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經到了尾聲,今年裡,有許多人對科技界作出重大貢獻或影響,《數位時代》整理10大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帶您回顧這充滿動盪的一年。
在過去一年,零售業者跨足電子支付領域,似乎成為一個大趨勢。台灣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也沒有打算要錯過這個新戰場。
今年9月1日,由全聯獨資成立的電子支付品牌「全支付」正式開業,發布記者會上排場氣派,宣布上線就與上百品牌合作、擁有10萬個支付據點。也能看到各家合作通路、銀行長官都出席共襄盛舉。
在公開場合亮相時,林敏雄雖然身為產業大佬,但是人們對他和藹的笑容與談吐也很印象深刻。全支付發布記者會上,儘管舉止溫潤,但是發言一點也不失霸氣,「看看我們能不能做台灣支付的領頭羊。」要做,他的目標就是成為領導廠商。
上線2個月內,全支付就達到200萬會員,其中有95%來自全聯行動支付PX Pay的會員轉移,僅有5%是非全聯用戶。而且30~59歲高含金量消費族群佔比超過7成,搶下以往市場多認為數位化程度不夠高的熟齡族群親睞,更喊出要在2022年底達到300萬會員的目標。
在今年12月,金管會公告10月電子支付帳戶重要資訊揭露,全支付的代收代付金額從9月的新台幣13.5億元增加為24.3億元,月增79%,從排名第四躍升為第二,擠下一卡通成為亞軍。全支付不僅是零售業者跨界電支的先驅,單從電支業者的角度看來,也已經是數一數二的業者。
儘管如此,對於全聯來說,全支付短時間內依然是一個賠錢生意。林敏雄也已經做好每年燒掉5億元新台幣的心理準備,而且也要5年才能做到損益兩平。不過,說到這裡,他也沒有收起臉上的笑容。
零售兩強終須一戰?林敏雄:這個行業不容易
「這個行業不是那麼容易,能生存下來是僥倖,」回顧一路走來,林敏雄這麼說。而全支付也並不是林敏雄投入的第一場「賠錢生意」。
營造業出身的林敏雄,在1998年砸下6億元買下「中華民國合作社聯合社」的66個據點,也就是今天全聯福利中心的前身。20多年過去,不僅自行展店,也透過幾次併購,發展成如今上千間分店,在2022年併入量販業者大潤發之後,營收規模上看1900億元,穩坐台灣連鎖超市龍頭。
不過,林敏雄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全聯創造最大差異化的生鮮商品,同時也帶來了多年虧損。但他從來不要求生鮮成為全聯的「金雞母」,而是「帶路雞」,讓消費者進店來買到更多可以獲利的乾貨、日常用品。也正因為在生鮮商品的長期佈局,在疫情後時代,眾業者都在逐漸收斂生鮮電商佈局的時候,全聯小時達依然一支獨秀,估計今年全聯小時達業績,將比去年成長3.5倍。
只要能看見虧損在收斂、投入有成效,林敏雄就不怕短時間內的虧損。那麼,全支付非做不可,是看到後面什麼樣的機會?
零售業者投入電支,多半還是看好達到一定的市佔後,為本業帶來的效益。不管是串連外部通路的行銷資源、會員數據整合,或是藉由數據獲得全面的市場分析與商品開發策略,都充滿了華麗的想像空間。
同時,全支付與全家便利商店投資的全盈支付之間的合作,也是業界關注的重點。
在過去一年,統一集團正式宣布收購家樂福,成為備受關注的零售巨頭,全聯要與之抗衡,異業結盟就是十分合理的戰略。商發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就曾說,儘管在零售事業上合作困難度更高,但是在未來要與統一巨獸競爭,這也將成為「不得不然」的一步。
不過,談到如今市場的「兩強對決」時,林敏雄依然不改人們熟悉的慈善面孔,保持笑瞇瞇的神情說,「同業不是仇人,良性競爭對消費者都非常好。」台灣的零售版圖持續挪移,他的每一步都將成為影響產業變動的關鍵。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