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正面臨水污染、空氣污染、廢棄物污染的嚴重議題,因此整合環境與資通訊科技發展智慧應用,控制各種類型的環境污染,已經是時勢所趨,相關技術與應用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即將於2019年8月21日至23日展出的「台灣國際智慧物聯網應用展」,即可看見精彩的技術創新與智慧應用。
例如,在智慧防災與環境治理展區中,可見工研院綠能所長期研發的環境智慧感測技術,以及綠能所整合國內資通訊廠商共同發展的智慧環保應用,各種技術、系統與應用模式,讓人看見台灣產研在智慧物聯網的應用創新與跨界整合力。
攜手產業創新PM2.5感測模組與感測器
工研院綠能所指出,智慧環境感測治理解決方案的開發,包含三個層面,分別為感測端、通訊端、應用端,這次展出工研院綠能所聚焦技術層與應用層,展現環境治理的智慧應用,相當可行。
在技術面,主要以PM2.5感測技術為主,此技術主要採用光散射方式檢測空氣中的PM2.5濃度,可應用於室內與戶外偵測,目前已經搭配環保署計畫空品物聯網感測器的佈建,進行大範圍、高密度空氣品質監測,彰顯我國已經有PM2.5感測器技術自主開發能力。
在應用端展出內容上,工研院綠能所就其與台灣固網、大同、晶技電子等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共同展示與PM2.5相關的環境管理智慧應用。例如,透過技轉感測技術給晶技電子,成功促使晶技電子開發PM2.5懸浮微粒感測模組,此模組能以微量震盪天秤法,可以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所佈的空際品質指標(AQI)分級指標,進行PM2.5感測,更加準確地提供環境資訊;又或者,與大同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國產微型化光學式PM2.5感測器
參與台灣國際智慧物聯網應用展 媒合更多國內外廠商
將資通訊科技應用於環境保護的技術正在起步,因此工研院綠能所希望藉由參加「台灣國際智慧物聯網應用展」,讓更多環保業相關業者了解並認識到此議題,透過各種科技手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工研院綠能所強調,工研院在綠能科技的開發上,以前期技術創新為主,在擁有各種前瞻的感測技術之後,必須將技術推向商品化,這個階段就要找到可以技轉或是一起創新應用的廠商,發展可獲利的解決方案或產品。而參與這次展出,除了希望可以找到更多國內廠商,共同創新智慧環境管理應用服務,更希望吸引海外國際資通訊與環境產業業者的目光,讓國際看見台灣在智慧環境管理的創新力,也把台灣解決環境污染的智慧應用解決方案,複製輸出到海外市場。
從工研院綠能所結合科技產業的精彩展出,可以看出台灣在智慧物聯的跨界創新力十足,也可預期,「台灣國際智慧物聯網應用展」絕對是智慧應用曝光與商機媒合的最佳平台,不僅可以法人機構的前期技術研發找到可以合作的廠商,更可為廠商媒合技術資源,同時讓國際看到自己,拓展全球商機。
本屆「台灣國際智慧物聯網應用展」具有跨產業及跨領域特性,此次展覽將結合軌道運輸、環境治理、零售物流、醫療長照及體感科技等5大主題展出,歡迎相關業界人士報名觀展。
此外,將於展會中舉辦「物聯網應用趨勢論壇」,會中將邀請各專家共同探討智慧城市治理、智慧運輸與軌道、智慧零售與物流、智慧醫療與長照,歡迎各界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