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成式AI的暴紅,自動生成簡報的服務也順勢出現,美國新創公司Tome導入了文字生成演算法GPT-3以及圖像生成演算法DELL-E2,除了自動美編之外,還多了自動生成簡報架構的功能。
Tome就是為了讓人們前所未有且容易地製作簡報、專注在「說故事」本身而存在。它從行動裝置的角度出發設計,在手機、平板、電腦上都可以流暢編輯,甚至在手機上瀏覽時就好像在看Instagram的限時動態一樣方便。
Tome創辦人Keith Peiris表示,簡報的內容從來不是工作者苦惱的事情,而是怎麼呈現,以及呈現的順序,這也是為什麼Tome要導入GPT-3以及DELL-E2的原因。
使用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只要輸入簡報的標題之後,Tome會自動生成8頁的圖文簡報,並自動擬定好簡報的架構與草稿;如果擔心從零開始詠唱出一份簡報可能還要大幅度修改,也可以使用Tome已經架設好的模板,例如自我介紹、募資或者產品簡介。目前這些功能都是免費的,不過記者實測後尚不支援中文應用。
在加入生成AI工具之前,Tome已經是一款非常好用的簡報生成工具,但是兩位創辦人Keith Peiris以及Henri Liriani為什麼會想要在簡報工具上再做創新?
PowerPoint簡報停留在過去30年的介面
Tome創辦人分別是前Instagram訊息及相機AR產品負責人Keith Peiris,以及前Messenger用戶介面產品負責人Henri Liriani。他們過去分別負責優化Messenger功能、創建Instagram限時動態濾鏡等產品,改善用戶使用社群平台的體驗。
「工作場所不需要太漂亮的投影片,只需要容易使用,且能有效傳達訊息的工具就好。」Keith Peiris發現,人們大多致力於增添簡報美觀,很少人聚焦在如何讓使用者講出好故事。Henri Liriani同時指出,像Instagram和TikTok這樣的工具讓人們透過簡單的方式建立連結,但還沒有工具可以簡單分享更複雜的想法。Tome的共同創辦人Henri Liriani表示:「我們在Instagram裡開發令人驚豔的工具,讓人們能輕易表達自己,但公司使用的簡報卻停留在80年代。」
簡報的元素不僅包含文字,人們更會插入圖片、圖表或嵌入超連結,因此就算省略美編簡報的時間、用白底黑字的投影片,使用者還是要調整文字大小,決定圖片該放在簡報什麼位置等瑣碎工作。於是,Tome旨在化解此問題,讓投影片的製作過程變得更加人性化,就像在製作Instagram限時動態一樣簡單。
自動佈局版面,還能插入Google Drive等數位工具
Tome主打以手機、平板的角度出發設計,推出網頁版及App。使用者沒有任何簡報模板可以挑選,只需要打開Tome,在文字輸入框打下內容,或插入圖片工具到簡報頁面中,Tome就會自動改變文字、圖片大小,以符合頁面比例。
也就是說,不同於Canva這類排版設計服務,Tome使用者不用再花時間對齊文字、一頁頁調整標題大小,或是想這些圖片該如何排列,Tome就可以解決這一切繁瑣的事情。
如果想要在簡報裡插入使用者在其他線上平台製作的表格、設計作品,我們通常只能截圖,再插入至簡報頁面中。Tome的工具列包含Google Drive、線上表格製作工具Airtable、UI設計工具Figma、數據分析工具Looker等外部平台,使用者在簡報中就可直接加入這些數位工具,自動更新其他線上工具的工作進度,不用再重新放上修改後的Figma作品或Google Drive雲端的文件。
Tome還有一個有趣的功能,就是插入「說明影片」。
當會議結束,沒有出席該會議的同事如果想複習簡報,過去的作法是找到會議時的錄影影片,自己回頭看影片。但使用者卻可以在Tome插入簡短的說明與備註影片,沒有出席會議的同事只要打開簡報、點選簡報右上方的頭像,就可以觀看講者的解說了。
此外,Tome也允許多人使用者一起在線上協作,甚至可利用簡報頁面上方的訊息功能Tag工作夥伴,就像Instagram或Facebook標記朋友的功能一樣,詢問簡報製作情況。
獲得來自Zoom、Adobe高管3200萬募資
2022年3月23日,Tome宣布獲得3,200萬美元的募資,來自Greylock Partners和Coatue Ventures等天使投資者,他們同時是Adobe、Zoom、Airtable等公司的高層。未來,Tome計畫以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向公司收費,並提供免費服務給個人使用者。
參考資料:Protocol、TechCrunch、FastCompany、GlobeNewswire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