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OS 14.5把隱私還給用戶、臉書也向它投降!為何「App追蹤透明度」是最強新功能?
蘋果iOS 14.5把隱私還給用戶、臉書也向它投降!為何「App追蹤透明度」是最強新功能?

網路上的話題很難被記憶,因為熱潮過去,便成塵埃。但網路也是有記憶的,它記錄了用戶的使用痕跡,只要一條線,便能找到所有。

這些所謂的「痕跡」就是用戶的個人數據,包括瀏覽習慣、喜好、停留時長,也包含了個人的行為軌跡、位置訊息,甚至是身份、長相等更為敏感的資訊。

到目前為止,這些帶有強烈個人喜好、代表個人傾向的數據,並非僅屬於自己,也並非僅被自己所用。這些數據通常會與大公司共享,而用戶也因此獲得便利。例如個性化的推薦、符合喜好的短影片、方便的服務等,而大公司則利用這些個人數據去做個性化廣告推薦並從中獲利。

簡單來說,在大公司眼裡,用戶就像是這些數據的勞工,每天活動創造出「數據」,被它們所用、賺取利益,但作為勞工的我們,卻沒有獲得相對的報酬。

shutterstock_1092113771_ai_bigdata.jpg
圖/ everything possible via shutterstock

事實上,大公司早就注意到了數據的價值,進而催生出數位廣告業務,為的就是根據用戶的喜好更精準地推薦廣告,藉此完成更高的轉化率,索取更高的收益。

在這方面,許多企業的做法基乎一致,把這些數據轉換為更大的利益。隨著智慧型手機逐漸成為個人訊息中心,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容易,數據越集中、個人屬性也就越強了。於是,更強的演算法和精準投放,都會讓用戶深陷其中。

延伸閱讀:iOS 14.5更新4功能一次看!戴口罩就能解鎖iPhone、新的隱私設定要怎麼用?

在個人隱私方面,蘋果更關注用戶體驗

在關注「個人隱私數據」的大公司中,蘋果也是其中一個,但其做法有些不太一樣。

在iPhone、iPad這些iOS裝置上, 系統會分配給每部裝置一個IDFA(廣告識別碼),這個識別碼會將裝置上的使用數據串聯起來 。而廣告投放商則透過獲取IDFA來收集、追蹤數據,最後根據用戶的行為、喜好進行投放。

面對產業內的默許,越來越頻繁的追蹤數據而進行廣告投放的問題,蘋果在2020年6月的WWDC上,修改了iOS 14上追蹤IDFA的權限,把這個權限交給用戶決定,也就是說,iOS 14要求開發者必須在追蹤或獲取用戶的IDFA時,要以跳出視窗提示,「您允許讓我追蹤您的IDFA嗎?」。

除了把IDFA置於檯面上,App Store內的App將獲取、收集哪些用戶數據也變得透明化,需要逐項列在App介紹的下方。

兩項「隱私」舉措擊中了數位廣告公司的要害,無法對IDFA進行追蹤、採集,廣告很難做到精準投放,其利益也將遭受波及。開發者大會一結束,就徹底讓一些矽谷「大公司」們急跳腳,其中最知名的就是Google和Facebook。

iOS 14採取的新隱私政策「App追蹤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簡稱ATT),蘋果自然深知會引起產業動盪,因此給予開發者一定的緩衝期,來逐步按IDFA追蹤政策做出調整,直到2021年1月,這項新政策才真正落地。

因此變動而被波及業務的Google和Facebook,也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Google選擇擁抱,而Facebook則選擇反擊。

Google在iOS 14的ATT推出不久後,就在Blog中表示支持改變,且為了避免廣告投放商獲利降低,將會與蘋果一起改善SKAdNetwork。 「SKAdNetwork」是蘋果為了解決追蹤IDFA的替代方案,它不會追蹤單一用戶的數據,而是記錄下整體行為 ,例如廣告推送後,瞭解有多少人點擊或下載,進而從源頭上避免對敏感數據的採集。

ios
圖/ Google Blog

延伸閱讀:Cookie終結後,Google在測試的新技術FLoC是什麼?會讓它成為全球最大廣告商?

依據2020年Q4財報,Facebook收入的96.8%來源是廣告業務。自iOS 14的ATT落地後,顯然對Facebook產生許多影響。Facebook在iOS 14測試版上做了一個小測試,在關閉追蹤IDFA之後,廣告收入下降了50%。正因如此,Facebook強烈反擊的做法不無道理。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083574463_facebook.jpg
圖/ AlexandraPopova via shutterstock

從2020年12月開始,Facebook便針對ATT與蘋果開戰。首先是在媒體上刊登大篇幅的「大字報」,表示蘋果此舉涉嫌壟斷,且扼殺了無數中小企業的生存。失去精準的廣告投放,中小企業將承受60%的利益損失。Facebook也表示,蘋果的這項舉動並非是為了用戶的「隱私」著想,而是為了逐利。

面對Facebook的隔空喊話,蘋果軟體工程副總裁克雷格(Craig Federighi)回應到,「顯然地,一些公司將竭盡所能阻止App追蹤透明功能」,「 我們需要全世界看清爭論的本質——試圖厚顏無恥地維持侵犯隱私的現狀 」。

Craig Federighi
蘋果軟體工程副總裁Craig Federighi。
圖/ Medium

延伸閱讀:Facebook登報槓上蘋果!遭iOS限制的IDFA是什麼?為什麼能斷了千萬廣告商財路?

iOS 14.5的隱私政策對App更嚴格

雖然引發Facebook的抗議,蘋果依舊按照計劃推動「透明化」和對隱私的「改革」。

ios
圖/ 愛范兒

在測試兩個月後,iOS 14.5正式版終於上線,除了Apple Watch解鎖iPhone之 外,iOS 14.5在隱私方面,針對App追蹤的限制更為嚴格。在iOS 14中,可能存在「未請求權限的App也可能嘗試追蹤」的狀況,而到了iOS 14.5,用戶可以完全掌握App、網站對自身數據的追蹤情況。

與此同時,蘋果在YouTube上也發布了一則App追蹤透明度的廣告,詳細地描述了iOS 14.5是如何保護用戶隱私,和切斷App對這些敏感數據的追蹤。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iOS 14.5上的App追蹤透明度依舊是予以「告知」,讓用戶選擇,並非是阻止一切應用程式追蹤IDFA。蘋果做的是個人數據導向的「透明化」,並不是擅自替用戶做決定。

在提供選擇的背後,蘋果App Store上採取了更為嚴格的措施,若發現App對要求不被追蹤的用戶進行追蹤,App開發者必須改進,否則其App會被App Store下架。

先前強烈反對蘋果「隱私」新政的Facebook,如今也向蘋果妥協,表示會遵守iOS 14的ATT功能,避免蘋果把Facebook從App Store中下架。同時,Facebook 也表示,「 個性化廣告和用戶隱私可以共存 」。

對於Facebook的強烈反對,以及iOS 14.5在用戶數據隱私上所做的努力,克雷格在受訪時表示,「自iPhone誕生以來,蘋果就一直在改進平台的隱私保護。聽聞一些人要對此進行反擊,對蘋果來說並不奇怪,同時我們也相信,給用戶一個選擇是正確的。」

身處大數據時代的洪流中,用戶活動所創造的數據其實很容易被獲取,而管道也不僅限於智慧型手機。蘋果iOS 14.5在「隱私」上所做的努力和革新,也只是讓用戶能夠控制自己的數據被誰所用、歸誰所有。

至於作為數據勞工的一般用戶,能否從主動提供個人數據中獲取經濟利益,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得出答案。

ios
圖/ 愛范兒

從臉部、指紋辨識到用戶瀏覽記錄、停留時長等個人數據,間接產生出許多網路產業,初期的確帶來了許多方便,但缺乏監管也導致許多問題滋長,引發了個人數據濫用的隱憂。

蘋果在「隱私」方面,讓數據使用變得透明化,並把選擇權交給用戶。正如克雷格所說,蘋果從很早以前就已開始關注「隱私」,並採取用戶體驗為先的立場,iOS 8將Mac裝置地址設為私人;iOS 11的Safari會刪除30天以上的Cookie;再到iOS 14上一系列的「隱私」政策,就好像蘋果隱私頁面的Logo一般,為用戶隱私添加一把鎖,也打斷了原本串聯在用戶數據上的那條「線」,讓使用iPhone的你,在網路中變得更加「陌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