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證照有助於個人專業發展
國際證照有助於個人專業發展
2004.02.15 | 科技

職場上興起考國際專業證照的風氣,是件好事。因為證照就像學歷一樣,之前學歷是證明一個人至少有基本知識能力,但是現在證照則是代表個人在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而高階國際專業證照也代表了這個人的專業能力是被具有公信力的國際組織認可。

**正面思考,準備就是學習

**
現在金融業環境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許多中高階的資深金融從業人員擔心在購併風潮下,組織進行調整時,將是第一波被調整職務或是被鼓勵退休或資遣的對象,或許這不是考了很多張證照就能避免發生的事。
因為金融機構購併後,人力重新調整是隨著業務型態轉變而更動。例如現在很多銀行都強調財富管理,原來從事企業金融業務的人如果被調到消費金融部門,真正無法適應的人需要考慮轉換跑道,如果還想要保住現在的工作,就應該正面思考,趕緊增加取得相關業務證照,並且主動學習吸收相關知識。
許多大專院校與民間財團法人機構都在大力推動專業金融認證課程,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也在去年成立,該協會成立後,將在國際理財認證協會指導下,藉由推動理財規畫顧問認證工作,都把國際上最新的專業知識與嚴謹規範帶到台灣,讓台灣金融業的人力能夠更具國際視野,因應現在環境的快速變化。
愈來愈多的金融從業人員取得國際專業認證,對投資人而言是有好處的。因為國際金融專業組織對於會員的道德規範標準都十分嚴苛,通常都會要求取得資格者必須先加入會員,並且簽訂相關的專業規範條款,才能取得資格。如果不是會員,就視同放棄資格。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監督會員道德素養,維持認證的公信力。多了一層監督,投資人也會對於具有國際認證的理財專家比較信任。

**慎選目標,為專業加分

**
我樂於鼓勵大家去考國際證照,就專業發展角度看,以前金融從業人員只要熟悉單一商品就好,做放款只管放款、做存款只懂存款,但是現在金融商品愈賴愈多樣化,尤其是理財專員,必須對證券、銀行、保險甚至稅法都有所瞭解。配合金融環境的國際化,許多的金融商品都甚至與國外投資商品有關,因此從取得證照上瞭解國際金融商品趨勢。
但是,準備證照考試還是要將個人興趣與工作需要結合,選擇最合適的證照,像是保險業務員或理財專員等以銷售業務為主的職位,適合考CFP理財規畫師;如果是證券、或投資研究部門的人則可以考CFA,以興趣為前提,慎選目標,才能為專業加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