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式風機為世界趨勢,CIP 3處場址有望導入,示範規模至少100MW起跳
浮動式風機為世界趨勢,CIP 3處場址有望導入,示範規模至少100MW起跳

在淨零排與潔淨能源大量需求的趨勢下,風力發電成為未來主要的電力供應來源之一,而台灣廣大的海域有著優良的風場,更成為開發風力發電的重要場域。

「彰芳西島一期風場希望在8月前安裝完10支風機,預計3趟出海就完成,」CIP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樂觀地說明風機的安裝計劃。為了把握適合海上施工的夏天,位在彰化外海風電業者的施工船正蓄勢待發,準備安裝一支支的海上風機,帶動國內離岸風電發展。

這些在海上轉動的風車,將為台灣推動發展再生能源,開啟了一個新的契機。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來自丹麥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自2017年10月在台成立辦公室,終於在登台五年之際,再度迎接兩艘大型施工安裝船,在這兩艘施工船舶同步安裝下,彰芳西島一期風場、裝置量100MW,力拚8月完成建置,預計在2024年完成彰芳二期暨西島共600MW併網發電。

圖三 CIP團隊匯聚許多優秀女性成員,以哥本哈根風能開發而言,女性員工比例更是高達65%。.jpg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登台五年,目前女性員工比例高達65%。
圖/ CIP

選定6處案場開發容量上看6.3GW,爭取區塊開發門票

CIP為爭取台灣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門票,早在2020年底CIP宣布選定6處案場參與區塊開發、總開發容量上看6.3GW,除了福芳風場已取得環評外,渢妙風場率先在6月初過環保署環評初審。

擔任CIP區塊開發計畫執行長Claire Lohan表示,「今年遴選準備好了,明年、後年競爭開發權有信心。」 她更透露,6處案場中有3處約3.3GW有機會導入最新浮動式風機科技,位於新竹苗栗外海的渢汎、渢成、渢力風場,水深是60公尺起跳。

相較於過去都設置固定式風機的做法,浮動式風機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水下基座的安裝方式,不同於固定式的風機,必需將風機基座的水下基礎是直接固定在海床,但浮動式的水下基礎平台,並沒有直接與海床接觸,而是將海錨投放於海床,讓船停泊一樣,如此一來對環保更有幫助。

由於浮式風機的浮式平台,與風機可以事先在在岸上組裝完畢,再由船隻拖往外海放置即可,可以省掉不少水下基礎施工與安裝時間,更重要的是浮式風機能開發的風能遠高於固定式風機,因此帶動浮動式風電的潮流正在興起,浮動式風機更成為世界風電發展的趨勢。

政府推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業者建議至少100MW起跳

針對浮動式風機零組件國產化議題,Claire指出,目前還沒確認台灣要使用哪一種浮動式科技,但國際上浮動式科技變化有一百多種,其中大型管柱型結構做成的平台,在台灣供應鏈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密切跟供應鏈接洽中。

圖四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左)與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計畫執行長Claire Lohan.jpg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左)與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計畫執行長Claire Lohan。
圖/ CIP

許乃文表示,在區塊開發階段,已積極跟本土鋼構業者世紀鋼、興達海基討論,其中台北港適合發展浮動式的水下基礎平台,但隨著風機巨型化的趨勢,「國內的基礎建設是否能夠因應浮動式風機,我認為至少要兩年的時間準備。」

對於政府年底公布浮動式風機的示範獎勵計畫,她也建議, 不要只是蓋2至3支的示範風機,至少要達到100MW等級的商業規模 ,像是韓國浮動式風機是150~200MW規格在蓋,「這已經是世界趨勢,台灣在浮動式發展稍微晚了,必須迎頭趕上。」

不過許乃文坦言,今年的標案CIP還不會推浮動式風機,主要是台灣的港口水深、載重仍有待加強,跟產業鏈才剛開始談,以及尚未進行台灣的海流、波浪條件分析,「但未來浮動式風機一定需要本土化,尤其大型鋼構零組件。」

目前CIP在蘇格蘭推浮動式風機計畫,預計第三季融資到位,明年蓋好,屆時就能掌握第一手資訊,有助台灣後續發展浮動式風機,然而若是台灣能掌握這波浮動式風機的先機,或許將可以讓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龍頭。

責任編輯:吳秀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領導品牌、技術創新、服務安心!亞洲大學跨世代運用 HPE Aruba Networking方案實現智慧校園
領導品牌、技術創新、服務安心!亞洲大學跨世代運用 HPE Aruba Networking方案實現智慧校園

亞洲大學自2006年即部署 HPE Aruba Networking無線網路方案,因優異的品質和服務,HPE Aruba Networking 成為亞洲大學不論是網路設備升級或擴充的首選。隨著近年來大力推展數位教學及校園物聯網 (IoT) 應用等智慧校園計畫,亞洲大學再次添購HPE Aruba Networking Wi-Fi 6 ,打造以師生個人化服務導向為理念的智慧校園,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HPE Aruba合照
亞洲大學資訊發展處資訊長林俊淵(右)與網路維運組組長陳偉嵩(左)。
圖/ HPE Aruba Networking

為提升教學創新和教學品質、學生的學習體驗、校務管理效率,並因應數位化與AI時代的發展趨勢,智慧校園已成為各大學永續發展的關鍵策略。因此,需有一套高效、穩定、安全且可擴充的無線網路解決方案,來滿足教學、管理、資訊安全及智慧物聯網應用的需求。

例如,數位學習及協作應用程式的日益盛行,使得無線網路必須能處理往返雲端的龐大流量;而實體和線上教學的混合模式已成常態,包括實體課程教室中使用手機點名,利用網路多媒體即時影音串流教學以及線上平台與學生互動等,也經常形成無線網路流量高峰。面對這些在校園中已成日常的現象,亞洲大學實現智慧校園的首要任務之一即是建構完善的網路基礎架構和管理策略,特別是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仍要滿足跨世代無線網路裝置無縫串連、無痛升級的要求。

Wi-Fi 6與既有AP跨世代設備 實現無痛升級、無縫串連

為此,亞洲大學決定導入HPE Aruba Networking的Wi-Fi 6解決方案。相較於前一代Wi-Fi 5,Wi-Fi 6具備更大的無線網路頻寬、更快的網路連線速度、更低延遲且更安全的封包傳輸機制,並支援更高密度的裝置同時連線等優勢,亦能滿足數位教學及高解析影片串流等體驗需求。同時,藉由Wi-Fi 6系列的向下相容特性,用戶無需一次替換所有設備導致重複投資,而是可以逐步升級,並整合新舊標準的異世代AP設備共同運作,不僅符合成本效益,也讓用戶無痛升級AP時還能同步無縫接軌。

智慧校園環境的網路部署關鍵,在於技術相容、降低轉換成本和服務不妥協,讓師生們無需經歷轉換的陣痛期,就能透過無縫的網路連線和優質的使用者體驗,感受及驚嘆學校精心部署的智慧物聯網裝置。」亞洲大學資訊發展處網路維運組組長陳偉嵩博士表示。

亞洲大學近年為推動智慧校園,基於資安管理原則建置獨立、專屬的智慧校園物聯網之初,即評估分析了物聯網設備的特性,並認知到HPE Aruba Networking Wi-Fi 3到Wi-Fi 6跨世代的網路方案能夠同時存在並應用於校園中多元的差異化應用。

其引進新的Wi-Fi 6協助打造AI場域,建置AI圖書館、智慧遠距教室,以推動數位教學與智慧學習。同時,校內原有的AP亦能滿足物聯網應用需求,如校園綠化的智慧澆灌、洗衣與電子圍籬的智慧校園APP服務,以及用於偵測校園內環境即時變化的微氣象站、新世代「空氣盒子」之智慧感測等,皆可透過2.4 GHz頻段、低傳輸量、高涵蓋範圍的舊有無線AP支援運作。隨著學校未來將持續拓展配置頭戴式裝置、虛擬實境等更多元的AI教學設備,亞洲大學也計劃將逐步引進Wi-Fi 6E或先進設備。至此,整個校園智慧應用已藉由跨世代的HPE Aruba Networking AP實現無縫連結,為智慧校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HPE Aruba
亞洲大學i-washing洗衣機智慧偵測模組利用HPE Aruba Networking 無線網路連線,住宿生僅需開啟手機應用程式,即可查看全棟宿舍的洗衣機使用狀態。
圖/ HPE Aruba Networking

AirWave助降低管理人員的時間與成本

至於如此眾多跨世代AP設備的管理工作,則倚賴HPE Aruba Networking網路管理平台AirWave。AirWave簡化網管人員新增和調配AP的過程,可遠端設定或部署。其次,AirWave 的儀表板管理,可圖像化整個網路環境如連線狀況、頻寬使用率、在線存取人數,以及使用者的行為等,讓網管作業既即時又便利。最後,拓譜圖、連線狀態回顧與追蹤等功能,讓網管人員可依據數據進一步分析和提出連線優化策略。例如當師生反應連網體驗不流暢時,可根據師生反饋的問題時間,透過AirWave 追蹤網路環境並分析歷史資料,加速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

「亞洲大學秉持『領導品牌、技術創新、服務安心』的 IT 基礎架構採購原則,因而與享有全球領導品牌聲譽的HPE Aruba Networking建立良好的長期夥伴關係,」亞洲大學資訊發展處資訊長林俊淵教授表示。「展望未來,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增加、AI技術的演進與應用發展,我們現正規劃導入Wi-Fi 6E、Wi-Fi 7 解決方案,並將持續與HPE Aruba Networking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高可見度、可管理性和高安全性的校園網路環境 。」

「能成為亞洲大學如此長期的合作夥伴,並提供能滿足校園各階段發展所需的多元應用服務和網路方案,我們感到非常榮幸,也極為珍視這段可貴的合作旅程,」HPE Aruba Networking 台灣區總經理蔡政修表示。「HPE Aruba Networking網路方案不但具備未來適用的前瞻性軟硬體設計,向下相容,實現跨世代設備的無縫串聯和無痛升級目標,也能滿足未來更多元的AR/VR 高頻寬應用,協助亞洲大學加速智慧校園落地,並為校園生活、創意教學與校務管理畫下嶄新的樣貌。」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