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公布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臺灣在「創新能力」排名中表現不凡,與德國、美國、瑞士同榜,名列第四,躋身成為全球四大創新國之一。而能有這樣的表現,與臺灣擁有完整創育生態系息息相關。
因此,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持續提升臺灣創新創業能量,特於2020年9月24日舉辦「2020創業生態論壇暨二代新創轉型培訓營」,現場邀集資策會、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台灣微軟、矽谷新創加速器SparkLabs Taipei、Taiwan Startup Institute創業加速器、研華科技、行動貝果、佳世達、益欣資訊、慧友電子與耐能智慧等各界專家,透過對談、分享其知識與經驗,盼促臺灣企業與新創間的跨界對話。
政府挹注資源 全力衝刺臺灣新創發展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表示,為持續協助臺灣新創成長茁壯,中小企業處除了打造林口新創園,讓新創有集結、交流、討論、激盪的場域與連結國際的平台,並自2018年起開辦新創採購機制,以及於今年8月推出青年創業貸款,從各個層面健全臺灣創育環境。期許未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能持續結合跨部會與民間能量,一起為臺灣打造友善的事業發展與投資環境,並透過政策引導,積極協助臺灣企業參與新創,讓企業有更多資源布局下一個世代的創新發展。
為進一步拉進新創業者、企業、投資者的距離,提升臺灣企業對於創育生態的認識,當天論壇也由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張筱祺發布《2020臺灣創育產業關鍵報告》,作為中大型企業數位轉型以及未來投資臺灣創育產業的參考依據。
張筱祺指出,美中貿易戰局勢下,許多跨國公司或台商都因為供應鏈快速遷移而選擇在台投資,引入資金注入臺灣,為成為臺灣創育產業發展注入資金活火,未來,臺灣創育圈可透過企業新創參與(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CSE)的概念,以大帶小,形成大企業利用新創創新能量推動轉型,新創公司利用大企業資源加速全新與佈局全球,同時擴大臺灣加速器的資源,多管齊下,提振臺灣創育產業的發展能量。
找到創新商品與商業模式的最佳方程式
掌握臺灣完整的創育產業發展脈絡,以及後續的發展契機。論壇活動緊接著由SparkLabs Taipei管理合夥人邱彥錡、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軟體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智、全國新創總會副總會長暨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Taiwan Startup Institute創業加速器執行長楊涵淳、台灣微軟專家技術部總經理暨微軟新創加速器執行長胡德民等人,針對「臺灣初創投資、創育產業的發展與創新思維」進行座談。
「『需求』所在就是利之所在,創意不一定要做熱點。」胡德民首先提到,微軟評估新創著眼於三大關鍵:第一,新創產品或服務是否能與微軟既有客戶需求匹配;第二,技術水準是否具備相當程度,能與微軟技術團隊對接;第三,新創是否懂得利用外商。
「創新不只是新的想法,更要與『價值」鏈結在一起,」陳清港接著說,若創新無法創造價值,就是徒勞無功的創新。因為儘管一個好的產品是成功之必要,但決勝關鍵還是在於商業模式,因此擁有可行、可以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才能讓新創團隊永續發展。
王義智則認為,創新方式眾多,企業要跟著「大趨勢」才能避免走偏,例如,當防疫紅利帶動的宅經濟與健康產業;供應鏈移轉引來製造紅利,都是目前臺灣的機會,臺灣應掌握這些趨勢與契機,就軟硬體的創新上跟上腳步,就有機會持續在世界中維持一席之地。最後,楊涵淳就「募資」提出「做足功課」四個字,建議新創提案前應了解自身創業主題的的成長趨勢,知道自己的目標客群是誰,從而思考如何販賣自身產品。
聚焦智慧未來 驅動商業創新能量
繼上午場次的精彩分享,緊接著下午的活動也十分精彩。首先,研華科技協理蘇鴻昇與行動貝果執行長以「創新商模╳智慧零售」為題,分別從企業與新創的角度,分享其合作模式與成果。再由佳世達副總經理李昌鴻與益欣資訊執行長康惠媚,透過「產業聯盟╳數位轉型」的議題,暢談佳世達與益欣資訊的產業結盟經驗與成果。最後,針對「AI商模╳智慧安防」的主題,則邀請到慧友電子資深顧問許中明與耐能智慧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向與會者分享如何將AI智能方案落地應用,進而發展出商業模式。每一場論壇無不精彩絕倫,也讓本次參與活動的與會者對於創育的方方面面能有更深入的認識。
毫無疑問,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不管規模大小企業都面臨劇烈的挑戰,但也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值此之際,臺灣大企業應該思考與新創合作的可能性,而新創也要試著在後疫情時代激發出更大的創新,成為大企業轉型的最佳幫手,彼此合作、互蒙其利,為臺灣創育生態圈的健全與茁壯,注入源源不絕的能量。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