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lay3日公布台灣2019年度最佳應用程式榜單,其中遊戲新創四合願(Fourdesire)推出的《植物保姆2》獲選為最佳生活幫手,在許多國際級應用程式中脫穎而出。《數位時代》12月號雜誌就專訪了四合願,揭開他們如何敲開全球大門,走進你的生活日常。
在智慧型裝置普及的時代,Google Play與App Store形同給了開發者一道「任意門」,只要App通過審核,並在上架時勾選「全球」,創作者的心血結晶立即就有機會接觸到世界各地的用戶。
不過,取得進入全球競技場的門票,還只是開端而已,接下來更嚴酷的考驗是如何在萬千App創作者中取勝。
台灣遊戲新創四合願,絕對是競技場中的常勝軍。自2013年初,推出第一款產品《植物保姆》(Plant Nanny)以來,加上陸續推出的《Walkr》和《記帳城市》等App,累計在全球拿下超過2,000萬次下載,前兩者的下載量,更有近9成是來自海外用戶。
對四合願的創辦人陳威帆來說,戰爭從設計產品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四合願沒有受限於哪一個市場、哪一個國家,而是盡可能找尋所有人的基本需求,設法一口氣擴大市場」。
整體來說,四合願的產品是以「遊戲」加上「工具」的方式呈現,遊戲內容鎖定的使用者需求,都是普世共通的。例如,《植物保姆》是以採集、照顧植物的遊戲,提醒使用者多「喝水」;《Walkr》則是透過挖掘一顆又一顆的絕美星球,鼓勵用戶常「走路」。
除了掌握跨越地域的共同需求之外,產品行遍全球的另一個關鍵,是降低對於「文字」的需求量。「紙牌遊戲UNO完全沒有字,全世界都可以玩;不用看懂英文,也能玩《憤怒鳥》。」陳威帆相信,透過介面設計和體驗,即使文字不多,使用者還是能感受到遊戲帶來的快樂。
至於介面設計,四合願也發揮了台灣人的多元文化優勢,摸索出一條中庸之道。
台灣人通吃日系、歐美風,是很大優勢
陳威帆將遊戲風格大致劃分為「日系」和「歐美系」,分據光譜兩端:《刀劍亂舞》是日系作品的代表之一,歐美系代表是《瑞克和莫蒂》、《辛普森家庭》,「比較無厘頭一點。」
「歐美人不懂日本這個在公車上不敢大聲講話,動畫卻血腥暴力的民族;日本人也不懂歐美人為什麼看到有人滑雪摔倒,旁邊人都在笑是什麼概念。」在兩者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皮克斯(Pixar)路線,「講愛與正義的故事,美術風格不會太強烈,盡量做到老少咸宜。」
「台灣人厲害的是,我們通吃,可以看《瑞克和莫蒂》,又懂《刀劍亂舞》,對台灣創作者來說是很大的優勢。」陳威帆說。
靠「寫信」給各大媒體找曝光,2天灌入40萬下載
即使產品的主題和設計,都瞄準全球市場,也不代表App上架以後,就能獲得消費者青睞。為了幫新產品快速打出知名度,吸引用戶下載,四合願的宣傳手法是: 寫信。
第一款產品《植物保姆》推出時,由於行銷預算有限,陳威帆先投入一些錢打廣告,記下這些廣告都是投放到哪些網站,然後就開始自己寫信給那些媒體網站,「《Business Insider》、《Polygon》、日本、法國,甚至俄羅斯,只要各國有報導App、遊戲的網站,我都寫信過去聯繫。」
6、7年前,全球有許多介紹、推廣新App的網站,因此對於毛遂自薦的四合願,也大多態度友善。「記憶最深的是跟法國媒體一起舉辦限免活動,兩天就灌入40幾萬下載。」陳威帆認為,與媒體接觸,不但能在短時間內帶來下載量,更重要的是在網路上的曝光,可以讓有需求的用戶搜尋得到相關報導,而這類由需求所驅動的搜尋,往往也創造出忠誠度更高的用戶。
「這一套我覺得放到現在還是有用,當然我已經不自己寫信了,會找各地的agency(代理商)協助。市場夠大,也會找當地的翻譯做在地化。」再回頭問陳威帆當年到底寫了幾封信,他笑稱:「我不知道,但是我眼見所及的,我都寄了。」(延伸閱讀:馬斯克的實習生,做出不斷電飛2小時的無人機)
海外創業秘訣
Tips 1.
降低文字需求量,
免去大量翻譯困擾
Tips 2.
介面設計全球通用,
方便用戶快速上手
Tips 3.
與各地媒體建立聯繫,
尋求報導與網路曝光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