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Microsoft)北京的亞洲研究中心於去年3月至11月期間,與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的國防科技大學合作,發表3篇與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相關論文,被批評為幫助中國官方管制與監控言論,傷害基本人權。
其中一篇論文描述一個新的AI方法,透過分析人臉,來重現地圖上的詳細環境細節,相關專家表示,這個AI應用明顯就是用在街道上的監控相機鏡頭與影像分析,透過鏡頭來管控人民行為。
另一篇論文則是透過機器閱讀,來讓電腦更加了解網路上大量的文字訊息。中國軍事科技專家艾爾莎·卡尼亞(Elsa Kania)則對外媒《金融時報》表示,這個技術對中國政府而言,可以用來管控人民網上的言論,以及快速過濾敏感網路發言。
美國聯邦參議員泰德·克魯茲(Ted Cruz)就對此評論:「美國企業得了解,在中國做生意有相當大的風險,不只會被中國共產黨當作間諜行為的目標,美國企業主們也有可能正在助長中國共產黨對人權的暴行。」
微軟對此作出解釋,認為這幾篇論文只是旗下國際科學家在學術上,針對尖端科技議題的貢獻,並不違反美國或當地的法律,論文也是完全公開,讓他人可從中獲益。然而,微軟並沒有對中國軍方後續對此技術的應用、對人權危害風險等議題作出回應。
這個爭議來的可不是時候,美國官方如FBI,以及一些學術機構,近期都紛紛切斷與北京政府的關聯,害怕中國學生與科學家以尖端技術研究為名,幫助中國人民解放軍。上週,麻省理工(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才因為與中國協作的風險日漸升高,正式宣布斷絕一切與中國設備商華為的所有合作與關係。
另一大美國企業Google,去年也才因為內部想打造一個符合中國媒體管控的搜尋引擎,引起千名員工聯署反對,認為一家美國具備影響力企業,不該幫助中國政府控制人民的言論自由、傷害基本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