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台灣正式成為美國「封殺華為」計畫夥伴。
在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等台、美官員見證下,雙方共同發表「5G安全共同宣言」,提出評估網路軟硬體供應商的4大要點,表示保護下一代通訊網路不受破壞或操縱,以及保障隱私與個人自由,將是能否掌握5G帶來商機的重要關鍵。
這4大要點包含:
網路軟硬體供應商是否在未經獨立司法審查下,受到外國政府所控制。
網路軟硬體供應商的資金來源是否公開,並在採購、投資與承包的採用標準是否透明。
網路軟硬體供應商的所有權、合夥關係及公司治理結構是否透明。
網路軟硬體供應商是否體現對創新的承諾,以及尊重智慧財產權。
酈英傑強調,台灣和美國與其他「乾淨的」(clean)夥伴攜手合作,目的在於「確保技術系統的乾淨,免受不被信賴的廠商干擾,保護公民和企業敏感資訊不被威權政府竊取。」
他指出,政府和電信商目前就5G部署所做的選擇,將深深影響未來數年,甚至數十年。如果電信商聽從中國等威權政府的指示,信任將不復存在,因為中國缺乏獨立的司法機構或法治制度,其對隱私上有限的保護會造成安全漏洞。
美國乾淨網路計畫在前,電信業只能跟華為Say no?
5G安全共同宣言的影響是什麼?
宣言內容雖未寫明不遵守評估要點的後果,但AIT在致詞中提到,台灣的五大5G電信商都是美國國務院認證的乾淨電信商,「這樣一個可信賴的環境能鼓勵美國與台灣通訊設備與網路安全公司的合作。」可以看出美國政府仍抱持封鎖華為產品的立場。
簡言之,台灣廠商有可能因違反宣言而無法與美國政府、甚至民間企業進行貿易。
台美聯手發表5G安全共同宣言,其實正是美國國務院「乾淨網路計畫」(The Clean Network program) 帶來的結果。這項計畫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R. Pompeo)主導,並在官網中直接指名中國共產黨、華為、中興是具有惡意行為者的侵略者。
乾淨網路計畫內容裡的6大「乾淨要點」,內容不僅比台美5G宣言更直接,話也講得更重了。
包含擁有「乾淨的」電信營運商(Clean Carrier)、行動應用商店(Clean Store)、應用程式(Clean Apps)、雲端(Clean Cloud)、海底電纜(Clean Cable)、網路路徑(Clean Path)等,在這6大領域裡,美國都希望能「除中化」,防止共產黨、華為滲透。
舉例來說,「Clean Store」要求美國行動應用商店删除不受信任的應用程式,這讓人聯想到最近的TikTok在美國出售事件。
而其中「Clean Path」指出,不使用任何來自不受信任的IT供應商(如華為和中興)的傳輸、控制、計算或儲存設備。至今全球含台灣5大電信業在內,已有超過30家業者宣布通過國務院認證。
台灣電信業合作的5G設備業者 |
---|
中華電信:諾基亞、愛立信 |
台灣大哥大:諾基亞 | Text | Text |
遠傳:愛立信 | Text | Text |
亞太電信:IP Infusion、優達科技及富鴻網 | Text | Text |
台灣之星:諾基亞 | Text | Text |
由於5G技術仍在發展中,初期的佈署架構NSA(非獨立組網)是與現有的4G基地台、網路建設結合升級,因此5G設備合約的選擇與4G時期合作業者相同,拒絕採用華為設備,並不會太讓人意外。
不過,由川普政府發出的「華為封鎖令」仍有其實質影響。研究機構Dell’Oro集團指出,2020年第一季全球電信網路設備市佔率,華為雖仍以(28%)排名第一,諾基亞(15%)、愛立信(14%),但在歐洲表現曾一度被諾基亞追上。
此外,台灣電信業先前突然宣布停賣華為手機;台積電結束代工華為晶片、9/15起不再出貨,都是美國封鎖令帶來影響的鮮明案例。未來全球是否出現更多業者受「乾淨網路」計畫衝擊、影響,會是今年底前的科技業持續關注的大事。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