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眼中的工程師薪水都很高,但到底有多少?CNBC的報導指出,在矽谷,應屆畢業的軟體工程師可拿到六位數美元的薪資(不含股權報酬),根據資歷,有些工程師每年更可以賺得數百萬美元,而這都取決於「級數」的不同。
在Google,初級工程師從第三級開始;蘋果(Apple)的工程師則分為五級,從ICT2到ICT6;微軟則從59的軟體開發工程師開始到80的技術研究員或某個專業領域的領導者。級數越高,報酬越高。(1,500家台灣企業薪資全公開)
不過,更多人好奇的應該是,這「級數」怎麼運作或怎麼換算?如果Google的第四級跳槽到Facebook,該算哪一級?如果在蘋果升到ICT3,薪資漲多少?尤其在現代,越來越多人靠跳槽加薪,更得搞懂「級數」才行了。於是,兩個美國畢業生穆沙(Zuhayeer Musa)和莫西登(Zaheer Mohiuddin)建立了網站「Levels.fyi」,蒐集來自矽谷的大型科技公司員工薪資資料,讓人們可以根據自身設定的估值去判斷。
薪水15萬美元起跳
Levels.fyi的數據顯示,在Google、Facebook、亞馬遜(Amazon)、蘋果和微軟的軟體工程師薪資都很高。Levels.fyi預估,在Google的第三級或剛畢業的初級工程師可掙得總薪資18萬9,000美元或12萬4,000元薪資加上4萬3,000美元的股權報酬;而在Facebook,初級工程師、「E3」級一年可賺16萬6,000美元。
數據顯示,薪酬隨著級數升高而增加,甚至呈現指數型成長。例如,Google的第七級,被認為是大部分工程師的最高級數,年薪為60萬8,000美元。
Quora前招聘經理奧斯曼(Osman Ahmed Osman)說,雖然每間公司不同,但多數公司採用同一級數標準,分為六級,而每一級別在不同公司的職稱略有差異。
每家公司的級別術語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蘋果的叫ICT,代表個人貢獻技術(individual contributor tech),Salesforce的級別稱為MTS,代表技術人員(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雖然Levels.fyi的數據是眾包的,可能不太牢靠,畢竟那些會提交薪資數據的應該還是賺得較多的那群人,但Levels.fyi創辦人說他們能清除不太可靠的資料點,而且這些數據和Radford、Connery Consulting等數據公司賣的真實資料相當匹配,有些企業的人資就相當依賴這類網站數據。
有利的談判工具
如果是在一間大公司有不錯級數的人,可能會想看看自己可以在較小型的企業取得什麼位置,最重要的是,可以加多少薪水。
但級數的薪資水平並非透明的,這便讓許多求職者在薪資談判上占劣勢。在瀏覽網站上的數據時,你可能會嚇到,有些只有幾年經驗的竟然可以年賺數十萬美元,而有些人的低薪可能只是因為談判技巧差。Levels.fyi網站創立的初衷,正是想幫助人們解決這項難題。
薪資分級可以讓人們有往上爬的動力,但也為整個矽谷的工資帶來壓力。「總的來看,我認為,每當Google和Facebook發現他們失去太多中層員工時,就會調高薪資水平。」軟體公司Triplebyte的創辦人塔格爾(Harj Taggar)說,而這時,Uber或Slacks等企業也會接著調高基本工資,接連繼續影響其他企業。
他說,
Facebook和Google是軟體工程師人才市場的領頭者,為矽谷的薪資水平定錨。
雖然人們看似不斷追求高級別,但可以達到工程師最高級別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在退休前都落在第三到第五級。」莫西登說。
薪資「級數」不是矽谷獨創
雖然矽谷玩轉這套方法很熟練,但這種「技術階梯」的方法早已在許多公司施行長達70多年。
奧斯曼從二戰後的杜邦公司追蹤這套方法的起源,當時施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激勵有才華的員工可以不斷成長與進步。
分析完工程師,levels.fyi繼續將目光轉向不同行業領域,例如金融市場,「雖然級數不多,但卻更標準化。」莫西登說。像是高盛、摩根史坦利、花旗,在分析師、合夥人、副總裁、總經理等高管的薪酬水平都非常相似。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王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