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奧運賽場上,很少有主播的存在感能跟選手一樣強烈。
「中國大陸選手樊振東外號叫小胖,本人其實一點也不胖,事實上他是我所知道最勤奮訓練的運動員之一。」「『沉默殺手』林昀儒很少因為失敗而展現情緒,這是他最特別的地方,甚至我敢說,當他很興奮的時候,對手反而該覺得害怕。」
比起「評論」球賽,桌球主播亞當·博布羅(Adam Bobrow)更喜歡描繪運動場上的精彩與球員人格特質。
在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緊盯著世界排名第二的選手馬龍能否拿下金牌時,他仍不忘一而再、再而三解釋馬龍的外號「獨裁者」(Dictator)與本人正直個性有很大落差。
「看看這一球,救得太漂亮了!我很喜歡鄭怡靜的原因是她太努力了,甚至練到吐了都不放棄。你不得不被她感動。」博布羅的轉播,讓觀眾充滿激情,跟著聲音一步步走進桌球世界裡,而最終誰能拿下比賽,似乎只是過程而已。
自認「最極端外向」的網紅主播,想扭轉桌球刻板印象
博布羅在接受《衛報》採訪時曾說:「想用具有傳染性的熱情,替桌球運動帶來新粉絲。」因為桌球對他來說,就像其他運動一樣能激勵人心、充滿戰術與戲劇性。
雖然是第一次在奧運賽場上擔任球賽轉播工作,被許多不熟悉桌球的觀眾所認識,但他在桌球圈的評價極高,被譽為「桌球之聲」。
博布羅在美國洛杉磯出生,從小開始接觸各項運動,踢過足球、打籃球、棒球、網球和曲棍球。但第一次和父親玩桌球時,他就愛上了用橡膠球拍旋轉球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像個巫師,可以做出各種魔術。」
他在大學主修戲劇藝術,除了到處試鏡外,生活幾乎都在打球、除了創立學校桌球社團,各個桌球俱樂部也有他的身影。
2014年,國際桌球總會正在招募講評員,博布羅在眾多候選人脫穎而出,隨後開始擔任官方評論員與網路影音節目「Ask a Pro Anything」主持人。博布羅自己的YouTube頻道則有超過54萬人訂閱,內容多是和頂尖選手比賽,或與他們進行一些有趣的互動遊戲。
博布羅的穿著打扮通常很繽紛,經常是螢光色球衣配亮色球鞋走在路上,就像他的個性,喜歡正向、歡樂氣氛。在他身邊,鄭怡靜自在跳起「江南Style」MV裡的騎馬舞,林昀儒幾乎無時無刻露出笑容,馬龍、陳夢等冠軍選手也可以載歌載舞。
仔細聽博布羅的轉播和影片會發現,他念選手的名字發音特別清楚,一方面這跟他近年來常在台灣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讓觀眾認識到這些選手。「林昀儒的儒字,拼音是ju,唸起來應該是ru才對。」博布羅在YouTube影片中這樣說。
博布羅認為,桌球評論員/主播、YouTuber這兩種身分有共同的目標與價值,都是要讓觀眾能更加參與並喜歡這項運動。
他舉「道奇之聲」文.史卡利(Vin Scully)為例,這位在棒球迷心中享負盛名的播報員幾乎不曾說過任何關於運動員的負面言論,或是詆毀任何人,而史卡利在說故事和娛樂之間有著極好平衡,並具有豐富的洞察力。
博布羅說,他是一個脫口秀演員和脫口秀迷,在這當中發現幽默或娛樂幾乎可以使任何事情變得有趣或令人愉快。這也是他轉播桌球賽的風格,希望在不分散外界注意力的情況下,透過幽默增加價值。
儘管,不喜歡這種娛樂、熱情轉播風格的粉絲大有人在,通常他們會批評博布羅太喜歡炒熱氣氛而缺乏賽事分析。但「挺博派」粉絲認為,「他不僅讓比賽變得有趣,也讓那些不懂桌球的一般人開始看球、愛上這項運動。」
他的終極目標是讓桌球有朝一日能像NBA一樣受歡迎。不管最終成不成功,他已經讓更多人注意到這塊他心目中的聖地(wonderland)有多麼美好。
資料來源:《衛報》、《telegraphindia》
亞當·博布羅(Adam Bobrow)個人檔案
外號:桌球之聲、蛇人(取自他擅長的桌球招式)
學歷:南加州大學表演藝術學士
經歷:國際桌球總會 (ITTF)官方評論員、網路頻道主持人
YouTube粉絲數:54.3萬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