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精準凍結中國記憶體產業!美升級禁令讓長江存儲、長鑫存儲成受災戶
【觀點】精準凍結中國記憶體產業!美升級禁令讓長江存儲、長鑫存儲成受災戶

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新一波的管制。這個新禁令引起全球各界的關注,許多專家皆認為這將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將造成「嚴重地」衝擊,阻斷中國半導體產業「向上提升」之路。

總而言之,美國此次對中國的管制有「四大要點」。

出手管生產設備、管高運算力晶片、管超級電腦零組件、也管美國人

首先,將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列入「管制清單」。在此之前,美國僅對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公司(如「中芯國際」),管制先進半導體設備出貨到這類公司。這次將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列入「管制清單」,將所有中國晶圓廠列入管控範圍。

列入「管制清單」的半導體設備主要分以下兩種:
1. 「邏輯製程」方面為14/16奈米(含)以下製程設備。
2. 「記憶體製程」方面,DRAM為18奈米(含)及以下的設備,NAND快閃記憶體,為128層(含)以上的生產設備。

第二個重點是將「高運算力」的晶片,納入「管制清單」。具體的說,運算力管制標準,是將每個運算位元的長度,乘以用TOPS(每秒一兆次)計的數據,乘出後的結果,不能超過4800 TOPS。

這個標準很高,因此大部分的IC不受影響,不過輝達的A100及H100就超過這個管制的標準,因此列入管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阻斷中國在超級電腦及人工智慧升級之路。

Nvidia Hopper H100 GPU
圖/ Nvidia

第三個重點是將用於「超級電腦」的零組件列入管制清單,主要目的是為阻止中國進一步開發出,功能更強的「超級電腦」。

上面三個重點,對整體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沒有想像中的大,不過由於管制面擴大,並且全球相關的公司全部受到「禁令」的影響,因此讓大家「不安」。

第四個重點為限制「美國人」必須取得許可,方可為「某些」中國半導體製造廠工作,或支援這些半導體製造廠的研發、生產等。這個禁令發布後,美國半導體設備商,立即召回各公司在中國晶圓廠的支援人員,主要是受此「人員管制」的影響。荷蘭商艾斯摩爾(ASML)也召回該公司的美籍人員,其他國籍的人員則持續「低調」工作。

怕樹大招風!中芯、華力微的先進製程早已開始量產也不說

這項受到管制的對象,以晶圓製造廠而言,應該是針對先進的半導體廠,指標性公司,在晶圓代工廠方面為「中芯國際」及「華力微」,記憶體方面為「長江存儲」及「長鑫存儲」。

「中芯國際」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2019年成功量產14奈米製程,跨入先進製程領域。更先進的7奈米製程,中芯國際也「悄悄地」於2021年「低調」量產,沒有公開對外宣布,惟恐「樹大招風」引起不必要的困擾。

中芯國際
圖/ 中芯國際

繼中芯國際之後,華虹集團旗下的「華力微」於2018年宣布成功量產28奈米低功耗製程。2019年,「華力微」宣布將於2020年年底,量產14奈米製程,是繼「中芯國際」之後,第二家量產14奈米製程的中國晶圓代工廠。近年來,由於美中關係緊張,「華力微」開始「低調」行事,不再對外公開先進製程推進的情況。

長江存儲品質穩定、價格具競爭力,本來即將打入蘋果供應鏈

記憶體方面,「長江存儲」是中國最主要的NAND Flash 製造廠,產能約每月10萬片晶圓左右。目前長江存儲的主力產品為64層3D NAND Flash,約占產能的60%左右。其餘40%產能,用來生產更先進的128層 NAND。長江存儲已開發成功196層NAND、232層NAND,並且計畫在長江存儲第二期新廠量產。

由於長江存儲產品的品質穩定,價格競爭力十足,經長時間的努力,終於在今年通過蘋果公司的認證,成為蘋果公司的合格供應商。

長江存儲
圖/ 長江存儲

延伸閱讀:長江存儲產品比對手便宜逾2成,但蘋果不敢用!背後原因曝

原本蘋果計畫今年下半年開始使用長江存儲的NAND,由於價格較競爭對手低約二成左右,傳聞蘋果公司有意將來40%左右的NAND由長江存儲供應。

不過由於美國政府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管控力度,蘋果已放棄對長江存儲採購NAND的計畫。

美此次出手,精準打擊各國大廠最在意的中國記憶體產業要害

DRAM方面,長鑫存儲是中國的龍頭廠,目前月產能約10萬片晶圓左右,主要製程為19奈米,並且開始導入17奈米製程量產。

美國此次管制,精準打擊到中國記憶體產業的「要害」,將中國的NAND卡在128層,DRAM製程卡在18奈米。長江存儲及長鑫存儲的擴廠、發展,受到致命性的限制。

記憶體memory
圖/ Shutterstock

記憶體產業必須不斷地推進製程技術,才有能力在市場競爭。先進製程可降低記憶體廠的生產成本,無法朝先進製程挺進的記憶體廠,前景看淡,只能在利基產品尋求生路。

原本記憶體業者對中國的記憶體廠十分「忌憚」,中國記憶體廠挾龐大的資源及政府的補貼,不僅大肆擴充產能,並且以低價在市場搶單。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半導體產業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