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刷卡拿到簽單後,你曾注意過商家配合的收單機構是誰嗎?
在每一筆刷卡交易的背後,都需要有個「收單機構」,負責處理商戶的授權請求才能順利完成交易。事實上在台灣有註冊的收單機構就多達31家,競爭相當激烈,來自美國的環匯(Global Payments)是目前唯一一家外籍收單行。
特別的是,環匯不發行信用卡,卻成功拿下台北市95%的星級飯店,以及快時尚服飾、食物外送業者等跨國品牌客戶,過往風格低調的環匯,如何站穩台灣市場?
台灣唯一外籍收單行,環匯靠跨國資源整合突圍
在台灣,收單機構通常就是銀行,策略上靠著發行信用卡產品來補貼收單服務,但其實只要透過申請,就算不是銀行也能提供服務,像是本土的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銀行合資成立的財團法人),以及台灣唯一的外籍收單行環匯。
收單機構會提供刷卡機(或線上刷卡服務)給商家,要負責處理刷卡交易的帳單結算、授權請求,透過交易能掌握商家的營業數據,配合的商店越多、越廣,就能從中獲利,一般在刷卡簽單的頂部會顯示該筆教交易收單行的名稱。
環匯特別之處在於,是少數只提供信用卡收單業務的公司,主要營收來自POS 終端、商家的交易服務費。一般銀行的業務主力並非收單,還能同時提供帳戶服務、貸款、員工薪水轉帳等其他服務獲利。
在市場高度競爭的情況下,環滙目前在全球、台灣市場的收單都位居前五大市占,合作通路包括台北市95%的星級飯店、科技零售品牌、快時尚服飾、食物外送業者等,在市場高度競爭下,環滙勝出的關鍵在哪裡?
「 環匯的強項在於跨國資源整合 。」環匯大中華區資深副總裁傅學元指出,支付產業與各市場的法規、文化息息相關,尤其當跨國品牌進入一個新市場時,需要考慮、解決的事情非常多,環匯擅長解決各種場景的支付需求。
除了線下刷卡,也能幫助商家建置線上刷卡系統、App內支付、定期扣款、分期付款以及串接各地區的行動支付品牌,提供比一般銀行更全面的協助,「如果客戶的需求是環匯內部資源無法滿足,也會透過外部合作的方式提供客戶服務。」正因為如此,環匯的客戶大多是跨國大型品牌。
線下占比高達8成,下一步衝刺線上通路
少了其他金融業務支撐營收,環匯勢必要持續拿出新的解決方案來吸引客戶。舉例來說,為了方便外籍消費者,環匯是台灣最早引進動態貨幣轉換(Dynamic currency conversion,DCC)技術的收單行,這項功能能在外籍旅客刷卡交易時,依照個人需求,選擇使用外幣或新台幣交易扣款。
另外,像是精品業者如果有限量商品要販售給VIP客戶,因為商品數量稀少、定價特殊,環匯可以將交易內容做成一個連結,讓商家用email寄給客戶,不用親自到專櫃,消費者點開連結就能刷卡完成付款。
為因應多元付款方式,環匯推出新一代刷卡機「Smart POS」,除了可以支援磁條、晶片、感應式信用卡交易,也能串接行動支付,機台上的鏡頭能直接掃描付款QR Code,將市面上所有非現金支付方式,都整合到一台機器上。
「接下來的趨勢是整合商務。」傅學元表示,Smart POS本身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是一個開放平台,像是一台智慧型手機,可以安裝各種第三方App。舉例來說,餐廳業者可以將數位點餐系統安裝在Smart POS上,一來店員只需要拿一台機器,就可以同時做到點餐、桌邊買單。
目前在台灣,環匯仍是以經營線下通路為大宗,以2019年整體交易量(total transaction volume)來說,線下商戶貢獻占比達84.41%,線上商戶貢獻占比仍偏低,只有15.59%,傅學元表示,今年在台灣市場的重點,將會全力衝刺線上通路的占比。
策略上,將鎖定拓展大型企業的電子商務收單服務,像是境外貿易、線上訂閱服務、美食外送、新創服務等產業,也會擴大跟不同網關(Payment Gateway)結合,例如組織、本地網關、支付服務商 (例如應用程式、電子發票等等)來擴大通路管道。
責任編輯:陳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