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星昨(10日)舉辦年度發佈會,公布2019年營運成果,受到手機銷售下滑影響,總營收新台幣131億,年減3%;其中行動服務營收為107億,是五大電信中唯一正成長業者。2020年目標,是自由現金流轉正,逐步朝獲利前進。
5G合作何時有譜,台灣之星看第三季後有機會
為了取得5G頻譜,台灣之星砸下197億元,在3.5GHz頻段取得40MHz頻寬,董事長林清棠也在發表會公開讚揚,認為頻寬位置落在「魚頭」(頻譜前段),性價比相當高,如同鮭魚頭一樣,美味且好吃。
不過,在二月份甫結束的5G標金大戰中,台灣之星一度被認為可能與台灣大「位置緊鄰」,方便未來共享頻譜,沒想到,最終結果卻是頭、尾相望。
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笑說,「 人家一直說要跟我們在一起,但男女之間的關係不是只有誠心,也會被錢影響,有人看不慣璧人一對,就選擇破壞。 」
他表示,台灣之星在競標過後還未跟任何一家業者洽談5G合作,目前看來,應該是等大家開台後,才會有討論出現。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規定3.5GHz頻譜共用上限,頻寬不能超過100MHz。」 賴弦五強調,業者之間不要只有競爭關係,自己會保持開放態度,無論遠傳、台灣大、中華電信都有合作可能存在。
他強調,5G頻譜標金帶來的資本壓力,加上「499之亂」影響,讓後4G時期的價值崩壞,消費者面對5G,只願意付出跟4G差不多的費用,「這可能會是台灣電信市場最黑暗時代,卻也代表還有機會。」
延伸閱讀:樂天電信開台,打出最低資費方案!
5G機會何在?台灣之星搶消費者市場
賴弦五回顧,2014年4G開台時,三大電信業者的資費高達2,600元,且並沒有吃到飽服務,但當時台灣之星推出599吃到飽後,業者資費方案就開始陸續跟進,這就是挑戰者的生存方式。
面對三大電信業者日前拋出的「1,399元5G吃到飽升級體驗方案」,台灣之星做出回應,10日宣布即日起至5G開台前,凡新申辦、攜碼、續約、目前合約資費在599元以上客戶,可依照資費、合約時間不同,享有最少3個月,最多2年的免費體驗時間。
特別的是,台灣之星在「升級時間」和「手機選擇」兩方面給了用戶彈性。前者,指的是用戶可在2023年3月底之前,自由選擇體驗5G方案的時間點,再決定是否真正升級;後者,指5G體驗方案不限制搭配現有5G手機(S20),購機優惠可留到未來使用。
近三年來,台灣之星的財務狀況逐漸改善,虧損逐步縮小,2017全年營業利益虧54億,至2019減少至18億。邁向5G後,他們的消費者市場優勢,能否成功複製至5G,將成為發展關鍵。
台灣之星資深副總經理朱曉幸補充,台灣之星2019的物聯網門號數成長13倍,並在台電標案有所斬獲,企業發展不見得弱勢。台灣之星目前有235萬用戶,分得40MHz頻寬,相較於其他電信業者用戶為700-1000萬,自家5G頻寬相當充裕,可用來經營企業專網。
賴弦五解釋,5G應用還未成熟,究竟要不要大規模建置基地台、覆蓋可用範圍,是電信業者都在思考的問題,建設速度或許無法跟4G相提並論,重點還是要讓企業對5G有所想像。
責任編輯:陳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