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生活在近日發布今年第二季財報,可以看到受到台灣三級警戒的影響之下,誠品生活在5~6月實體通路終端營收較去年下滑6成,整體第二季的虧損更達到9,900萬。
在今日(12)誠品生活股東會上,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談起從去年初開始受到的疫情衝擊,「今年有更嚴峻的挑戰。」儘管台灣8月疫情逐漸降溫、開放餐廳內用之後,實體店人流預期可恢復8成,但是展望今年下半年,「我不會樂觀期待馬上恢復正常」,短時間內也看不到「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還需要3~6個月左右時間讓實體恢復正常。」
誠品生活以實體店為營收主體,店點遍及台灣、中國蘇州、香港、日本等地,目前海內外共有43間店點。從去年開始,受到疫情影響陸續結束10個店點之後,未來將調整方向啟動新一波展店計畫。
其中包含預期營業規模達18,000坪、是信義店1.5倍大的新店裕隆城,以及東南亞吉隆坡的2,000坪旗艦店,都規劃在2023年開業。上週也剛在台南鹽埕區簽約,在2024年再開一間獨棟街邊大店。
除了這些大型店的規劃之外,規模設定在100坪以下,可模組化快速複製展店的社區店型也將啟動,預期在今年第三季可以在台北看到第一間店開業。同時,也目標要在2024年在全台灣開展100間。
成為全台圖書最齊全電商,誠品拚24h到貨
「接下來的佈局一定是虛實融合、大小並進,」吳旻潔指出。為了補足小型店陳列上的限制,在去年12月上線的新電商平台「誠品線上」也必須同步到位。當吳旻潔談起未來5年的營收展望,可以看出她將誠品線上、社區店看作是重要的成長動能。
誠品線上上線後營收持續成長,以今年第二季來看,自有電商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112%,更在今年6月、7月都比去年同期成長2倍以上。目前,誠品線上的銷售以書籍、文具為大宗,佔65%。
未來站上品類也將聚焦在書籍擴充,「我們有信心,在明年成為台灣書籍品項裏面,繁中、簡中、日文、外文最齊全的網站。」也由於在去年12月同時啟用的新物流中心支援之下,目前站上的書籍、文具商品,已可以做到部分訂單24小時到貨。
吳旻潔說明,誠品生活的24小時到貨將服務全台消費者,「這已經是電商的基本門檻。」但品類以進到自有物流中心、統一控管進出貨的書籍、文具以及部分生活類商品為主。目前還有許多訂單沒有辦法做到24小時到貨的原因在於,出貨量還不夠大,合作第三方物流的取貨頻率不夠高。
「因此也希望趕快把營收做起來、訂單做起來,這部分服務也可以水到渠成。」吳旻潔期許,在2~3年內誠品線上的營收規模能做到30億,並在2025年挑戰營收50~60億目標,也讓自有電商平台的營收佔比由過去的2%以下提升到20%。
過去,誠品的店型主要以吸引文化觀光客群的大店為主,像是信義店觀光客群大約佔10~15%,西門町商圈、松菸店大約佔30%~40%,也因此,在去年觀光客幾乎歸零的狀況下大受衝擊,「要從文化觀光走進社區鄰里,社區店就是突破口。」吳旻潔認為,在群眾不出遠門、在家工作的趨勢之下,配合誠品線上展開的社區店規劃,能為誠品生活帶進更多以往沒有接觸到的客群。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