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是台灣長照的解藥嗎?
機器人是台灣長照的解藥嗎?
2019.02.11 | 生活

緊緊跟隨著日本的腳步,台灣正高速邁入高齡化社會,可以預期的是,對於醫療照護人員的需求將會大幅的提升。面對這樣的壓力,也許是因為人種的單純、個性的矜持、以及深怕在外人面前失態的恐懼,日本政府一向對引進外國勞工的政策十分保守,但終究不敵大環境的改變,就在大批民眾的抗議聲中,通過將於2019年四月起大幅開放包括看護在內的多項外國藍領勞工名額。

那台灣的情形呢?環顧身邊的街頭、社區的公園,處處可見外籍看護推著輪椅、扶持我們的長輩,這些畫面清楚地透露出一個訊息,台灣對於銀髮族的照顧早已經是高度仰賴這些外籍朋友的協助了,但這會是長治久安之計嗎?在可見的未來,絕對需要有更多支援系統的加入,這其中,機器人是可以期待的好幫手?

機器人是可以期待的好幫手?

目前已經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投入實戰的場域,包括開刀、復健、外骨骼、居家照護、行動輔助、問診、諮商機器人等,應用面涵蓋了實際的醫療行為、日常生活的協助與照應、以及心靈層次的關懷等。在專門針對長照部分,像是Paro這樣賣萌的療癒型機器人已然進到日本的銀髮族安養院所,溫馨地傳遞它的陪伴情,在台灣的一些日照中心裡,宣稱能表達情緒、愛熱鬧的Nao機器人也正賣力地又唱又跳,熱情有勁地帶領著長輩們一起活動筋骨。

在此同時,從媒體接續的報導,我們也看到台灣的醫療體系正積極努力將機器人帶進醫療與照護系統中來,像是在2018年底開幕、耗資70億元的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就採用了智慧機器人與AI技術,高雄醫學大學則宣布,將斥資25億元,於2021年在高捷南岡山站啟用南台灣第一座智能醫院,除了引進AI復健機器人外,還特別強調日照和長照,透過遠端監測等功能,提供對長輩全時的關照。這樣的潮流勢必會逐步擴散到其他的醫院,彷彿昭告大家,機器人即將全面回應台灣的長照問題。

有了機器人的加入,相信會對做為照護者的家中成員有很大的幫助,而以機器人深具潛力的靈活度與自主能力來看,未來可資應用的場域也會漸漸增加。在此同時,

如果想讓機器人發揮更大的功效,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入「以受照護者為主體」的思考觀點,因為長照的對象乃是我們的長輩,他們所需要的除了是生理方面的扶持,更是心靈上的陪伴。

照顧銀髮族仍面臨著許多挑戰

機器人足以舒緩照護人力的不足,但在長照中常常被提及的「有溫度的照護」,這就不是外表冰冷、一切按理性運作的機器人所擅長。長期研究機器人與人的互動、清華大學通識中心的林宗德教授就曾提到,當我們將協助搬動長輩的工作委由機器人執行時,有可能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被當成「東西」在處理,受照護者的心情肯定不會舒服。

另一方面,像Paro這樣走心靈療癒路線的機器人也有它的風險,畢竟Paro本質上並不具感情,之所以能有撫慰的功效,所憑藉的是長輩對它的移情作用,某種程度來說,這多少帶點矇騙的意味;甚至日本還曾傳出一個案例,有一位老太太因為太迷戀Paro,與它形影不離,反而導致她在人際關係上更為孤立。

林教授的論點帶來了許多的反思,提醒我們

在使用機器人取代具有感情的人類照護者時,不能僅僅看到技術面,也必須關注到心理層次,在減輕照護者負擔的同時,也一定要尊重受照護者的感受。

關於這一點,機器人倫理學專家、任教於荷蘭Delft 科技大學的Wynsberghe教授也提到,也許現階段讓機器人成為照護者與受照護者之間的中介角色,會是較為理想的安排,她舉例說,像是照護者利用可穿戴在身上的外骨骼器人來搬動長輩時,在節省力氣之餘,所提供仍然是具有人性溫暖的協助。

以現階段的機器人科技來看,要能達到對銀髮族無微不至的照顧,仍然面臨著許多的挑戰,畢竟人是血肉之軀,而機器人在材質、機構、與控制技巧上還不是那麼細膩,這就要靠機器人界持續不斷的努力;另一方面,不管機器人未來如何的進步,眼下能提供有溫度的照護還是人類本身。我們深切期望家中的長輩能得到應有的照護,這也必須是在具有尊嚴的情形之下,人與機器人攜手合作會是個好的開始,就讓我們共同迎向台灣的高齡化社會!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