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開源軟體?
2018年的資訊界,有兩個重大的併購事件,上半年先是Microsoft買下知名開源軟體社群GitHub,下半年藍色巨人IBM買下開源軟體公司Red Hat,被併購的兩間公司有個同樣的關鍵字,開源。
什麽是開源Open Source?開源這個詞是相對於閉源,
簡單來説,開源就是將軟體完全向所有人分享,包含完整的程式代碼,並可自行複製、修改、散佈,不會有智財權的問題。
而閉源就是智財權是屬於某個人或組織的,其他人要使用,必須先取得授權,且就算獲得使用權,也無法拿到完整的程式代碼,更不用說複製、修改、散佈了,盜版軟體就是違反了閉源軟體的智財權。
當然,哪間公司會把辛苦開發出來的軟體拿去開源分享給所有人?這樣不就什麽都被別人拿去了?而且還分不到錢!但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軟體公司,紛紛將自己的底層技術開源,就連Apple、Microsoft這些相對封閉的公司,也都把一些技術開源了,爲什麽呢?
網路時代前的閉源軟體商業模式
開源這個概念其實已經存在幾十年了,但目前較常接觸到的軟體,大部分還是閉源的,像是微軟Office、蘋果iOS、SAP ERP等等,因爲在2000年之前的軟體時代,絕大多數軟體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培養自己的工程師,發展自己的技術,開發出自己專有的套裝軟體來,燒錄成軟碟、光碟,拿到市面上賣,賣一套就賺一套,而盜版會嚴重損害到軟體公司的利益,因此那個年代,軟體公司都在想辦法防止盜版,更不用説把軟體開源出去了。
網路時代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2000年之後進入網路時代,隨著網路基礎建設的普及,以及開發技術的演變,全世界的網路人口越來越多,而會寫程式的人也越來越多,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網路上的事情,包括開發軟體,很多的軟體開發者非常願意參與開源軟體的開發,因爲這是一種很好提升自己技術的方式,在開發的過程中,跟全世界的人互相交流學習,能快速提升技術能力,是自己閉門造車絕對無法達到的事情;而同時,也可累積在網路上的名聲,因爲程式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查看程式的品質如何,一切都是公開、無所遁形的,程式寫的好,大家都會為你讚嘆!
全世界最著名的開源軟體社群是GitHub,上面有衆多的開源軟體專案,徵求全世界的開發者幫忙開發,對於開發者來説,如果有參與裡面某個知名專案的話,是件非常驕傲的事情,很多軟體公司的面試,甚至就直接問有沒有作品在GitHub上。
這導致了什麽結果?因爲任何一間公司的資源都是有上限的,就算養了再多的工程師,也多不過全世界的開發者,而 如果把軟體開源,就代表著全世界的人可以來幫忙開發軟體,再加上雲端技術的成熟,使得軟體公司的商業模式開始轉變,從以前的賣斷套裝軟體盈利,轉爲提供平臺,訂閲服務,發展生態系 ,促使越來越多公司把一些技術走向開源,這樣的新商業模式究竟怎麽運作,就留到下一篇文章來談。
本文由李政霖授權轉載自其blog。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