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業還在一昧追求高效產品功能時,Ubiquiti Inc(UI)已將產品設計邏輯從功能導向(Function oriented)轉為體驗導向(Experience oriented),以優雅極簡的設計美學跟恰如其分的產品功能,吸引企業客戶青睞,成為全球網通產品的第三大品牌。
創意源源不絕的關鍵:提供員工世界級舞台
UI 能締造如此亮眼的成績,與UI創辦人羅伯特‧佩拉(Robert Pera)的人格特質有關,和Robert合作、共事超過10年的UI台灣產品設計總監楊宗樺(Marvin Yang)這樣形容Robert:「他(Robert)不僅對細節非常執著、對產品非常熱情,更重要的是,他的創意點子源源不絕,感染力強大,能夠激發團隊的無限潛能。」
Marvin 以無線傳輸的天線為例,當坊間的產品只做到天線涵蓋率300公尺時,UI台灣研發團隊成員已經做到8公里,這個時候,Robert會問能不能做到10公里,等到團隊真的做到10公里後,Robert又會問,那15公里有可能嗎?「等到團隊真的將天線覆蓋率擴展到15公里後,不用Robert詢問,同仁們會自動自發地想,那20公里有沒有可能,極限到底在哪裡……這就是我說的,Robert對細節的要求,總是能激發團隊的無限潛能。」
從工程師一路晉升為UI台灣產品研發總監,楊永瑞(Ray Yang)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責。他說:「Robert是一個願意放權給我們、給我們施展空間的老闆,但是,他同時也會要求你對自己的產品、專案負責,清楚每一個細節。」良善的合作默契與信任關係,讓台灣研發團隊負責的工作越來越重要,目前,UI超過99%的硬體研發工作都是由台灣團隊負責。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軟體部門,UI台灣資深軟體工程師徐家暄(Matt Hsu)表示,一開始,台灣軟體團隊僅負責韌體開發,隨著合作默契與技術能量的提升,自2018年開始跟歐洲與美國等海外團隊一起進行軟體服務與使用界面的開發工作。「在UI,無論褒貶,你都會在第一時間知道使用者的想法,而這,不僅有助於激發同仁的潛能,還能夠研發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服務。」
UI台灣擴大徵才,共創美好未來
Marvin表示:「UI描繪的未來比現在還多且大,因此,將大舉徵才,目前計畫至少將人力往上增加30%。」也因如此,當絕大多數的外商或台灣企業選擇以凍結人事、甚至是組織縮編的方式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時,UI卻逆向出擊,擴大對台灣研發總部的投資,積極招聘對技術有憧憬、熱情與理想的人才,一起翻轉科技的未來。
「相較於其他企業,在UI,你不但能夠制定產品規格、聽到客戶聲音,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Ray表示,UI提供的是一個共創未來的工作氣氛,只要是對產品有熱忱的人,都會想加入UI這個大家庭。「我們歡迎熱於接受挑戰、有很多想法,以及勇於表達自己的人才加入我們!」
不只硬體研發人才,UI台灣亦積極招募熟悉軟體開發的新血。Matt表示,隨著軟體團隊負責的範疇從韌體擴展到中介軟體、軟體服務與使用界面,我們需要更多有創意且當責的人才加入。他表示:「只要你具備Accountable、Censorable與Investigative等特點,就是我們想尋找的人才。」
UI,年輕學子大展身手的絕佳舞台
大舉徵才可不是說說而已,光是今(2020)年第二季,UI便徵募了不少新血,為RF、CAE、ME、SQA、AI等研發團隊注入新能量。「在UI,沒有年資、經驗之分,我們篤信,最佳創意獲勝(The Best Idea Wins),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提出來討論、優化產品服務。」關於UI的工作氛圍,Marvin如是說道。
這種重視每一位員工的潛力、想法,時時腦力激盪來共創未來的工作型態,正是吸引年輕學子前仆後繼地加入UI的原因。今年第一個加入UI的新血、在CAE team擔任熱流工程師一職的恆毅表示,在面試的過程中,發現UI的工作很有挑戰、也鼓勵提出想法,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像其他面試的公司只能照著既定框架做事情,因而決定到UI工作。
「在UI,Everything is possible,天線也可以跟你我想像很不一樣,工作極具挑戰,但也讓我感到興奮,覺得有揮灑的舞台。」在UI RF Team擔任天線工程師一職的Daniel以團隊目前正在研究的高頻雷達為例,當其向Team Leader提出可以有效改善覆蓋率的創新想法時,Team Leader立刻招集團隊成員進行相關討論,雖然最後因為製程關係無法實現,但確認Daniel體會到UI鼓勵員工提出想法的決心。
AI Team新成員Brian跟James也認為UI是理想工作場域,Brian直言不諱的說:「AI是個很新的團隊,沒有既定框架,更重要的是,很自由,人人都可以提想法,提案通過了,就可以開始動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人喜愛且沉溺其中。」而James則認為,UI的步調雖快,但是,也願意放手一搏、讓新人嘗試。「這種被信任的感覺,是吸引我來UI的原因。」
至於吸引Jacky到UI就任、擔任ME工程師的原因更是關鍵。他說:「我一開始就將工作目標鎖定在外商做電子產品的研發工程師,UI是我求職清單中的唯一。」事實證明,UI確實滿足了Jacky對工作的期望,短短2、3個月的時間,就成長許多。而擔任SQA工程師的樂多則是語帶興奮的表示,「每一次的測試都可以看到(產品)改善、體驗也更好,讓人於有榮焉,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展望未來,UI將持續不斷的優化產品服務與使用體驗,協助企業以更簡便、智慧且卓越的方式管理網通設備,歡迎有志一銅的夥伴加入UI,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