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字節跳動砸7億投資!創辦人都來自Waymo的自駕新創,如何實現無人巴士夢?
傳字節跳動砸7億投資!創辦人都來自Waymo的自駕新創,如何實現無人巴士夢?

彭博社近日引用消息人士稱,字節跳動正在考慮投資自動駕駛新創輕舟智航,投資金額至少為2,500萬美元(約台幣6.9億元)。而輕舟智航日前也宣布獲得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將用於持續打造自動駕駛的「超級工廠」。目前尚未揭露投資方。

根據公開資訊,輕舟智航成立於2019年,為總部設立於矽谷的華人團隊。輕舟智航瞄準了未來智慧城市的交通市場,專注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可量產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全面覆蓋交通複雜環境下的多個應用場景。

在這一波科技巨頭的造車潮、無人駕駛新創接連嶄露頭角的大環境下,輕舟智航有兩項關鍵值得關注:一是創辦團隊與Waymo相關的背景;二是其選擇的切入路徑不是擁擠的Robotaxi,而在公共交通的領域。

Waymo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1天訓練=100年道路測試!Waymo自駕車是這樣模仿人類開車

從Waymo出走的華人青年們

輕舟智航執行長于騫,美國南加州大學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博士,曾是Google街景服務專案的技術負責人,也曾在Waymo擔任感知關鍵模組的機器學習演算法的研發Tech Lead;聯合創辦人侯聰,喬治亞理工學院博士,曾供職於Waymo Perception Team,專門負責感知系統整體開發與優化。

聯合創辦人大方,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曾經加入Google,主要負責無人駕駛項目的運動規劃,於2017年1月入職Waymo;聯合創辦人汪堃,自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畢業,隨後進入Google。自 2016年4月入職Waymo,負責模擬系統和系統架構。

輕舟智航創辦人
輕舟智航聯合創辦人兼執行長于騫。
圖/ 輕舟智航

輕舟智航的聯合創辦人團隊中,每一位都是技術出身,都曾任職於Waymo,且集齊了感知、運動規劃和模擬三大模組。

後來,郝景山作為商務副總裁、合夥人加入輕舟智航。他也是從理工科出身,畢業於中國清華大學物理系。早年曾南下深圳創業,在智慧交通領域深耕,擁有二十幾年的商務拓展經驗。他的加盟,無疑是補足了輕舟智航在商業營運上的劣勢。

根據公開的資訊,這般堅強的技術團隊也接連吸引到一批技術人員,大多來自Waymo、Uber、特斯拉、Google、英偉達、Facebook等科技巨頭的華人工程師。

名校理工科系的出身、巨頭公司的技術骨幹出來創業,這樣的背景自然受到資本青睞。輕舟智航在2019年就拿到了兩輪投資:種子輪1,00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IDG資本、元璟資本、Tide Capital;爾後,又接受了聯想創投的戰略投資,金額未知。

專注務實的無人公車場景

輕舟智航成立初期,總部設於美國矽谷,團隊成員均為華人。2019年11月,接著在深圳設立中國總部。

郝景山解釋了背後的原因:「方向一直非常明確,輕舟智航就是華人團隊,歐美的「玻璃天花板」難以打破,在中國發展的前景更好。」

回到中國後,輕舟智航一帆風順。「從公司註冊、買車、改車,再讓車跑起來,總共用了一個月時間。效率之所以可以那麼高,是因為許多任務是原先就做過的,把資源調配好,接著開始做就好。」郝景山在接受採訪時說。

在科技巨頭紛紛宣佈進場造車、道路上越來越多Robotaxi的測試車時,輕舟智航避開了這條過於火熱的賽道,另闢蹊徑選擇了短程公車——「 龍舟ONE 」。

輕舟智航
圖/ 輕舟智航

延伸閱讀:測試將長達一年!500位市民試搭後,「無人公車」何時能落地?北市府未來還有4大挑戰

相較於在封閉道路或園區營運的低速小巴士,龍舟ONE可以在城市的開放道路上運行,車輛速度為每小時20到50公里,定位為城市巡迴的無人公車,在可支援的區域內行經固定路線,沿途可根據需求設立網站、專用車道。

車上設有9個座位和1個駕駛位。行駛過程中,可實現車身周圍360度零死角的感知,前方最遠的感應距離超過200米,除了具備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紅綠燈識別等基本功能,還能應付各城市複雜的交通場景,例如穿越人車混雜的路口、變換車道等。

龍舟ONE已在蘇州、深圳、武漢等多個城市落地,目前是佈局城市最多的公開道路無人公車專案。

此外,輕舟智航也有Robobus——「 龍舟無人巴士 」。基於其自主研發的Driven-by-QCraft無人駕駛專案,龍舟無人巴士可輕鬆應付各種城市交通的複雜場景,廣泛應用於地鐵接駁、微循環公車、快速道路公車、觀光景點遊覽等場景。

龍舟無人巴士已在蘇州啟動中國首個常態化營運的5G無人公車專案,在深圳推出首張無人公車月票,今年還將推出中國首個無人駕駛網約巴士。

獲得字節跳動的青睞

輕舟智航近日走入大眾的視野裡,是因為它被字節跳動看上的傳聞。

這是字節跳動在科技巨頭造車浪潮裡的一次大動作。先前,字節跳動大多是進行一些較邊緣的佈局,例如字節跳動在去年5月確認組建車聯網團隊,計劃推出車輛資訊、娛樂系統,以實現旗下抖音、今日頭條等行動網路產品在汽車終端落地。

TIKTOK 抖音
圖/ shutterstock

在字節跳動的官網上,目前招聘的職位有181個與汽車相關,其中大部分是汽車相關的廣告銷售,少數職位則開放給商業化戰略,要求「對汽車上下游產業開展深度分析,挖掘產業的機會與風險」。

而這一次,字節跳動似乎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標的。

輕舟智航執行長於騫在2020年底表示,無人駕駛是兆元等級的長期賽道,著重於人才、數據及資金的運用效率之爭;如何結合場景並進行有效的商業化落地,將是現階段的重點方向,而先進的技術路徑及正確的系統性打法將是長期致勝的關鍵。而這些商業策略,也許都是未來能夠與字節跳動一起共建的方向。

本文授權轉載自:品玩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關鍵字: #自動駕駛 #waym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