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車業受疫情衝擊之際,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反倒繳出一張漂亮成績單。
不僅觀察指標「交車輛」超乎華爾街預期,更創下首次連續三季獲利的紀錄,關鍵在哪裡?
連三季獲利,特斯拉再寫新紀錄
疫情衝擊,全球車業只有一個「慘」字。
因為工廠停工,福特汽車(Ford)首季虧損20億美元;福斯汽車(Volkswagen)獲利從去年同期的39億歐元,下滑到9億歐元;裕隆也看淡市場表現,法說會上,認為台灣今年車市規模約42.2萬台,衰退約1.1%。
攤開特斯拉首季財報,總營收59.8億美元,較去年同的45.4億美元,成長了32%,並創下1,600萬美元獲利,每股盈餘為1.24元,這些指標經營數據,全都超出分析師預期。
這已經是特斯拉,連續三季創下獲利紀錄,尤其在飽受疫情衝擊的第一季,還能穩住表現,關鍵是什麼?
關鍵一:上海工廠啟用
2020年第一季,是特斯拉上海工廠啟用以來,第一個完整財季,因為有了這座工廠,大幅提高生產效率、交車數量。
特斯拉本季共生產10.3萬輛車,其中Model 3與Model Y共有76,200輛,Model S與Model X,共有12,200輛。
不只如此,先前華爾街因為疫情,將特斯拉第一季交車量下修至7萬9,000輛,最後特斯拉交出超出預期的8萬8千輛,股價大漲至800美元。 一月至今,特斯拉股價漲幅已超過七成。
關鍵二:Model Y 超前交車
特斯拉平價版休旅車Model Y,原本預計2021年才能交車,因為上海工廠投入生產,進度大幅超前,1月份就開始生產、3月份開始交車。此外,特斯拉的汽車毛利率,也來到25.5%,創下一年半以來新高。
關鍵三:啟動無接觸式交車,銷售不受影響
之所以銷售不受影響,是因為特斯拉以線上銷售為主,並啟動「無接觸式交車」流程,創新的做法。讓民眾依然能放心下單。
簡單來說,「無接觸式交車」就是車主不需要前往交車中心、也不會見到車廠員工。
根據一名車主在YouTube上的分享,特斯拉會將車輛停在指定位置,並將車鑰匙放在一旁上鎖置物櫃中,車主抵達服務中心後,使用特斯拉事前寄送到手機上的密碼打開置物櫃,接著依照車牌找到自己的車。
特斯拉會事前開通車主「 TESLA APP」 權限,檢查外觀後,直接開鎖進入車內,整個取車過程結束。工作人員會事先在車內放置交車文件,可以日後再將簽好的文件,交到指定地點,過程完全自助式。
疫情期間,依舊能維持交貨及生產,這三項因素,成了特斯拉持續成長的關鍵。
美國工廠未復工,50萬輛產能目標轉保守
一月疫情在中國爆發時,上海工廠也曾停工兩周,不過很快的,在2月10日起就開始復工,目前復工率超過九成。
這座工廠,也成為驅動首季財報表現關鍵。
因為3月起,疫情開始在美國爆發,特斯拉位於加州費利蒙(Fremont)的工廠,依舊停工至今;此外,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生產充電設備的紐約工廠,也都面臨停工命運。
上海廠擔起生產的重擔。財報會議中,特斯拉主管提到:「上海工廠在全球電動車生產與交付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預估在不久將來,上海廠的生產成績,將會超越美國工廠。
上海工廠以生產Model 3、Model Y為主力。
以Model 3來說,本來每周產量約 2,000 輛,復工後,每周產能提升到約3,000輛。財報中,特斯拉預估,今年六月時,Model 3每周產能有機會上升到4千輛,朝年產20萬輛目標邁進。
財報會議中也提到,特斯拉位於德國柏林的工廠,將開始投入生產Model Y;2017年推出的電動卡車「Tesla Semi」,預計將在明年開始交車。
先前特斯拉表示,今年的目標是達到50萬輛的產能,在財報會議中,高層表示,雖然特斯拉具備50萬輛的產能能力,「但現在仍無法確定,美國工廠、供應商在恢復運營後,能以多快的速度恢復產能。」對於50萬輛的目標,轉趨保守。
不過外媒報導,由於美國疫情嚴峻,約有半數的特斯拉美國銷售、交車人員將被迫放無薪假、減薪,甚至終止非必要派遣與臨時員工,這部分的衝擊預計會在第二季財報中,才會逐漸浮現。
參考資料:The Verge、TechCrunch、Electrek
責任編輯:陳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