊或回覆的成本落在1.3美分左右,是目前傳統搜尋引擎的3至4倍。因此為了減緩這樣龐大的開支,ChatGPT在二月初開始向使用者收取每月20美元的訂閱金。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Google身為搜尋引擎產業的龍頭,約佔全球搜尋引擎市場的93%,平均每天要處理85億次的搜尋量,其競爭對手微軟僅佔3%左右。因此若大規模投入人工智慧搜尋,Google所花費的成本恐怕會是驚人的天文數字。

數據分析顯示,Google去年共計3.3萬億次的搜尋中,平均每次的成本僅有0.2美分,若改用AI搜尋,成本將取決於其所生成文本的數量。

舉例而言,如果使用類似於ChatGPT的AI技術,用約50字的回覆來處理其中一半的搜尋量,到2024年,Google將面臨高達60億美元的支出。

即使從不同的觀點來看,依然能大致計算出背後高昂的成本。SemiAnalysis是一家專精於晶片製造技術的諮詢公司,根據其估算,若要將聊天機器人導入搜尋引擎中,由於Google內部晶片(Tensor Processing Units, TPU)的限制,必須額外再花費30億美元來使系統相容。

而在《路透社》專訪的專訪中,軒尼詩也進一步估計,藉由AI語言模型進行搜尋,需要具備更加精密的運算能力及龐大的字彙資料庫,大幅提升晶片與電力成本的負擔,與Google所推出的聊天機器人Bard單次進行交流的成本,可能為一般關鍵字搜尋的10倍。

分析師認為,該技術有可能增加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成本,進而影響母公司Alphabet所能獲得的利潤。

更慘的是,如果聊天機器人答錯了,要付出的代價更大。先前,Google新推出的Bard就因為向用戶展示了錯誤回答,而導致股價下跌近8%,估計市值蒸發1000億美元。

延伸閱讀:Bard答錯1個問題,Google市值慘掉千億美元!太陽系外行星第一張照片是誰拍的?

才剛裁員就要繼續燒錢?Google 2024恐面臨60億美元的支出

上述種種的潛在支出成本都與Google目前的計畫背道而馳。年初Google才大動作解雇1.2萬名員工,並且為了削減支出減少了一部分的員工福利,例如:奢侈的辦公室津貼;然而現今卻為了追趕上這波AI搜尋的熱潮,必須撥出更多經費來支援龐大的開發成本。

google搜尋
Google搜尋引擎

Google也試圖藉助其他方式降低投入經費,例如將使用LaMDA語言模型的「輕型版本」來運作Bard,其所需的計算能力較低,能夠處理簡單的任務。LaMDA是一款由Google開發、為了因應ChatGPT攻勢的對話程式語言模型(Language Model for Dialogue Applications)。

然而,較小規模的運作正代表了較少晶片的投入,也必然導致AI搜尋準確率的下降,如何在確保一定準確度的情況下,同時達成降低成本的目標,是各公司們將要面臨的一大考驗。

跟上AI熱潮前,先考慮成本和搜尋準確率

即使代價昂貴,在多個競爭對手搶占AI領域的情況下,Google仍需咬牙應戰。兩周前,微軟在發布會上宣布將ChatGPT整合進Bing搜尋引擎,同時招募多名測試者搶先體驗,試圖領先Google一步。

微軟財務長表示,隨著新Bing的推出,很快地,用戶支付的費用以及廣告帶來的利潤就會超過支出成本;Google的另一名對手、搜尋引擎You.com的執行長提到,即使加入聊天機器人及其他相關生成技術,會使企業的成本費用增加30%至50%,但「隨著時間推移以及規模的擴張,AI技術會變得越來越便宜。」

不過情況不一定會這麼樂觀,一位Google相關人士指出,想要準確掌握聊天機器人的成本根本還為時過早,投入技術的不同、用戶使用的情形等,都可能產生巨大的成本差異。在衝動地隨波逐流、搶著推出AI搜尋技術之前,在技術的準確性和所需成本間取得平衡,似乎才是王道。

不僅有成本問題,AI搜尋還讓環境汙染更嚴重?

carbon emission
carbon emission

除了龐大的運作成本外,背後產生的汙染問題也引發許多關注。

節能減碳是全世界現在正共同努力的目標,如今「數位碳足跡」也是許多人關注的話題。這是指在使用網路科技的過程中,無論是收發郵件、聆聽音樂、觀看Netflix等任何需要仰賴處理器運轉的行為,運作時消耗的大量能源所製造的碳排放。

在專訪過程中,軒尼詩提到,若結合搜尋引擎與AI語言模型,會大幅增加晶片和電力成本的負擔,這些額外產生的耗電量,會帶給有碳足跡目標的公司巨大壓力。光是訓練單個人工智慧的運作,就會排放數十萬磅的碳排放量。若將AI和搜尋引擎結合,需要更龐大的計算處理能力、大型的數據儲存中心、和更有效率的搜尋模式,勢必會為環境帶來巨大的影響。

根據專家統計,網路科技的使用每年約排放16億噸溫室氣體,若這場AI搜尋大戰越演越烈,未來環境汙染將變得更加嚴重。

ChatGPT,Google Bard,OpenAI
圖/ shutterstock

在科技浪潮一波波襲來的情況下,如何跟進最新技術、搶奪市場先機,同時兼顧公司收支之間的平衡和永續議題的考量,對於如Google、微軟、Open AI這些大企業而言,仍有許多問題尚待改善。

資料來源:InsiderFirstPostFortuneReutersWired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孕育下一代Future Growth護國群山,證交所創新板2.0號召勇於突破的創新企業力拚新經濟!
孕育下一代Future Growth護國群山,證交所創新板2.0號召勇於突破的創新企業力拚新經濟!

新經濟產業興起,臺灣要利基半導體優勢蛻變成科技島,關鍵來自於創新!2021年成立的創新板,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他們關鍵任務是匯聚更多具備未來潛力(Future)及高速成長性(Growth)特質的創新企業,有效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延攬人才,放大創新能量!

回顧這幾年登上創新板的20家新臺霸,他們有哪些共同DNA?林修銘表示:「我們對『創新』的定義,不僅包括技術、商業模式的突破,更重視勇於挑戰、改變現狀的精神!只要企業具備企圖心及決心,透過創新提升競爭力、創造品牌價值,都是創新板積極服務的對象。」

創新板2.0有感升級,打造Future Growth產業聚落

今年1月創新板全面升級,推出多項新制,包括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以擴大市場活絡、引進外部專家提升創新含金量、建立友善籌資環境,以及強化企業與投資人溝通機制,全面提升市場參與度,助力新興產業成長。

帶領證交所創新板一路變革,林修銘強調,「創新板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主板而非次板,也象徵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里程碑(milestone),因為它是以企業的市值作為登板考量,而且企業不僅掛牌上市,還能同步享有證交所一系列專業支持與服務,讓企業無後顧之憂,專注拓展業務,所以我們希望把創新板打造成一個有Future Growth願景的產業聚落。」

既然創新板不只提供上市輔導,更是新創成長的最佳舞臺,跟其他國際交易所相比,證交所有哪些優勢?林修銘舉例,因應ESG浪潮,證交所將與外部專業機構合作,提供登板的企業獲得ESG評鑑專屬課程,接軌國際標準,進一步吸引長期資金投入。

另外,企業在發展早期,對於投資人關係經營、技術合作及市場拓展皆需大量資源,證交所則回應,他們會透過專業的IR議合服務平台(IR ENGAGE)、海外引資計畫對接上市企業與全球投資人。

「證交所今年推出新藍圖,在4月2日宣布聯手國際級會計師事務所KPMG並完成簽約儀式,共同建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將借重KPMG在地網絡及資源,合力延伸臺灣創新板於東南亞創新生態圈觸角,擴大知名度及影響力,此舉可望吸引更多東南亞指標創新企業加入創新板,使臺灣創新板成為亞洲創新動能指標。

此外,此平台不僅聚焦於推動海外優質創新企業進入臺灣資本市場,證交所也將偕臺灣創新企業出海,赴東南亞新創生態圈進行業務媒合,帶動雙邊交流合作,加速企業海外布局,並增進創新板企業於國際間曝光,引入國際資金,進而提升創新板上市公司規模。」林修銘補充道。除了帶著臺霸走向海外,證交所也積極爭取國際優質創新企業來臺掛牌,藉由吸引國際優質創新企業來臺上市,成為臺灣資本市場新成員,強化產業供應鏈的完整性。

翻轉外界對創新板既有印象,創新板多項指標數據創新高

臺灣證券交易所林修銘董事長
圖/ 臺灣證券交易所

自從創新板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後,流動性大幅提高,而累計簽署「創新板上市有價證券風險預告書」也已逾120萬份,從成交表現、指數表現、到股價淨值比(P/B Ratio),各項指標數據屢創新高,凸顯創新板企業進入廣大投資人的視野,連帶也大幅增強掛牌企業的經營信心。以成交量為例,新制度上路至今(3/31)不到三個月間,創新板的總成交金額已超過2024年全年度三分之二;日均成交值對比2024年更成長203%。

至於指數方面,截至2月底臺灣創新板指數上漲16.32%,相較於同期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0.08%)、臺灣50指數(-1.42%)及櫃買指數(1.59%),其表現更為突出;而截至3月底,受國際情勢變動影響各大指數普遍下跌,創新板指數則相對抗跌,顯示市場對創新板企業的成長性、投資價值都抱持高度期待。創新板的股價淨值比,全體平均是4.47倍,亦高於上市2.46倍及上櫃2.85倍,證明市場對創新企業潛力的認可,因而願意給予創新板公司更高的股價淨值比。

亮眼指標背後是否讓登板企業同樣有感?林修銘指出,「確實有企業因創新板流動性明顯改善,公開表態將續留創新板,暫不啟動轉板計畫;另外近期也有企業主跟我們反映,因為登板後受到證交所協助,多方面強化營運績效讓市值持續增長,因而入選為MSCI全球指數的一員,吸引更多國外投資人的目光。」

更重要是,盤點目前在創新板的企業,營收、獲利能力俱佳,顛覆外界認為新創企業早期未能獲利的印象。根據最新數據,創新板企業於2024年度總營收較2023年成長78.61%,且20家企業營收全數呈現正成長,展現出強勁的突破動能。進一步分析創新板上市公司2024年財務報告,獲利企業占比達65%,驗證創新板公司不僅有發展潛力,亦能建立穩健的獲利模式。

創新板肩負起打造新經濟產業聚落的使命,當前目標也希望攜手更多產官學研等單位,協助更多優質企業在創新板上市。目前已經有多家數位雲端、生技醫療產業的領頭羊,表示將在今、明兩年申請進入創新板之列。

臺灣要躍升科技之島,創新活水不能中斷,林修銘最後號召勇於突破、積極改變現狀的新臺霸共同加入創新板,他表示:「我誠摯地邀請熱愛臺灣這片土地、為未來打拚的企業家們,大家一起協力讓創新板成為亞洲的創新力量搖籃,我們證交所會繼續努力不懈,推升創新板不斷壯大,讓臺灣成為引領亞洲創新的核心基地!」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