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0)年初,英特爾(intel)終於在CES展上端出了自家首顆獨立GPU「DG1」,採用Xe架構,預計將於2020年底問世,當時令外界相當期待。但這一年來卻風波不斷,主要受到自家10奈米製程良率卡關問題所致,市場上一直有消息傳出這顆DG1將可能委外由台積電進行代工,甚至連執行長史旺(Bob Swan)也不否認這個選項。
但不管最後DG1將由誰來製作,伴隨著它的登場,英特爾也開始佈局整個生態系的架構,推出開發工具包的平台「oneAPI」,提供開發者一個較為友善、便利且具有開放式概念的開發平台,完成版預計將於12月推出。
伴隨GPU問世,英特爾著手打造生態系平台
英特爾表示,早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著手佈局這個oneAPI的平台。而會有推出oneAPI的想法,首先是觀察到市場新的應用正在醞釀,「影像處理在未來幾年將有爆發性的成長,」英特爾台灣分公司發言人鄭智成說,他也用數據來佐證這樣的說法。
鄭智成表示,未來全球的數據流量中有超過8成具有影像,到2022年電競的影像成長率更是高達9倍,而且影音自媒體在2017-2022年間,將有15倍的成長,可見許多應用都脫離不了圖像,滿足更有效率的圖像運算應用變成了顯學。
另外,英特爾也觀察到市場上具有各種多種架構的現象,例如CPU、GPU、FPGA甚至是其他加速器等,同時也有各種程式設計語言,如 C++、Fortran、Python、OpenMP 等,如何加速HPC(高效能運算)、AI跟IoT(物聯網)等應用,英特爾認為,打造oneAPI的平台,透過開放、標準跟一致性來協助開發者在開發時更佳便利,不需要再因為不同架構而不停去更改程式碼。
有橫跨架構的單一程式碼設計,讓開發者更便利
「可以將oneAPI想像成一個翻譯機,」鄭智成解釋,對硬體商如英特爾、NVIDIA來說,他們的功課是將手上擁有的產品都「註冊」到這個平台上,好讓oneAPI可以掌握各種不同的硬體,確保在提供給開發者解決方案時,是最符合經濟成本跟效能的組合。
而對於開發者來說,因為oneAPI擁有橫跨所有架構的單一程式碼設計,使開發者就無需針對不同架構各自開發不同的程式碼,只需要原有的程式碼。
oneAPI不僅可以協助提供最佳的架構選擇建議,也能將程式碼從CPU「一鍵」轉換到GPU上、立即應用,面對有更多圖像運算的未來,可藉此減輕開發者負擔、並加速應用落地。
為了加速運算需求,目前英特爾的oneAPI開發工具分成基礎工具包、以及針對特定領域開發的工具包。其中特定領域包括了HPC工具包、IoT工具包以及渲染工具包,而渲染工具包正是為了符合遊戲市場的蓬勃發展,提供開發者一個高效能創作、高解析度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視覺化應用。
先以支援自家架構,oneAPI未來藍圖走向開放
但英特爾也不諱言,oneAPI的藍圖雖然最終是走向開放的應用,但現階段為了先「鞏固」自家的生態系,因此打造這個平台也是希望可以引導目前正使用英特爾CPU的用戶,當要導入更強大的運算力需求時,可以先選擇英特爾的GPU產品。
但是在之後的應用上,使用者也將可能以英特爾CPU搭配NVIDIA GPU的形式;此外,有了這個oneAPI的平台後,對於企業而言,將可以減少工程師的人力,並能更專精於產品應用的優化、開發更多創新的應用,而且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改寫程式碼上。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