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下一個突破做好準備,即便面臨財務虧損,LINE仍毫不手軟的投入大量資源,發展金融、AI這些短期內看不到明顯獲利的戰略事業上。
AI(人工智慧)、FinTech(金融科技)、OMO(Online-Merge-Offline,虛實融合),是LINE Conference 2019年度大會上,射出三支最重要的箭,今年比較不同的是,除了持續精進AI、FinTech,有「LINE之父」稱號的共同執行長(Co-CEO)慎重熩(Jungho Shin),花了很多的篇幅在談OMO概念。
LINE不是只要當民眾生活的入口平台,終極目標要做到在用戶有需求時,提供對的服務,覆蓋生活場景中的所有面向,落實「Life on LINE」的願景,這個野心看起來很大,在擘劃的美好願景背後,存在的挑戰也不小。
從Mini App,看見LINE化虛實於無形的OMO戰略
年會上的一大亮點「LINE Mini App服務」,就是實現OMO願景的重要鑰匙,讓商戶在LINE平台的架構下,建構自己的服務頁面,發展菜單、會員卡、優惠券等功能,作為線下場景的輔助與延伸。
其中LINE在日本市場推出一站式外帶服務LINE Pockeo就是應用之一,用戶可在LINE上一次完成搜尋、訂餐、付款,針對非連鎖及中小型商家,也推出外帶系統「LINE Pockeo for biz」讓商戶申請串接。泰國市場則是早在2016年就推出外送服務「LINE MAN」,可以預約外送人員外送餐點或快遞貨物,這項服務在機車交通盛行的泰國,非常受到歡迎。
台灣外送市場在業者相繼補貼的策略下,逐漸培養出民眾使用外送服務的生活習慣,LINE台灣總經理陳立人指出,日後不排除在台灣推出外送服務,但不會發展自家的外送車隊,而是如同LINE購物的模式,以平台的角色進入市場,透過LINE的流量優勢,幫業者找到對的消費者。
而店家搜尋工具「LINE SPOT」,則是台灣市場實現OMO目標的關鍵,這項服務以地圖為基礎,讓用戶可以在LINE上查找店家資訊,同樣也能在上面留下網友評論,讓LINE的影響力從O2O,走向虛實融合。
在地化策略名準市場差異,跨境服務成下一個突破點
要透過OMO實現「Life on LINE」的願景,靠的是一貫的在地化策略。從前面幾項服務,可以觀察出除了聊天通訊的功能,其他生態系中的服務,即便功能屬性相同,在不同市場都會有不同的名稱跟做法。像是新聞服務台灣叫LINE TODAY,日本則叫LINE NEWS,目前LINE PAY的服務在各市場也是不相通的。
LINE總裁暨執行長出澤剛(Takeshi Idezawa)認為,這是LINE跟矽谷科技公司最大不同,「他們講求效率,喜歡把同一套模式複製到不同市場,」而LINE則會探究不同市場背後的文化與價值,「適地化」(Culturalization)遠比「全球化」(Globalization)更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無論是在台灣、泰國或是印尼,LINE都用在地團隊開發新服務,海外辦公室、人力每一年都在擴張,就是要確保每一項新服務,真正符合在地需求。
雖然精準掌握各地市場差異,但在全球交流密切的現在,服務無法跨境使用,也是LINE的一大問題,假設某位日本用戶到泰國旅遊,無法使用LINE Pay付款,肚子餓也不能線上訂餐,似乎有那麼一點不貼近今年年會提出的「Life on LINE」願景。
LINE也非常清楚這一點,以支付來說,就積極與VISA、NTT DOCOMO、一卡通等業者結盟,要逐步解決各地監管法規限制問題,打開共通性發展跨境支付功能,台灣總經理陳立人也透露,一卡通正積極推動跨境支付業務,一但完成監管相關程序,服務很快就能推出。
LINE要開始分析數據,讓服務朝向個人化發展
無論是OMO或是個人化服務,AI都是背後關鍵的技術基礎,也是LINE談了許多年的熱門關鍵字,不過新聞、廣告內容,始終沒有如同Facebook、Google到了有如跟蹤狂一般的個人化。
出澤剛認為,AI可以翻轉許多傳統服務的樣貌,例如剛在日本上線的LINE Score服務,就是一套由AI驅動的評分模型,能做為提供服務、推播優惠的依據;LINE媒體事業負責人島村武志(Takeshi Shimamura)也分享,日本的新聞服務LINE NEWS,已經導入演算法概念,會根據個人喜好強化內容推薦,「看看你跟身旁鄰居的新聞頁面,內容一定跟你都不一樣。」
聽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擔心,LINE TODAY是否會如同Facebook一般,開始因為用戶偏好,成為另外一個無法突破同溫層的資訊平台。陳立人解釋,台灣的新聞平台LINE TODAY,目前是新聞聚合器的型態,會由內部編輯挑選新聞,還沒有計畫推出個人化新聞挑選功能,不過在主頁下方,已經有一個「猜你喜歡」的欄位,會推薦用戶可能有興趣的內容。
此外,最近剛在台灣上線的「Smart Channel」功能,會在聊天室列表最上方,以大數據為基礎,分析用戶喜好,投放個人化的即時內容或廣告。島村武志表示,日本市場將在今年秋天,在Smart Channel上導入影片格式,只要戶點擊聊天室上方欄位,就能展開視窗觀看影片內容,這些都是LINE發展服務個人化的策略,相較於其他科技巨頭的作法,手法上稍微溫和了些。
區塊鏈服務沒有新進展,台灣確定不會推出交易平台服務
在去年的LINE Conference,區塊鏈擠下AI成為最熱門的關鍵字,當時LINE執行長出澤剛表示,區塊鏈對LINE來說還只是個願景,仍沒有確切的發展計劃,LINE token發展還在相當早期的階段。
今年的年會上,LINE沒有任何針對區塊鏈新進展的資訊,出澤剛僅表示,區塊鏈技術還需要更多的時間醞釀,許多系統都還在建立當中。目前因為法規問題,無論是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或是加密貨幣LINK Token,都確定在台灣不會推出,出澤剛說明,未來技術發展更成熟的時候,會有更多跨境服務陸續推出。
相較之下,LINE在FinTech的佈局就相對成熟,透過投資或是與外部夥伴結盟的方式,已經推出支付、保險、貸款等實際上線的產品。LINE財務長,黃仁埈先前也曾說過,支付業務會是2019年的一大重點,LINE Pay也被定位成串接所有平台上FinTech服務的關鍵樞紐。
美好願景背後,還有哪些挑戰?
無論是AI、FinTech還是區塊鏈,目前都是全球科技巨頭,相互展示火力的主要戰場,從LINE不惜虧損投入大量資源的決心來看,今年八歲的LINE並沒有因此放緩創新能量,反而將目光放得更遠,替多年後的下一個突破預作準備。
先從LINE今年非常強調的金融服務看起,過去金融是一個受到各國高度監管的產業,近年因為FinTech逐漸發展成熟,許多服務也相繼落地。LINE在重點市場也都推出支付服務、結盟在地金融業者,朝手機銀行(Smartphone Bank)的目標前進。
然而各國監管規範的態度及開放程度都不同,以LINE在日本獲得成功的保險服務來說,就無法將相同經驗複製到台灣。金融業務各地監管規則不同,LINE大量投入資源,也是一場豪賭,外在變因不少,像是七月底LINE在台灣,如果無法順利取得純網銀執照,對於接下來金融服務的布局勢必將受到限制。
另一個重點項目AI,今年發表會上,宣布擴大人工智慧平台Clova的應用場景,無論是訂位服務DUET、LINE MUSIC、與豐田汽車合作的「LINE CarNavi」,從滿滿的菜色中,都可以看到LINE在AI積極投入。
年會上,LINE資深執行董事暨策略行銷長舛田淳(Jun Masuda)非常自豪LINE在日文世界的AI成就,不過雖然AI監管相對金融不那麼嚴格,在經營國際市場時,必須面對語言、文化等阻礙,從Clova中文版始終只聞樓梯響,遲遲無法提出具體推出時間表的狀況來看,LINE的AI事業在日本以外的市場,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可能落後其他競爭對手,失去在海外市場布局Clova生態系的先機。
上個月,全球LINE辦公室的員工,才剛剛歡慶公司成立八周年,東京、台北也都持續租下更多的辦公室,來因應不斷加入的新人力。即便許多業務成面臨挑戰,在擘劃美好願景的背後,LINE總是拿出要站在時代前鋒的決心,持續創新、挑戰的態度不曾隨著時間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