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要砸錢還是省著花?行銷計劃怎麼定?行銷人必備的4大商業思維
【觀點】要砸錢還是省著花?行銷計劃怎麼定?行銷人必備的4大商業思維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該如何制定行銷計劃?作者愛曼妲認為,商業思維是建立行銷策略的基本功,其中有四項是制定計劃時的重要觀點。

一、設定「正確」的目標

首先,身為行銷人,或是新創公司的創辦人,我們要創建一份行銷計畫之前,必須要先設定「正確的」目標。

什麼是正確的目標?很多人以為網站流量是一個目標,社群影音點擊率是一個目標,活動報名與出席人數是一個目標,甚至以為,獲取潛在的新客戶名單是一個目標。然而,這都不是正確的目標。這些是通往真正目標的「過程」與工具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真正的目標是什麼呢?一般來說,如果以當年度或是下一個年度來看,那就是我們這家公司經營管理的年度營業目標。營業目標不只是業績數字,也可能包含市佔率,獲利率,營運效率,客戶滿意度,產品品質評鑑,員工人均產值,股東投報率等,有很多不同的指標。

那麼,要依據什麼來設定目標?筆者的建議是,端視公司現在處於哪一個商業階段而論。當然,如果要更聚焦,筆者希望以自有品牌的公司來進行以下的討論,如果是純代工,會有不一樣的目標與指標,不是本文可以涵蓋。

shutterstock_480458725_goal.jpg
圖/ Tiko Aramyan via shutterstock

二、公司與品牌的生命週期在哪個階段?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公司與品牌處於哪一個生命週期,要設定的目標有何不同。我們可以概要區分為:初生期,成長期,高原期,衰退期(或是轉型期)。

每一個階段,公司的品牌資產不同,握有的資源不同。我們以成長期公司為例,當公司跨越所謂的新創五年死亡幽谷(年份不一定,這只是平均值),開始要邁向高速成長階段,此時期最重要的營運目標通常是:營業額與市佔率。原因為何?因為這就像是在賽道上,我們是一輛後發的跑車,前面有領先群,後方有新的追趕者,我們要做的是往前追趕市場先發品牌或領導品牌,縮短差距,甚至運用彎道超車的策略。

如果前方沒有任何車,我們是開路者,那就會有不一樣的作法,例如:聚光燈策略。運用行銷策略來產生媒體聚焦,社群討論,虛實交錯。這時候,找出獨有的關鍵字,讓市場產生好奇心,甚至帶起一波趨勢,造浪,乘浪,借力使力。

制訂計劃
圖/ Kaleidico on Unsplash

三、錢不是唯一資源,發揮創意

很多行銷人或是創辦人,一開始會認為,自己沒錢打廣告,沒資源做行銷。這是一個誤解。資源包含了我們的人際網絡,策略夥伴,客戶推薦,媒體新聞等,當然也包含了我們的品牌官網,社群媒體。

有一句話說,想像力就是我們的超能力。筆者非常同意這句話。無論資源多寡,能運用創意,是行銷專業的核心,也是與其他品牌差異化的關鍵點。這也是行銷最有趣的地方,讓自己與他人感到「與眾不同」或是「產生共鳴」。

在高原期的品牌,尤其需要創意。這也是為何近年來,許多大型品牌紛紛投入區塊鏈與NFT/Web3的場域。越是國際知名品牌,越是要延遲自己邁入衰退期,因為原本的消費群隨著年紀增長,隨著職涯發展,都可能會變心,品牌需要不斷增加新客戶,注入新血。

四、B2B品牌怎麼開展國際市場?

讓我們把討論範疇拉回到B2B品牌,相對於B2C品牌來說,市場案例比較少。B2B品牌也就是企業對企業的品牌。當我們仍是一個B2B新創,要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之下,開展海外市場?其實,每一個階段的品牌資源都是有限的,假設我們一年的業績目標是新台幣一億元,我們分配給行銷的年度預算,至少要佔業績數字的5%以上。加上要開拓海外市場,每多一個國家或是區域,就要多1%到2%以上的預算。注意,這是指產品線單純的B2B科技品牌。

這個預算公式如何計算出來的?每個產業有所不同。筆者建議可以去查詢產業內既有的品牌財報,或是從各種法人的研究報告去推估不同產業的行銷費用佔比。

有了預算,以B2B科技品牌為例,分配上佔比最高的就是國際展會,可能會有四成甚至五成預算使用在參展或是舉辦活動。其他部份會是使用於數位行銷,社群公關,實體廣告,設計製作等。

為何參展是優先建議的方式?因為,資源有限,能夠在一個場合同時間與眾多客戶交流,甚至觀摩其他同業,這是必須的投資。有一些市場,例如日本或是東南亞國家,很重視實體展會,所謂的「見面三分情」。選定展會,固定參與,是加深在地連結的重要步驟。

其次是數位行銷與社群。對於數位行銷,討論的文章很多,這裡就不討論技巧,而是拉回到商業思維。行銷人要具備商業思維,就要先徹底了解公司的技術與產品,了解市場樣貌,了解同業與競品,知己才能知彼。舉例,如果自己不是工程師,並不會需要使用公司產品,行銷人可以做的是:用戶訪談。撰寫成功案例的過程,可以增加行銷人對產品的掌握度。

小結:培養商業思維是行銷策略的基本功

最後來談談,商業思維是什麼?對行銷人來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公司獲利的來源是什麼?獲利模式是什麼?當我們清楚知道公司產品或服務銷售給誰,使用者為何要採用,從企業與個人兩種角度,帶給用戶的價值或是意義為何?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行銷策略的根基。

所有的策略都是為了通往目的地的一種「交通方式」。因此,我們要清楚知道「要去哪裡」,將大目標拆分為數個小目標與成效指標,排定時程表,設定預算,與各部門溝通,確實執行,隨時檢討成效,保有彈性調整空間,以因應市場突如其來的變化,例如疫情或是通膨等。

品牌跟羅馬一樣,不是一天造成的。切記,條條大路通羅馬。

責任編輯:錢玉紘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