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帶著每月近超過1,700萬名活躍用戶,Yahoo奇摩祭出「整合」、「開放」及「體驗升級」三大策略,以Yahoo奇摩購物生態圈迎戰。
動動手指,全球各地的商品就能立即送上門。疫情改變全球銷售模式,非接觸經濟興起,消費者、品牌紛紛轉向線上,為電商帶來爆炸性成長,估計2020至2023這三年間,總市值將超過6兆美元。疫後「新零售」的趨勢崛起,消費者更加要求立即、方便、快速,如何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是關鍵。
「今年Yahoo奇摩串連內容、購物和會員優勢,以『整合』、『開放』及『體驗升級』三大策略,打造Yahoo奇摩購物生態圈。」Yahoo台灣董事總經理暨台灣電商與區域產品事業群副總裁林振德說。
整合三大電商APP,一鍵無縫切換
因疫情而爆發的電商,其中一個成長動力正來自行動購物。根據App Annie 2021的報告顯示,全球高達三分之二的網路使用者,都曾在他們的行動裝置上使用購物APP。而Statista則預測,2021年行動電商的銷售額將佔全球零售電商73%左右,高於2020年的70.4%和2019年的67%。在行動購物的年代,為了讓線上購物流程更便捷及貼近消費者使用習慣,透過行動APP強化線上購物已是常態。
從今年開始,點開Yahoo奇摩三大電商APP,你會發現Yahoo奇摩變得很不一樣。過去Yahoo奇摩三大電商支柱──購物中心、超級商城和拍賣的APP各自獨立,消費者得要下載個別APP才能使用,今年開始打破壁壘,先打通拍賣和超級商城APP,再整合購物中心APP,消費者不管下載或使用哪一個行動服務,都能一鍵快速切換,無縫串連其他平台。
林振德形容,現在三大電商APP裡就像有「任意門」,能隨意切換,「三個APP既獨立又整合,消費者很容易跳轉到另一個APP,但又保留原來的使用者介面,不會迷路。」
透過整合三電商APP,除了提供更便利的一站式購物場景外,也發揮互補優勢,相互導流產生綜效。林振德表示,拍賣擁有龐大的流量基礎,購物中心消費含金量高,超級商城的商品多樣性廣,三電商App打通後,最高推升導流業績平均週成長達6成,雙11導流業績月成長達1.3倍,「光是內部流量互導就有這樣的效果!」
佈局開放聯盟,引進比價服務
2020年全球電商銷售額占整體零售市場比重大幅上升至16.35%,比疫情前多了4個百分點,大量的購買行為更需要便捷的商品查詢管道。根據資策會2020年報告指出,去年比價引擎已超過社群網站,成為第三大獲取商品資訊管道,顯見跨網搜尋比價已是消費者網購的必做功課。
在對外開放的產品策略下,Yahoo奇摩攜手飛比價格,在Yahoo奇摩拍賣、Yahoo奇摩APP大膽導入「跨網搜尋比價」服務,消費者只要搜尋商品,就會立即顯示全台電商同款商品的價格清單,幫助消費者快速找到最划算的價格,省去繁瑣的比價時間,一站搞定「搜尋、比價、購物」三大需求。
林振德透露,關於比價,過去內部有很多討論,就怕比價後反而把消費者導到外站。但他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我不提供比價功能,並不代表消費者不會去比價。」
面對比價服務可能帶來的衝擊,Yahoo奇摩謹慎以對,產品部門做了很多AB測試,結果發現對業績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甚至在比價結果頁面,還能優先露出Yahoo奇摩站內的優惠訊息,多了一個吸引消費者視線的機會,「只要使用者願意來這裡,把Yahoo奇摩當做『購物第一站』,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產品。」林振德笑言:「做產品的人都希望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有消費者、有流量,再去談生意,這樣比較容易成功。」
善用媒體內容,助攻電商買氣
在疫後爆發的電商世界,該如何吸引消費者眼球?根據Valassis 與 Kantar Research 的研究調查顯示,有60%消費者會在購物前先上網搜尋充足的商品資訊;這項趨勢未來更可望持續成長,而促購式內容的好處正是為消費者同時提供價值與資訊。
比起其他純電商平台,Yahoo奇摩很大的優勢之一,就是擁有海量的媒體內容,形成獨特的「媒體電商」樣貌;一直以來,Yahoo奇摩也善用媒體優勢,助攻電商。過去Yahoo奇摩以「內容商務」的方式,在文章裡置入商品,成效不錯,但在手機上,當消費者看到文章後要轉到電商APP購買,不是這麼直覺,「在Yahoo奇摩行動APP端,瀏覽新聞和電商使用者的重疊比例只有三成,還有七成可以轉化為電商流量。」
今年,Yahoo奇摩APP推出自2018年底上線以來最大規模改版,從用戶瀏覽旅程出發,打造全新的「風格選品」頻道,嚴選質感商品,讓消費者邊看新聞邊購物,還能直覺的一鍵下單。在疫情期間,與中衛合作限量哈利波特口罩,10分鐘內就全部銷售一空;今年雙11也特別推出獨賣商品,週平均訂單月成長超過10倍,發揮媒體電商的威力。
粉絲通上線,深化店家會員經營
疫情讓更多產業跨入電商,強調直接訴求消費者的DTC(Direct to consumer)的趨勢崛起。為了幫助店家經營會員、變現流量,Yahoo奇摩也祭出重點產品「Yahoo奇摩粉絲通」,在Yahoo奇摩APP裡,任何店家、不限電商平台裡的供應商或賣家,都能開通帳號,在Yahoo奇摩APP百萬活躍用戶的基礎上,累積私域流量粉絲,讓流量變現。
林振德指出,Yahoo奇摩粉絲通不僅是強大的圈粉工具,同時也會提供會員數據資料,不像過去電商數據都掌握在平台手上;如果是第三方應用的開發者,也可以把店家需要的各種功能上架到粉絲通,如行銷、廣告、會員經營等工具,目前Yahoo奇摩粉絲通已有超過500個品牌、商家與公益團體進駐,未來持開放態度與各個夥伴合作。
創新科技應用,打造嶄新購物體驗
疫情不僅催化了消費者在線上購物的行為,同時也強化了需求,消費者想要的不只是購物,而是更多的互動與體驗。隨著AR、VR技術的進步及普及,帶動「沉浸式購物」興起,成為疫後的新型態購物。
科技創新一直是Yahoo奇摩提升消費體驗的秘密武器。在2019啟用台灣首座MIT的AI自動化物流中心後,也持續攜手各大品牌,打造「AR虛擬購物概念店」,將商品從實體展間透過螢幕搬進家中,360度展示商品細節。去年雙11也領先全台電商,首推「AR科技虛擬時尚秀」,單週吸引超過百萬次觀看; 今年雙11則攜手Yahoo TV,推出AR沉浸式節目,打造全新的雙向娛樂購物體驗。「Yahoo奇摩本身就是以技術為核心的媒體公司,甚至在元宇宙風潮下,我們也做好準備,希望未來可以讓使用者透過虛擬身分做更多互動。」
透過三大發展策略,Yahoo奇摩率先布局疫後新零售,一步步打造購物生態圈,「未來可以預見的是,Yahoo奇摩會有更多彈性跟自主性,產品線也不只有媒體跟電商,我們始終以消費者角度出發,消費者需求才是我們最在意的。」未來這個生態圈,還會納入更多內部和外部資源,不僅打造「Yahoo奇摩購物生態圈」,還會更進一步跨出電商,整合更多的媒體內容與消費場景,建構更開放的「Yahoo奇摩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