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遲早要面對的法律合約
Gogoro遲早要面對的法律合約

這次吃到飽風波,是「電池租用」與「機車買斷」兩個使用付費情境衝突的結果,而隨著電車越來越普及,這兩種情境的衝突會越來越多,遠因是Gogoro所選擇的商業模式,反映在法律合約裡。

推薦閱讀:Gogoro騎到飽資費規定放寬,外送員只要不觸犯這2點都不開罰

Gogoro的電池合約分析

為了使用換電式充電站,及使用維護上的方便,Gogoro採用少見的電池租用模式,你買車並付電費,只取得電池使用權,而且電池的使用方式跟生殺大權,仍然掌握在Gogoro手裡,根據Gogoro智慧電池服務合約(下稱服務合約):

第6條使用者義務:
4. 除雙方另有約定外,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服務不得作為商業或營業用途。違反本項規定者,睿能新動力除得依本合約第八條處理外,亦得要求使用者變更為當時睿能新動力提供選擇之商用資費方案,使用者不得拒絕。

這次吃到飽風波所根據的合約就是這條,的確規定的很硬,也超乎一般使用者買車的想像:我買一台車,應該是想怎麼用就能怎麼用,但用Gogoro的電池就不能如此。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僅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1258162666_gogoro
「騎到飽禁外送」風波延燒兩週之後,Gogoro正式向消費者道歉,並調整了資費規定。
圖/ Svetlana Chekhlova via shutterstock

還有一個更容易引起法律糾紛的使用者義務,過去有發生,未來如果Gogoro按合約來走,肯定會發生更大的風波。根據服務合約:

第6條使用者義務:
7. 使用者每30日應至少進行1次換電或充電。如買賣標的儀表板顯示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之電量為「零格」,使用者應於24小時內或於下次啟動買賣標的時(以較早屆至者為準),立即進行換電或充電。如有違反,除應依本合約負損害賠償責任外,使用者明示同意睿能新動力得隨時逕行自使用者或第三人處取回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

也就是說,電池沒電、或者你計畫長期不騎車,你都有義務去換電池,或自己買充電器(Gogoro有出原廠充電器)在家裡充電,以免損壞電池。這個使用者義務老實說很強人所難,也就是如果你出國唸書,你仍然要定期找人為你的車去換電池,否則違約。我相信目前不少人都沒有履行這個義務。

如果違約了,法律效果很恐怖。

首先,Gogoro可因為你違約,要求賠償電池的「重新重置成本」,究竟是多少錢呢?

每一顆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之更新重置成本,目前為新台幣25,000元整。(服務合約附錄三規定)

多數電動車上都會配置有兩顆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所以如果Gogoro求償,可以依約求償新台幣50,000元整,跟買車的錢差不多了。

另外,如果違約也代表「使用者明示同意睿能新動力得隨時逕行自使用者或第三人處取回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意思是Gogoro依照合約,可以帶著機師衝進你家車庫(或停在路邊的車),打開你的車廂蓋把電池取走。

Gogoro如果真的依照合約來執行,肯定天下大亂。

情境衝突

這次引起的合約糾紛,我認為Gogoro怨不得別人,雖然是電池租用,卻自己推出騎到飽方案,然後設定有些狀況不能騎到飽,對於買了車的人來說,會覺得怎麼我買了車,也付錢了吃到飽,車子卻好像仍然不是我自己的,不能隨心所欲使用。

「對不起造成大家困擾了!」

根據數位時代報導,Gogoro延燒兩週的騎到飽禁外送風波於24日晚間10點向消費者道歉,並釋出善意表示,不論是上班、通勤、跑業務、買菜、環島、車聚、解鎖徽章,或跑外送都不該受拘束,並宣布兩個資費調整方式,讓不同需求用戶有更多選擇。

所以,之前強硬說會按照合約規定,強制商用車主轉為商用資費計費,現在更改方案了,但問題仍然有很多。

Gogoro為了0.7%的人,大動作聲明我們的吃到飽不是通通都有,而是有例外(因為換電站不足,很大量的商業用途不行),反而讓消費者困惑,也減損商譽,我疑惑這樣值得嗎?

有些大公司,為了小部分的特例,為了商譽會自己扛下來吸收掉成本,或用行銷預算打掉,例如Costco的換貨政策。

這次Gogoro雖然說轉彎,但看到服務合約第6條的禁止商用條款仍在,網站尚未修正,如果Gogoro仍握有這張牌,相關爭議仍會持續不斷。

我認為,Gogoro該正視「電池租用」與「機車買斷」這兩個使用情境衝突的問題。這必然伴隨著商業模式的調整,但隨著電動車進入主流市場,實在有必要調整。我舉最後一個例子作結:

根據服務合約第11條:

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因任何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者違反本合約之規定,發生毀損或失竊,或被扣押等情形時,使用者應立即通知睿能新動力,並依附錄三之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賠償標準賠償,且Gogoro Network™ 智慧電池於使用者賠償後,仍屬睿能新動力所有。

代表兩件事,如果之後你車子被偷走,或是酒駕車子被警方扣住,依照合約,Gogoro可以跟你額外求償新台幣50,000元整。

若Gogoro仍抱持著「電池是我的,我說了算」。未來將引起更多消費者、使用者的不諒解。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gogor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孕育下一代Future Growth護國群山,證交所創新板2.0號召勇於突破的創新企業力拚新經濟!
孕育下一代Future Growth護國群山,證交所創新板2.0號召勇於突破的創新企業力拚新經濟!

新經濟產業興起,臺灣要利基半導體優勢蛻變成科技島,關鍵來自於創新!2021年成立的創新板,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他們關鍵任務是匯聚更多具備未來潛力(Future)及高速成長性(Growth)特質的創新企業,有效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延攬人才,放大創新能量!

回顧這幾年登上創新板的20家新臺霸,他們有哪些共同DNA?林修銘表示:「我們對『創新』的定義,不僅包括技術、商業模式的突破,更重視勇於挑戰、改變現狀的精神!只要企業具備企圖心及決心,透過創新提升競爭力、創造品牌價值,都是創新板積極服務的對象。」

創新板2.0有感升級,打造Future Growth產業聚落

今年1月創新板全面升級,推出多項新制,包括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以擴大市場活絡、引進外部專家提升創新含金量、建立友善籌資環境,以及強化企業與投資人溝通機制,全面提升市場參與度,助力新興產業成長。

帶領證交所創新板一路變革,林修銘強調,「創新板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主板而非次板,也象徵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里程碑(milestone),因為它是以企業的市值作為登板考量,而且企業不僅掛牌上市,還能同步享有證交所一系列專業支持與服務,讓企業無後顧之憂,專注拓展業務,所以我們希望把創新板打造成一個有Future Growth願景的產業聚落。」

既然創新板不只提供上市輔導,更是新創成長的最佳舞臺,跟其他國際交易所相比,證交所有哪些優勢?林修銘舉例,因應ESG浪潮,證交所將與外部專業機構合作,提供登板的企業獲得ESG評鑑專屬課程,接軌國際標準,進一步吸引長期資金投入。

另外,企業在發展早期,對於投資人關係經營、技術合作及市場拓展皆需大量資源,證交所則回應,他們會透過專業的IR議合服務平台(IR ENGAGE)、海外引資計畫對接上市企業與全球投資人。

「證交所今年推出新藍圖,在4月2日宣布聯手國際級會計師事務所KPMG並完成簽約儀式,共同建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將借重KPMG在地網絡及資源,合力延伸臺灣創新板於東南亞創新生態圈觸角,擴大知名度及影響力,此舉可望吸引更多東南亞指標創新企業加入創新板,使臺灣創新板成為亞洲創新動能指標。

此外,此平台不僅聚焦於推動海外優質創新企業進入臺灣資本市場,證交所也將偕臺灣創新企業出海,赴東南亞新創生態圈進行業務媒合,帶動雙邊交流合作,加速企業海外布局,並增進創新板企業於國際間曝光,引入國際資金,進而提升創新板上市公司規模。」林修銘補充道。除了帶著臺霸走向海外,證交所也積極爭取國際優質創新企業來臺掛牌,藉由吸引國際優質創新企業來臺上市,成為臺灣資本市場新成員,強化產業供應鏈的完整性。

翻轉外界對創新板既有印象,創新板多項指標數據創新高

臺灣證券交易所林修銘董事長
圖/ 臺灣證券交易所

自從創新板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後,流動性大幅提高,而累計簽署「創新板上市有價證券風險預告書」也已逾120萬份,從成交表現、指數表現、到股價淨值比(P/B Ratio),各項指標數據屢創新高,凸顯創新板企業進入廣大投資人的視野,連帶也大幅增強掛牌企業的經營信心。以成交量為例,新制度上路至今(3/31)不到三個月間,創新板的總成交金額已超過2024年全年度三分之二;日均成交值對比2024年更成長203%。

至於指數方面,截至2月底臺灣創新板指數上漲16.32%,相較於同期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0.08%)、臺灣50指數(-1.42%)及櫃買指數(1.59%),其表現更為突出;而截至3月底,受國際情勢變動影響各大指數普遍下跌,創新板指數則相對抗跌,顯示市場對創新板企業的成長性、投資價值都抱持高度期待。創新板的股價淨值比,全體平均是4.47倍,亦高於上市2.46倍及上櫃2.85倍,證明市場對創新企業潛力的認可,因而願意給予創新板公司更高的股價淨值比。

亮眼指標背後是否讓登板企業同樣有感?林修銘指出,「確實有企業因創新板流動性明顯改善,公開表態將續留創新板,暫不啟動轉板計畫;另外近期也有企業主跟我們反映,因為登板後受到證交所協助,多方面強化營運績效讓市值持續增長,因而入選為MSCI全球指數的一員,吸引更多國外投資人的目光。」

更重要是,盤點目前在創新板的企業,營收、獲利能力俱佳,顛覆外界認為新創企業早期未能獲利的印象。根據最新數據,創新板企業於2024年度總營收較2023年成長78.61%,且20家企業營收全數呈現正成長,展現出強勁的突破動能。進一步分析創新板上市公司2024年財務報告,獲利企業占比達65%,驗證創新板公司不僅有發展潛力,亦能建立穩健的獲利模式。

創新板肩負起打造新經濟產業聚落的使命,當前目標也希望攜手更多產官學研等單位,協助更多優質企業在創新板上市。目前已經有多家數位雲端、生技醫療產業的領頭羊,表示將在今、明兩年申請進入創新板之列。

臺灣要躍升科技之島,創新活水不能中斷,林修銘最後號召勇於突破、積極改變現狀的新臺霸共同加入創新板,他表示:「我誠摯地邀請熱愛臺灣這片土地、為未來打拚的企業家們,大家一起協力讓創新板成為亞洲的創新力量搖籃,我們證交所會繼續努力不懈,推升創新板不斷壯大,讓臺灣成為引領亞洲創新的核心基地!」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