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Twitter宣布取消之前在行動應用程式中添加的Animated PNG(動態PNG)支持。原因是Twitter發現APNG可以繞過自動播放的設置(相當於自動加載動圖)。對於正常人來說,這個漏洞當然沒什麼大不了,甚至還省去了點擊播放動圖的麻煩。但對光敏性癲癇患者來說,這些閃爍且自動播放的動圖會讓誘發他們的癲癇症狀。
Twitter並不是反應過度,歷史上已經發生了多次由於畫面閃動,觀看者突發癲癇被送醫的案例。最出名的就是1997年在日本發生的「3D龍事件」。
1997年日本「3D龍事件」
1997年12月16日晚上6點半,日本的小朋友們紛紛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最新的《精靈寶可夢》動畫,一開始並沒有出現異常,直到6點51分34秒時皮卡丘放了一個技能打爆襲來的導彈。導彈爆炸後,整個畫面在紅藍之間不斷閃爍。在高頻率紅藍光不斷的刺激之下,有不少觀眾當即出現了頭暈眼花、暫時失明、抽搐昏迷的症狀。
根據後來日本消防部門統計,當晚有658名兒童不適送醫,雖然大部分都在醫院途中自己恢復正常,但仍然有150名兒童被送進了醫院。這件事引發了社會的軒然大波,人們第一次認識到電子產品能對人造成如此大的傷害和影響。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寶可夢》第38集被永久停播,《寶可夢》本身也被停播接近一年。NHK與日本民間放送聯手,在電視節目開頭加上了我們熟悉的警示語「觀看時請調亮室內燈光,請遠離電視觀看」。
除了在節目前添加提醒標語外,日本電視台和主管醫療的政府部門一同製定了一系列規則,希望透過規範的製作,避免再次出現「3D龍事件」。這其中就包括紅色圖像閃爍速度不得超過每秒3次、非紅色圖像閃爍不得超過每秒5次、閃爍的圖像不能顯示超過兩秒鐘的時間等要求。
自此,再也沒有出現像「3D龍事件」這樣嚴重的光敏性癲癇事故了。
遊戲界同樣出現光敏性癲癇受害者
不過這並不代表光敏性癲癇患者從此可以高枕無憂,除了電視節目引發過光敏性癲癇發作事件,類似事件在遊戲史上也發生過多次。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到遊戲廠家(比如Ubisoft)在遊戲開始畫面中提醒玩家:
這些標語不是擺樣子,Ubisoft在開發《極地戰嚎》時,曾出現音效師在對著遊戲畫面配音時被遊戲畫面強光引發癲癇而去世的事故。錄音室內昏暗的環境,和遊戲中快速閃爍的場景,與玩家在夜晚玩遊戲的環境非常相近。
雖然不少游戲都有提醒玩家注意環境亮度,但幾乎每年都能在網上看到玩遊戲癲癇發作的新聞報導。今年5月13日,就有一名國外的《英雄聯盟》玩家向官方反饋並稱:
2019年季中賽的試煉任務中的擊殺/死亡特效對癲癇患者十分不友好,其具備的頻閃照明效應可能引發光敏性癲癇發作。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官方直接宣布移除這一特效,避免玩家因此產生不適。這只是遊戲引發癲癇的案例之一,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之前魔獸世界8.0任務誘發玩家光敏性癲癇等等。
以上這些事件,大多數都是因為設計疏漏導致光敏性癲癇患者發病,設計者主觀上並沒有傷害用戶的想法。但世界上總有一些動機不純的人。
有人透過社群網路攻擊光敏性癲癇人
2016年,美國一名男子故意向患有癲癇的記者庫爾特.埃肯沃德(Kurt Eichenwald)發送了一張含有閃爍畫面的GIF圖片,並引起了埃肯沃德的癲癇發作。
上個月Twitter發布APNG功能後,有人利用APNG會自動播放的BUG。特意製作了高速閃爍的APNG圖片,在癲癇基金會的帳號下進行投放,想要透過APNG自動播放高速閃爍的畫面,透過螢幕誘發瀏覽癲癇基金會Twitter帳號的癲癇患者發作。雖然沒有具體報導說明否有人中招,但利用APNG攻擊光敏性癲癇患者無疑是利用技術作惡的典型。
這次事件後,Twitter關閉了APNG功能,並發佈公告稱「這是為了確保對運動和閃爍圖像敏感的人員(包括癲癇患者)的安全」。雖然Twitter果斷的行動讓事件沒有進一步發酵,但對於這個被電子螢幕塞滿的世界中,光敏性癲癇患難免會遇到對病情不利的情況。
畢竟許多人在光敏性癲癇發作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這種疾病。
如果你在螢幕突然閃爍的時候有眩暈、不自覺抖動等症狀出現,還是少看看電腦手機,健康生活、注意休息,這才是遠離癲癇的最佳選擇。如果你沒有光敏性癲癇的問題,也請理解部分患者的痛苦,不要傳播會引發癲癇發作的動畫和圖片。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