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緊急煞車AEB可靠嗎?直擊國家級車輛測試現場
自動緊急煞車AEB可靠嗎?直擊國家級車輛測試現場
2018.10.04 | 機器人

打開電視新聞,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怵目驚心的交通事故,行車紀錄器拍下車輛在來不及煞車的情況下,朝車輛或路人撞過去,因此無論車用科技再怎麼發達,「安全」絕對是一切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已經有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簡稱AEB)可以幫人類在憾事發生前煞住車子。

AEB 可以有效降低意外事故,根據福斯商汽車(Volkswagen)調查,未來十年內至少可以有效避免38%意外事故。而台灣商用車法規規定,從民國108年開始,中重型商業用車都必須配置AEB系統,而究竟AEB標準是如何檢測的呢?《數位時代》前進充滿神秘色彩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揭開背後的面紗。

肩負安全檢測重任,一窺ARTC神秘面紗

不管是哪一個國家。所有新車上市前,都要經過噪音、碰撞等項目的「法規測試」,符合國家標準後才能販售,而這些測試通常會委由專門的測試場操作。

行政院在1985年通過「汽車工業發展專案」,在交通部、環保署、業者代表的共同努力之下,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utomotive Research and Testing Center),在1990年成立,並在2000年落腳彰化臨海的彰濱工業區,目前台灣政府委由 ARTC 來執行檢測項目。

ARTC占地129公頃,旗下擁有12個實驗群,因為測試項目涉及車廠開發中的產品或是機密研究,過去一直充滿神秘色彩,一般民眾也都對此機構不熟悉,在多年的經驗累積下,台灣的零組件廠商只要得到ARTC認證,就等同得到TUV、UL等國際認證,包括美國通用(GM)、哈雷(Harley-Davidson)等車廠都接受ARTC發出的證書。

安裝AEB是趨勢,ARTC:不代表完全沒有風險

在各類車輛事故中,又以意外碰撞為大宗,目前已經有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可以預防意外發生。AEB的功能是降低或避免車輛前方的撞擊意外,背後的原理是透過車頭的攝影機及感應器,去測量車輛前方車輛或行人的距離,系統只要判定速度太快,駕駛無法在反應時間內減緩,系統就會主動介入煞車。而台灣商用車法規規定,從2019年開始,中重型商業用車都必須配置AEB系統,就是由ARTC來執行檢測。

ARTC
ARTC測試人員強調, 一般大眾常會以為有了AEB就萬無一失,但這是錯誤的觀念,AEB的功能是「降低碰撞傷害」,並不代表有了AEB就完全沒有風險。
圖/ 高敬原 / 攝影

在全球各國的評鑑系統中,以Euro-NCAP(歐洲新車評鑑系統)所涵蓋的項目最廣,ARTC也是採用這套標準,一台車子中,在車頭、車側、車尾、駕駛座,其實都有 AEB系統。簡單來說,AEB系統分為幾大項目,包括透過車上攝影機、GPS圖資來判斷路段車速限制,偵測車速過快時會發出警告,或是主動介入減速,此外,還包括安全帶提醒、車道輔助系統(利用影像辨識系統識別車道線,用聲音震動去提醒駕駛不要偏離)、低速防撞系統、高速防撞系統、行人防撞系統。

目前,車輛安裝AEB已經是趨勢,包括本田、福特等廠牌都有配置,系統依據車子的速度,來判定啟動煞車系統的時機。ARTC測試人員強調, 一般大眾常會以為有了AEB就萬無一失,但這是錯誤的觀念,AEB的功能是「降低碰撞傷害」,並不代表有了AEB就完全沒有風險。

大型車AEB怎麼測?

ARTC車廠位於彰濱工業區,為了保護各車廠的產品、技術機密,整個場域被高大的植被環繞,不為外人所窺探的神祕場域,更增添不少神秘感。一開始,測試人員先帶我們看大型車AEB的測試方法。

首先,後方要撞擊的測試車,會裝上差動式全球衛星定位系統(DGPS)來確認相對位置,車上會由駕駛機器人來控制速度、距離、煞車,並以時速80公里前進,前方會有一台同樣安裝駕駛機器人的牽引車,後方拖著Euro-NCAP認可的目標車,這款車可以被雷達、鏡頭、融合感知器偵測,會以時速12公里前進。

ARTC
前方會有一台同樣安裝駕駛機器人的牽引車,後方拖著Euro-NCAP認可的目標車,這款車可以被雷達、鏡頭、融合感知器偵測,會以時速12公里前進。
圖/ 高敬原 / 攝影
ARTC
後方要撞擊的測試車,會裝上差動式全球衛星定位系統(DGPS)來確認相對位置,車上會由駕駛機器人來控制速度、距離、煞車。
圖/ 高敬原 / 攝影

測試人員解釋,之所以會用一個假的目標車,是因為測試過程中仍有可能會意外發生碰撞,這樣的設計可以確保設備不會一次就損壞。測試現場大型測試車快速地從後方開過來,在發生碰撞前順利停下。

ARTC
之所以會用一個假的目標車,是因為測試過程中仍有可能會意外發生碰撞,這樣的設計可以確保設備不會一次就損壞。
圖/ 高敬原 / 攝影

駕駛機器人路徑控制精準度

而針對駕駛機器人精準度,ARTC還有一項叫做「駕駛機器人路徑控制精準度」的測試,測試車會安裝自動轉向機器人,車輛會在電腦預設的規畫路徑中行駛,展示精準的維持路徑能力。

ARTC
試車會安裝自動轉向機器人,車輛會在電腦預設的規畫路徑中行駛。
圖/ 高敬原 / 攝影
3.pngARTC
高精度的陀螺儀,可以確保車輛測試過程中平穩不偏離。
圖/ 高敬原 / 攝影

現場擺放了多個三角錐,ARTC在車頭特別裝上一根棍子,並在車道中放上兩個鑼,每當車經過時,車頭的棍子就會大力把鑼敲響,目的就是要展現車子的控制精準度,不管繞行幾圈,都能在極小的誤差範圍下把鑼敲響。

ARTC
ARTC在車頭特別裝上一根棍子,並在車道中放上兩個鑼,每當車經過時,車頭的棍子就會大力把鑼敲響,目的就是要展現車子的控制精準度。
圖/ 高敬原 / 攝影
ARTC
不管繞行幾圈,都能在極小的誤差範圍下把鑼敲響。
圖/ 高敬原 / 攝影

《數位時代》記者也坐上測試車體驗,一共繞了三大圈,車速逐漸由慢加快,其實現場三角錐擺放的距離很窄,幾乎只比車輛本身的寬度寬上幾公分,在車速逐漸提升後,坐在車內的感覺,彷彿是車子被一條軌道帶著跑,完全不會撞到三角錐,展現高度精準的駕駛控制能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