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機器人全面接管台灣超商,還有多遠的距離?
【專欄】機器人全面接管台灣超商,還有多遠的距離?

「歡迎光臨!」這句超商店員總會以獨特音調說出的問候語,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事實上,台灣的超商密度名列全世界第二位,平均每兩千人就擁有一間,比肩韓國與日本。

但由於人力資源日漸短缺,以及長時工作的特性,超商的營運也逐漸面臨考驗,像日本部分商店已經不再堅持24小時全年無休,加上疫情也帶來人與人接觸的壓力,邁向無人化與自動化似乎也成為時代新趨勢,但你可以想像街角的那間超商即將由機器人全面接管嗎?而相較於日本與韓國,在這轉變的過程會有屬於我們台灣特有的挑戰嗎?

就像手機由當初單純的通話功能演進到今天的全方位服務,現今的超商也不再只是間全年無休的零售商店,小小的店面提供了玲瑯滿目、五花八門的服務,幾乎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此超商的店員就像是擁有三頭六臂、十項全能一般,除了基本的櫃台結帳、貨架巡查與補貨、店面清潔之外,像是帳單、購票、影印等等樣樣都來,還得順道幫熱狗翻個面,招呼一下地瓜,再回頭看看那鍋關東煮是否還熱著?這簡直就是現代版的阿信,機器人真有可能取而代之嗎?

小超商大考驗,狹窄空間行動難度高

即使對手來自大聯盟,咱們球來就打!我們來看看機器人如何回應,根據羅元駿在八月數位時代的報導《日本全家導入補貨機器人!拚2024年開出千間無人店,解決勞力短缺慘況》,面對超商的種種工作,日本的FamilyMart選擇讓機器人先從貨品的上下架下手,這確實是個好的策略,一來迅速的補貨對於商店的營運相當關鍵,再者機器人在貨品的運送與取放上已有實績,而承擔高勞力需求也正是它的強項,接下來,FamilyMart會再切入自動支付系統的布建,一步步邁向無人超商的目標。

那台灣的情形呢?早在2018年底,陽明交通大學的超商就已經出現過貨品盤點機器人,它是由萊爾富超商與工研院攜手推出。每天到了設定的時間,機器人就會由櫃台出發,按照固定的路線巡視貨架,並記錄下貨品的銷售情形以及補貨資訊。

每當它出動時,總能吸引到顧客的目光,因為它就是機器人呀!但幾乎沒有例外,它每次都會卡在某個轉角或是在貨架旁動彈不得,這時候就會看到店員不急不緩地過來推它一把,幫助它回到正軌,這般情景真的十分「療癒」,只是後來萊爾富撤出陽明交大,就再也見不到這種人與機器人之間「溫馨互動」的畫面了。

上述的情形是在暗示台灣的超商機器人比較遜嗎?事實上,無論是日本或台灣,搬運與檢視型的機器人的技術都已經相當成熟,只是它們多半應用在相對寬闊的工廠中,想要移植到超商的環境,首先就得面對極其狹窄的走道,還有三不五時就會出現的顧客。

這樣的挑戰在台灣絕對是更加嚴峻,因為台灣超商的商品樣式更多、服務形式更廣,走道、貨架也擺的更滿。這就像自駕車要在台灣生存,要比在日本艱難一樣,換個角度想,能夠通過台灣超商考驗的機器人,應該也足以打入全世界的市場。

「感受不到機器人存在」是終極目標!

接續萊爾富盤點機器人的腳步,陽明交大電機系蕭得聖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則著眼於「全面性倉儲自動化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其中也包括台灣版的補貨機器人。

團隊主要是以工研院機械所打造的移動式機械手臂MARS作為系統平台,MARS將多軸機械手臂置放在自走式機器人上,既可自由移動,又可運用靈巧的手臂取放物件,對於在超商中梭巡、完成商品上下架工作來說是極佳的選擇。

為了精準定位商品以及顧客的位置,包括視覺、雷射在內的多項感測器當然不可少,而由於超商是人與機器人共存的環境,安全性是絕對的要求,也因此在導航與操控策略的開發上特別注意到如何避免碰撞到人員與物品,其中還有一項針對顧客的貼心設計,就是能針對與人的距離遠近來調整運行速度的快慢,目標就是要讓顧客不會感受到機器人的存在

那它在超商的實戰表現如何?團隊再次回到萊爾富,這回是坐落在學校附近,晚間十點過後、人潮較少的時光,MARS在店長的見證下稱職地完成各項操演,成功地踏出第一步。在此同時,我們也觀察到不同顧客的各種反應,有些人一見到機器人就立馬閃開,也有人專注到完全無視於身邊的機器人,這些情蒐都是團隊未來讓MARS更升級、更接地氣的重要參考。

小小的超商帶來了大大的挑戰,以台灣超商的數量以及對我們生活便利性的影響,自動化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但在可見的未來,機器人並無法全面接管超商,還是需要人與機器人共同合作,在這過程中,為了讓這位新夥伴能夠盡快適應環境,超商的擺設、動線等等一定要有所調整,商品的包裝與設計也要盡可能適合機械手臂的夾取。既然大家有緣來作伙,就要彼此互相照應,燒酒喝一杯,乎乾啦!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隋昱嬋、侯品如

關鍵字: #機器人 #超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