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要改名?為展現Metaverse決心,祖克柏傳下週公佈公司新名稱
Facebook要改名?為展現Metaverse決心,祖克柏傳下週公佈公司新名稱
2021.10.20 | 3C生活

10/20更新:

為了表明對Metaverse投入,Facebook傳出計畫更改公司名稱,這代表未來Facebook將成立一個新的母公司,而Facebook則成為與Instagram、WhatsApp等服務同樣的旗下產品,目前新名字尚未曝光。

儘管科技巨頭改名是個大新聞,類似的事情就曾發生在Google身上。Google 2015年便成立母公司Alphabet,透過改名轉型為更加多元的科技公司,不再只是個網路搜尋引擎。

目前的消息指出,Facebook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預計在10月28日登場的年度Connect上,宣佈公司改名的決定,不過也可能提早對外公佈。Facebook並未否定改名的消息,僅聲稱不對謠言及揣測多加評論。

而就在前兩天,Facebook才宣佈未來5年內將在歐洲僱用多達1萬名人才發展Metaverse。預計德國、法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荷蘭、愛爾蘭等歐洲國家會是招募人才的重點地區。

「當我們著手將Metaverse帶入現實,Facebook最迫切的需求就是高度專業的工程師。」Facebook指出,這裡有著一流的學府與優質人才,同時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決定率先在歐洲招募打造Metaverse的人才,是出於對歐洲科技產業的實力與人才潛力的信賴。

下為原報導

「Metaverse」今年是Facebook最癡迷的新趨勢,繼執行長祖克柏公開宣稱他們將蛻變成一間Metaverse公司後,現在又宣佈將投入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8億元),偕同研究機構等合作夥伴,建立Metaverse平台。

人事異動翻開Facebook新篇章,全面發展VR、Metaverse

「Metaverse不會在一夕之間由一間公司打造而成,我們將與政府、專家、業界合作夥伴一起,讓Metaverse成真。」Facebook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宣佈向全球研究及合作夥伴投資5,000萬美元,保證負責任地開發這項新產品。」

Facebook將為此成立一個XR計畫及研究基金,預計會在未來兩年內運用這5,000萬美元資金,投資各項研究與合作夥伴。目前的合作夥伴包括一些協助技能發展與職業培訓的組織、首爾大學及香港大學等研究機構、還有Women In Immersive Tech等非營利組織。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Andrew Bosworth
Facebook宣佈AR/VR部門負責人博斯沃斯升任技術長不久,便宣佈將投資Metaverse 5,000萬美元。
圖/ YouTube

Facebook表示,他們所謂的「負責任地建立」涵蓋了經濟機會、隱私、安全與公平等四大關鍵領域,確保這些技術平等、多元,對自己的數據有控制權,且在看到不舒服的內容時不至於求助無門。

這5,000萬美元的投資承諾,恰好是Facebook宣佈新技術長後的第一個大動作。Facebook在上週透露,技術長麥克.斯克洛普夫(Mike Schroepfer)將在2022年辭去職務,轉任資深研究人員。

而接替斯克洛普夫的則是祖克伯好友、AR/VR部門Reality Labs負責人安德魯.博斯沃斯(Andrew Bosworth),他同時也是共同發布這次投資聲明的高級主管。他升任技術長也顯示Facebook對發展AR/VR,甚至是Metaverse的決心。

外界普遍認為,這次人事變動昭示著Facebook轉型成為Metaverse公司的企圖心,稍早社群巨頭還發布了與太陽眼鏡品牌雷朋共同打造的智慧眼鏡,儘管尚未搭載AR或VR功能,但祖克伯聲稱這是邁向AR眼鏡的重要里程碑。

宣言AR/VR是未來,Facebook要搶食iPhone市場

博斯沃斯從2017年開始領導Reality Labs,曾領導團隊推出Oculus Quest 2等VR產品。

「這些設備(手機)已經到達了發展極限。」博斯沃斯近日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在上個世代裡,人們聯繫彼此最新穎、最令人振奮的手段就是手機,但現在你口袋裡的手機和三四年前的產品大同小異,沒有更新穎的方法能將你和人們聯繫在一起。」

博斯沃斯強調,VR已是未來趨勢,VR設備的銷量正在快速成長,雖然手機並不會被淘汰,仍會獲得廣大人群使用,但就像個人電腦一樣,其侷限性正漸漸攤在陽光下。

外媒《每日電訊報》評論,Facebook在VR及Metaverse領域的努力,將從iPhone的市場中咬下一塊大餅。尤其今年iPhone 13的升級幅度之小,似乎更驗證了博斯沃斯手機發展已經到達極限的觀點。

iphone 13 02.JPG
博斯沃斯認為,手機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極限,難以有太大的新突破。

但VR技術要實際進入你我生活恐怕還要一點時間,博斯沃斯坦承,將AR眼鏡推向市場是他職涯中最困難的一項任務,「我認為最困難的挑戰是社會對這些設備的接受度,更別提還有舒適度、外觀等問題了。」

另外,當足以取代手機的下一個運算平台誕生,勢必也會有隨之而來的種種問題。「下一代技術平台將帶來一連串技術難題與社會接受度挑戰,這些問題沒有前例可循,是下一代運算中最艱難的任務。」博斯沃斯指出。

祖克柏曾在財報會議上預估,一切順利的話,Facebook最快5年內就能蛻變成一間Metaverse公司。不過博斯沃斯透露,他們的打算是建立一個8至10年的長期計畫,並每半年依照研究結果調整。

儘管Facebook對下一代運算平台抱持遠大雄心,社群巨頭仍有許多迫在眉睫的問題亟須面對,包括平台上的流竄的假新聞,先前被《華爾街日報》披露對用戶有差別待遇、Instagram可能傷害青少年少女心理健康等醜聞,Facebook本週也不得不宣佈暫停兒童版Instagram的開發計畫,高管也預計會在本週接受國會議員質詢。

資料來源:ReutersObserverBarron'sTelegraph

關鍵字: #Facebook #VR_AR_MR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陪伴零時差,全台第一個科技粉絲平台hidol,如何以AI打造革命性追星體驗?
陪伴零時差,全台第一個科技粉絲平台hidol,如何以AI打造革命性追星體驗?
2025.02.17 |

「我明天期末考,可以為我加油嗎?」12月中,聖誕、新年將近,熱鬧非凡的台北信義香堤廣場上,一位粉絲站在橘子集團旗下的Vyin AI X hidol展攤螢幕前,撥打電話給人氣男子偶像團體FEniX家齊的AI偶像後,滿心期待提出請求。

「辛苦囉!祝妳考試all pass,一切順利!」家齊的AI偶像有求必應,大方傳遞的溫暖「逆應援」,透過耳機直送考生心裡,惹得小女生驚叫連連。

055A9882.jpg
橘子集團旗下的 Vyin AI X hidol 展攤,吸引眾多粉絲前來朝聖。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但驚喜可不只如此。展攤中,除了有能與FEniX、幽靈水晶等AI偶像聊天的「AI Voice聲動熱線」服務,再往裡走,還有能拍出緩緩、茶包先生、恐龍的房間等知名插畫家風格的「AI風格拍貼機」,以及進入樹洞,讓「AI DJ Heart樹洞先生」隨自己心情推薦音樂的點歌服務。

這是長期耕耘文學、漫畫、偶像等IP孵育的橘子集團,看準近年粉絲經濟在數位時代中的變化後,運用旗下AI解決方案Vyin AI,於去年Q3推出的全台首個科技追星平台hidol。當用戶打開hidol APP,即可看到與偶像、插畫家等創作者相關的社群內容及AI語音等功能,充分展示了AI在泛娛樂領域的創新應用與突破。

055A9816.jpg
「AI風格拍貼機」攜手緩緩、茶包先生、恐龍...等多位創作者,透過AI技術讓自拍成為喜歡的插畫風格。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世代追星習慣大不同 數位原住民更愛陪伴、互動

橘子集團觀察,和數位移民相較,數位原住民是較「寂寞」的世代。以追星體驗來說,過去偶像總是高高在上,粉絲追星多是單向仰望,但進入數位時代,不論是私人互動或是追星體驗,粉絲開始期望有陪伴的感覺,偶像也變得樂意在社群分享日常大小事,隨時與粉絲互動。同時,儘管偶像、創作者會在IG、Threads等綜合型社群上與粉絲互動,但大型平台乘載太多內容,且由捉摸不定的演算法決定推播規則,創作者發布的內容,其實無法確保能被推送到自家粉絲面前,導致粉絲每回進站,都必須一一搜尋,「打造hidol,是希望『拉近粉絲與偶像的距離』,將AI科技與娛樂內容結合,讓粉絲獲得即時的互動與陪伴,也讓創作者、偶像以更低的時間成本、更貼近使用需求的方式,創造專屬且沈浸感的互動體驗及內容,進而獲取高黏著度的私域流量,並運用hidol上的數據,了解核心粉絲的輪廓,據此再開展貼近粉絲追星需求的商業模式,進而為偶像、創作者開闢全新的商務戰場。」

細看hidol結合AI與娛樂內容的應用,多元又富創意。偶像只要錄製一段5至10分鐘的談話,其聲紋便能被生成AI分聲的沉浸式互動體驗,例如在聖誕節時,hidol祭出「AI語音信」服務,讓AI根據用戶在平台上留下的資料,以用戶喜歡的偶像聲音,透過AI生成錄製一封專屬語音信給粉絲,「結果粉絲都好驚喜,說家齊、浦洋(FEniX成員)的祝福,新的一年一定會運氣爆棚!」

顯然,AI在泛娛樂領域的多元應用,確實顛覆了粉絲與偶像互動的樣態,也多方提升了追星體驗。但橘子集團怎麼有辦法做到這件事?

055A9892.jpg
hidol結合AI與娛樂內容的應用,以用戶喜歡的偶像聲音,透過AI生成錄製一封專屬語音信給粉絲。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深耕IP服務、掌握AI技術 開創泛娛樂領域體驗

事實上,橘子集團在IP領域深耘已久,也一直以實際行動扶植台灣原創,2021年,集團陸續推出漫畫星、文學星雙平台等相關推廣台灣原創IP的服務,並與選秀節目《原子少年》合作;去年七月,雙平台又進一步合併更名為MOJOIN,持續孵育原創故事。在此情形下,這次推出hidol,成為首個將偶像IP與AI結合的科技追星平台,可謂是水到渠成,「hidol是我們運用AI科技協助創作者的方式之一。我們認為,使用AI並非要取代任何人,而是希望創作者把時間花在學習更多才藝、演出、錄製專輯等更有價值的事物上。」

其次,發展AI勢必要有足夠數據,因此早在三年前,集團便開始匯整大數據資料,布局基礎建設。集團有來自遊戲、媒體、電商等不同事業群的數據,當多樣數據被匯整、梳理後,蘊含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數位語音處理等核心技術的Vyin AI解決方案應運而生,而各事業群會再據此發展出合適的文字、圖像、影片、聲音和行為等應用,像是集團旗下產品或服務所使用的客服,用的就是Vyin AI的技術。

橘子集團透露,這麼做的好處,是能先試驗可行性,降低AI幻覺的風險。以第一線面對消費者的客服來說,要是回應不禮貌或亂回答,絕對是NG行為,不僅沒有為消費者解答,反而還引發了新問題;同樣的應用放在AI偶像上也一樣,要是粉絲詢問能否和自己一起去吃火鍋?AI隨意便答允要求,後續將引發極大麻煩。又或者是偶像女團幽靈水晶成員昀靚有個玩偶叫「扁扁」,要是在訓練AI時,沒有將「扁扁」納入昀靚的人設,粉絲在對話中提到「扁扁」時,AI可能會反問「什麼東西扁扁的」,讓粉絲立刻認為:「這才不是我的偶像!」

對此,橘子集團運用Vyin AI的獨家技術,避免AI客服和偶像出現幻覺,「這是偶像藝人、圖文創作者放心使用我們服務的原因,也是hidol敢在線下公開場域辦展,讓大家無限制體驗的關鍵。」

有趣的是,hidol推出至今,已斬獲不少粉絲的心。有粉絲說,自己為了時時關注偶像,這輩子點進hidol的次數,已經遠遠超過Google;有粉絲則在生日前一天,特別跑到香堤廣場,要AI偶像祝自己生日快樂;還有住在南部、無法親臨現場的粉絲,央請朋友代排為自己錄下螢幕畫面,在家反覆播放。

也由於創作者、粉絲反應熱烈,都引頸企盼hidol接下來的新計畫。橘子集團也指出,接下來還會有更多專屬且沈浸感AI應用場景在hidol中陸續出現,例如AI鬧鐘等;之外,hidol為了服務更多不同類型的粉絲,也將與更多人氣偶像、音樂人、內容創作者,與選秀節目、動漫作品等各種IP、平台合作,希望做到「在理性的商業面,服務到該服務的對象,在追星的感性面,讓粉絲喜歡hidol、創造真實價值,拉近偶像與粉絲的距離,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追蹤我們
半導體供應鏈新台灣隊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